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為謀士階層提供了一個大放異彩、各展所學的絕佳平臺。在曹魏、蜀漢和孫吳三大政權中,謀士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特別是曹操帳下,名士如雲,人才濟濟,這也是曹操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一個重要因素。

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一提起曹操帳下的謀士,人們往往想到荀彧、郭嘉和程昱等人。然而,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謀主,並非荀彧,也不是郭嘉,更不是程昱。那麼,究竟誰才是曹操的謀主呢?

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操帳下真正的頂級謀主,只有一個,此人便是荀彧之侄荀攸。以下是荀攸的簡介:

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荀攸,字公達,潁川人,三國時期曹操帳下首屈一指的戰術家、頂級謀士。雖然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但需要指出的是,荀攸的年紀是大過荀彧的。

縱觀荀攸一生,真正做到了算無遺策,為曹魏基業的建立做出了極其重大的貢獻。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自此,荀攸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屢獻奇謀。

建安三年,荀攸獻計大破張繡、劉表聯軍。同年,在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極力勸諫曹操不要退兵,並獻出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了呂布。

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戰中,荀攸獻計聲東擊西,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後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成功斬殺了袁紹帳下的名將顏良和文丑,化解了白馬之圍。

也是在官渡之戰期間,荀攸又向曹操建議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從而為突襲烏巢、大破袁紹立下了大功。

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在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又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從而加速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

冀州平定後,曹操上奏漢獻帝為荀攸請求封爵說:“軍師荀攸,從開始就輔佐臣下,沒有哪次出兵沒有跟從,前後多次戰勝敵人,都是靠荀攸的謀劃。”於是,荀攸被封為陵樹亭侯。​

事實上,縱觀荀攸一生可謂是多謀深算,心思縝密,自跟隨曹操四處征戰,常常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更為可貴的是,荀攸還極其明智並能保守機密。

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作為頂級謀士,荀攸尤其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共獻奇策十二計,每個計策都不曾有失。基於此,史學家多認為荀攸才是曹操的謀主。而曹操對荀攸更是有著極為讚賞的評價,贊其為:”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曹操真正的謀主,並非郭嘉、程昱,而是此人

可以說,能夠得到曹操如此之高的評價,可見荀攸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絕對非同一般。他的算無遺策、他的奇計屢出、他的為人低調、他的明智豁達,都無疑稱得上是曹操的“謀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