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倒閉大潮下,企業如何控成本、活下去?

裁員倒閉大潮下,企業如何控成本、活下去?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企業倒閉、裁員一波接著一波,競爭可謂“慘烈”。不管是製造業、IT業,還是金融、互聯網行業,也無論大企業、小企業,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本能的求生欲,迫使大家不得不全方位地尋求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嚴峻的形勢下,企業能否有效聚焦資源,能否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此處,應劃重點——“真正有價值的活動”。

沒錯,成本控制的路有千萬條,而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能否把企業現存精銳部隊的時間花在最價值的事上,能否壓縮或剔除掉了企業現有運作中沒有意義、顧客不願為之買單的“非增值活動”。

常見的非增值活動有:

1、過度生產和過度供應,多出現在製造業和服務業。因為多出來的部分,即意味著要牽扯更多的維護和儲存等成本,不再贅述。

2、等待時間:包括物料的等待、文件處理的等待、人員的等待。這一點,業務人員可能會感受頗深,例如施工方案、銷售方案等等,猶如長線旅遊一般,在各個部門之間切換流轉,層層把關。等審批終於結束的時候,很可能出現工期已延遲,搶佔市場的最佳時機已過,或者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等等狀況。

3、物品和文件不必要的轉移,例如,企業內常見的一份文件在數個不同部門之間進行轉移,期間造成大量人力和時間浪費,而這些活動卻並不會給客戶帶來直接或間接的收益,僅僅是在耗成本。

4、官僚主義,在一些大企業較為常見,比如,不必要的會議、審查、監督、協調和審批;多餘的文檔和副本;以及花了很多時間寫出來的“官方”文件和實際業務脫節,業務端實操困難。

5、信息不共享,重複工作。比如,某個部門員工向系統輸入一定數據後,因信息不共享,另外一個部門員工做了同樣的事。還有,跨部門協作時,每當一個部門發佈了新的操作流程時,相關人員都需靠線下流轉、接收,並存檔替換一次。

要想解決這種問題,應該從跨部門邊界的整個價值鏈考慮,即對價值鏈中部門之間的有關信息進行共享和溝通。當信息在價值鏈的一個點上輸入之後,相關人員均可見,而且如果新數據出現,只需在原有數據上追加即可。這樣既可以減少重複數據的重複輸入,也可以消除多次輸入造成的誤差。

6、重排格式,是指數據或圖表從一種格式轉換成另一種格式。產生的原因,多是不同企業信息系統存在差異,也有可能是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或者不同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自成一體,不對接。這種狀況,並不能創造直接價值,企業應儘量使信息格式通用化。

企業可視自身狀況,對非增值活動進行剔除或減少。與此同時,再對剩下的、較為複雜的活動進行簡化。

簡化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A. 簡化表格。

企業幾乎每天的工作都離不開表格的傳輸,五花八門的表格也經常搞的員工焦頭爛額,表格填寫不正確的事也是常有發生。排除掉員工個別情況下的疏忽因素,表格過多、內容交叉重複、描述模糊等問題也是導致這些狀況發生的很大原因。

要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可以嘗試全面梳理一下現有在用的所有表格,並對其簡化、合併,重新設計,表格內容不清晰的地方,增加解釋和說明,避免在實際使用中再四處尋找填表人。

B. 簡化語言。

對顧客和企業內員工,溝通要簡單明瞭,少用術語、行話和縮寫。

C. 簡化程序。

很多企業對於員工作業活動,都有很完善的程序和制度,但是某些情況下,員工卻很難總是依照這些“正常”流程做事。比如,某企業內部,單安全管理制度就有六十多項,並且每一項都有詳細的管理措施和處理方法。而企業實際運行中,卻不清楚到底要按哪一項來執行。只有在出了問題再現查。

對程序的簡化,企業可以考慮是否可以合併一些職責來減少程序;也可以根據實操業務人員評估判斷這些流程是否有意義。不管用怎樣的方式,設計出來的東西,越簡單,才更容易被執行。

控成本,是一場持久戰。尤其,在這“熬寒冬時節”,更要不斷增加體力。

目的就是,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