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詩歌的合璧之美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文人詩人同時又是書法大家,他們的文稿詩稿甚至於手札被收入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熠熠生輝,成了後人學習的典範。可見古人是重視將文品、詩品冶於一爐的,是重視人的綜合素養的。這種情況到了現在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書法家從文人詩人中分離了出來,書法成為一種專業了。當今的詩文作家也須寫字,但寫字只是為了記錄語言,不再講求將寫字昇華到書法藝術領域了。當今的書法家不做詩文也無妨,只要書法品味高,就可以安心地做書法,這種書法家與文人詩人的本體分離也許是社會愈向前發展,社會分工就愈細的一種必然現象吧。

但現在的書法家總離不開文字這個載體。既然沒有自己的詩文可寫,也只有寫他人的詩文了,並且儘可能去寫文情並茂的傳世名篇。所以至今書法與詩文仍延續著千古不解之緣。這種情況如何解釋呢?書法家如果去寫一些卑俗或味同嚼蠟的文字,書法作品會隨之索然無味。反之如果去寫膾灸人口的詩文篇,則以文字為載體的書法作品便同時具有了兩面之美:書法藝術之美和詩文藝術之美,這是一種一體兩面之美,是既悅於己,又悅於人的合璧之美,書法家何樂而不為呢?

下面僅就詩歌與書法的合璧之美略述之。

書法與詩歌同屬藝術的範疇,二者除了有不同的藝術個性外,又有相通的共性,使二者可以在一件作品上互相依存,互相生髮,共振共鳴,從而搖撼讀者的情緒與心靈。

一、韻律之美

詩歌的韻律表現在詩歌音韻的使用語言句式的節奏變化上。詩歌的押韻合轍,表現了聲音的和諧之美,平仄的粘對變化有著音樂的抑揚頓挫之美,每句的分節與句式長短的參差形成了一種錯落掩映之美,對仗、迭章的運用又是一種整齊統一之美。

書法的韻律之美同樣鮮明,書法的根是點線,點線是筆的軌跡,它不僅具有形象,還具有質感、量感和體積感。行筆能圓能方,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疾遲、行駐、輕重、正側、提按……在流動的節奏變化中,理無不入,態無不盡,表現出宇宙萬象的律動之美。加之墨色的深淡、乾溼,結體的疏密、開合、向背,乘法的掩映、斷續、鬆緊、輕重、縱橫,使書法中的種種矛盾對立因素在運動中達到完善統一,"化干戈為玉帛",於是書法便呈現著陰陽互動之美,安祥平和之美。

二、意境之美

詩歌將詩人的感受與感情寓於現象或情景之中,即"寓情於景","寓意於境",從而產生意境之美。陶淵明的詩有田園風光之美,自由恬談的心境之美。王維的禪理詩有潭水澄定,清澈凡心之美。南唐李煜雖是沒落君主,其詞作讀來亦有真實悲愴之美。高爾基說"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的詩,永遠是心靈的歌。"詩歌如果沒有動人的情境,沒有閃光的心靈,也就沒有詩的藝術魅力。

前面說到書法的根是點線,但書法最根本的美應是意境美。書法的意境美就是形神兼備之美。元代盛熙明在《法書考》中說"夫書者,心之跡也。故有諸中而形諸外,得於心而應於手"。"形諸外"就是"境",就是可以看得到的書法作品的點畫、黑白、結字章法等具象。寓於具象中的"心之跡",便是作者的精神感情和可以意會到的作品的氣韻神彩。書法如果沒有這種具象的"形"與抽象的"神"兼備之美,也就沒有書法的藝術魅力。人們說鍾繇書如盛德君子,歐陽率更書如金剛怒目,這便是人們從鍾歐書中意會到的書家精神之美。就大者而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精神現象都可以在書法中得到體現,如儒家的溫文而雅,佛家的清淨空寂,道家蕭散自然等等。

三、形式之美

詩歌的形式包括詩歌的語言、結構、體裁等。詩歌語言的鮮明生動、簡潔精練、富於感情,結構的剪裁佈局的嚴謹細密、呼應,關聯的自然和諧、渾然一體,體裁的恰當選用等等,綜合形成詩歌的形式之美。書法之美也離不開它的形式之美。書法是點與線的平面空間構成藝術,古人有所謂"結體三十六法",專門研究點線的構成形式,構成形式協調自然,就會呈現或安祥、或險峻、或莊嚴、或典雅之美。

書法與詩歌的合璧之美

除了這種結構形式外,點畫本身在形式上還有雕塑之美、裝飾之美,墨色本身還有色澤豐潤華滋凝重樸實之美。就書法而言,書法中的正書(包括篆書、隸書、楷書)如同詩歌中的格律詩(包括律詩、絕句、詞、曲)形式比較固定、整齊、有規律,有一種理性平衡、法度嚴謹之美。書法中的草書(包括章草、今草、狂草)如同詩歌中的古風、樂府民歌、自由詩一樣,形式空間的運用比較自由,易於抒發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形式上有輕鬆自由,活潑自然之美。

書法與詩歌的合璧之美

四、風格之美

無論是詩人,還是書法家,由於其閱歷、際遇、修養、氣質、性格、思想、審美情趣、美學理想的不同,在其藝術作品中,都會表現出獨特的個性。這種獨特的個性,就是所說的藝術風格。古人云"詩如其人","書者心畫也",唐代張懷瓘在《文字論》中說"書一字已見其心",都是在說一個道理,即從詩歌、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修養、意緒和感情。李白詩歌的奔放飄逸,杜甫詩歌的沉鬱醇厚,白居易詩歌的平易樸實都輝映著詩人的人格之美。在書法史上,人們把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風格概括為"顏筋柳骨"四個字,顏柳都是忠君愛國、品節高尚的人,故其書作品神態端莊,有堂堂正氣。王羲之生活於動亂的東晉時代,他思歸平淡,無意於仕途,他那被奉為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序》,在典雅、清新妍美流便的書風中,透露著他的天然情趣和拔俗超脫的心態。

書法與詩歌的合璧之美

藝術家保持獨特的個人風格是尤為可貴的,只有風格的多樣化,才有藝術之美的多元化,才有美不勝收、萬紫千紅的藝術天地。書法藝術之美與詩歌藝術之美是超越時空、超越階級的,初綻的鮮花、優雅的園林、清澈的泉水、雄奇的高山是人見人愛的。書法與詩歌的"一體兩面"合璧之美是作者樂於所為,讀者樂於享受的。因此,當代的書法作者群,在努力追求書法藝術之美的同時,且莫忘了對詩文的學習研究與選擇書寫。若是把個人等同於"文抄公",不識詩文之美醜、雅俗、清濁,就一定會影響到書法作品的品味。一件書法作品的兩面之美——書法之美與詩歌之美應當和諧統一,俱善俱美,不應因殘缺其一而抱憾。

書法與詩歌的合璧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