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01

近日,一群小學生的暑假作業突然在網絡上走紅!

全班挑戰,僅一個家庭成功,這個作業有多可怕?原來,湖北武漢一小學,暑假期間給孩子們佈置了一份特殊作業,不要求孩子們做題,而是和家長一起完成一項「21天不生氣」的挑戰。結果卻出人意料,竟然僅有一對雙胞胎和父母挑戰成功。

「7月31日,晴,爸爸幫我捉了一隻蟬,很開心。」

「8月4日,多雲,爸爸多喝了點酒,媽媽不高興。爸爸泡茶給媽媽賠禮。」

……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這張寫著「晴」「多雲」「小雨」「大雨」的不是日記,而是孩子和家長的「情緒晴雨表」。老師說「挑戰不是為了不生氣」,是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們都意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有位媽媽說,剛拿到挑戰的時候,認為很簡單,真的做起來發現很難。不生氣真的很難!但不要一生氣就炸毛,生氣的時候不要惡語傷人,口不擇言。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為人父母,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一時氣惱,吼出去的話,竟會像小刀一樣,刺傷孩子的身心。

02

我的一個朋友,從小是在媽媽的「吼罵」下長大的。最讓她痛心的就是媽媽常罵她「短命娃」:「短命娃,你怎麼這麼笨?」「短命娃,還不快滾回家!」

有一次,她忍不住吼了回去:「媽,我真的短命,你就開心了嗎?」那一刻,媽媽呆住了!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你是我媽媽,我最愛的媽媽,為什麼就不能好好說話?」她傷心地哭訴。

曾經有段時間,她整夜整夜睡不著,只要一閉上眼,那些難聽的話就在她耳邊響個不停。最痛苦的時候,她站在學校的5樓天台上,曾經想一躍而下。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也是最愛孩子的人,但,往往可能是傷孩子最深的人。

法國有部公益短片《一分鐘毀掉孩子的一生》,戳痛無數人。視頻中,主人公們回憶幼年時傷害自己最深的一句話。沒想到父母不經意吼出的話,居然穿越時光,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中:我造什麼孽了?竟然有你這樣的兒子。你就是個廢物!說到底,你至始至終都遠不如你哥哥!短短一分鐘,像個聚焦鏡,凝聚了這些成年人一生都揮之不去的痛。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他們之中,不乏成功人士,衣著光鮮,甚至還有耄耋之年的老者,但回憶起年幼時父母傷害自己的那些話,眼神裡、表情中仍然是滿滿的委屈、害怕、惱怒,甚至絕望。

03

一位心理諮詢師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名5歲的女孩不願跟父母說話,只是經常對著一個布娃娃自言自語。父母以為孩子得了憂鬱症,急得不行,四處求醫。多次心理治療後,女孩說了一句話,父母當場淚奔:「因為布娃娃不會開口罵我。」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原來,女孩的媽媽性情急躁,經常無意間吼孩子:「別哭啦……」「又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你煩不煩啊?」

媽媽這些不經意的話,孩子聽起來卻是大聲吼叫,發脾氣,甚至言語攻擊。久而久之,女孩失去了安全感,為了迴避傷害,她變得謹小慎微,不喜歡與人交流,整天對著布娃娃說話。知道真相的媽媽內疚地抱著女兒,含淚道歉:媽媽以後再也不吼你了!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語言攻擊,對孩子的傷害,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可怕,較之於身體暴力,有時候它更加殘忍。哈佛大學馬丁泰徹博士研究發現,言語攻擊會讓孩子的大腦受損。

知乎熱搜上有個熱門問答:經常被吼的孩子,心裡是什麼感受?有個高贊回答這樣說:那一刻,只能聽見自己心碎的聲音。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密歇根大學Ethan Kross博士的一項實驗發現,情緒和身體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非常相似。當一個人說感到「心碎」時,「心碎」其實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比喻了,他的神經系統可能真的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當父母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可能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04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沒有「罵」出來的好孩子,只有「愛」出來的孩子。

當然,媽媽不是聖人,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吼,不過下一次,當你體內的洪荒之力快要爆發時,不妨試試這兩個辦法。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用「低聲」代替「吼」♡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記得有一次,女兒數學考砸了,我剛要河東獅吼,突然想起來了閨蜜傳授給我的教子秘笈:「放平語調,低聲教育」。我輕輕摟過女兒,摸著她的頭說:「沒關係,媽媽知道你已經努力了,下次細心一點就好。」女兒聽完後,竟然哇地哭了:「媽媽,我會好好學習的,你以後能不能都這麼溫柔?」我有點詫異,原來,孩子也是順毛驢,吃軟不吃硬。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當我們忍不住吼孩子時,如果讓自己放低聲調,會發現情緒已經不是那麼激動了。

因為放低聲調,其實就是緩解憤怒、控制情緒的過程。而且「低聲」比「嘈雜」更容易讓孩子集中精力聽,起到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溫柔的話語會讓孩子如沐春風,教育孩子,請從好好說話開始。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把「不要」換成「可以」♡

在講這個方法之前,我們先做一個小實驗,請在心裡默唸下面這句話:不要想西瓜長什麼樣,不要想西瓜的顏色,不要想西瓜的味道。剛才你心裡在想什麼?是不是把西瓜的樣子、顏色、味道通通想了個遍?

這就是「不」語言。當我們對孩子說「不要跑」「不要鬧」時,孩子聽到的其實就是「跑」「鬧」,所以不管你怎麼吼,他都是一副不聽的樣子,把你禁止的事情做了個遍。這個時候你體內的洪荒之力,想不爆發都難。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們要學著把「不要」換成「可以」,站在愛的角度,去引導孩子。「不要跑」換成「可以慢慢走」「不要叫」換成「可以小聲一點」「不要亂扔玩具」換成「可以把玩具收好」你會發現,只是變了兩個字而已,孩子的行為就發生了明顯變化。有人舌如毒蠍,有人舌吐蓮花,說的就是語言的妙處。

教育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尹建莉老師說: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如果孩子是一顆樹苗,家長就是農夫,需要及時地輸送陽光、雨露,和源源不斷的生命養分。想要孩子做枯萎的小苗,還是長成朝氣蓬勃的大樹,取決於你給他什麼樣的生命供養。溫和的語言,滿滿的愛,就是最有營養的生命源泉。浸潤其中的孩子,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