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244篇原創首發文章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萬科為什麼喊“活下去”?

一股悲觀氣氛在房地產市場升起。

近日,地產巨頭萬科掌門人鬱亮在萬科南方區域9月月度例會上講話稱,房地產行業的轉折點已經到來,在社會迎來全方位轉折的背景下,所有行業無一倖免。

鬱亮認為,應對轉折點和不確定情況的最好方法就是“收斂”和“聚焦”。在此關鍵節點上,萬科把“活下去”作為基本要求,也是最終目標,回款目標的達成因此變得非常重要。在鬱亮看來,即使是大如萬科,目前仍不樂觀,“6300億的回款目標是所有業務的起點、基礎和保障。如果6300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因為這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和能力做下去。”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雖然已經進入第四季度,但萬科6300億回款目標仍有超過半數尚未完成。根據易居克而瑞研究院的數據,截至2018年9月底,萬科的銷售金額為4323.2億元,權益金額為3026.2億元,按照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萬科年末還會有1000億的長期庫存,因此要完成6300億的回款目標,難度確實不小。

聯繫最近市場上對“金九銀十”的悲觀情緒,鬱亮的話可能代表著絕大多數地產開發商的心聲。經濟下行時,現金為王,如果回款任務無法完成,即意味著要時刻為補充彈藥擔心,一旦融資渠道收緊,“活下去”確實是個問題。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萬科在地產企業中,屬於理性的“悲觀主義者”。早在2012年,萬科就預測房地產行業將由高速增長走向衰退期,進入白銀時代,迎來轉折點。2014年,鬱亮更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我國樓市進入白銀時代》,他認為“房地產行業已經度過了最黃金的歲月,但也絕不是就要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號。只不過,過去‘膽大為王’,人人皆可賺錢且越膽大越賺錢的時代結束了……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將更注重普通住宅和商業地產,一線城市的優勢更明顯”。

當然也有不同的意見。從2014年底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效果逐漸明顯,在國家庫存去化的政策指導下,中國房地產市場又迎來了一波長達五十多個月的上漲行情,很多人開始樂觀起來,比如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他就對所謂的“白銀時代”的判斷不屑一顧,在2017年11月5日孫宏斌出席武大校友企業家聯誼會長三角峰會主辦的某論壇時,他說,“萬科提出房地產是白銀時代,我說這太扯了。為什麼呢,當時我說我要做利潤100億的時候,他們都說我瘋了,現在隨便一個公司的利潤都超過100億了,今年融創的利潤三四百億。所以你說這是白銀時代,這不扯嘛。”

孫宏斌有狂妄的資本,2014年融創中國的年銷售額才658億元,剛進入前十;而到2017年它的年銷售額就到了3620億元,已經是僅次於“碧萬恆”的第四位。融創用三年時間證明自己仍處於“黃金時代”。

只是,從房地產投資開發來看,行業的確走向衰退。相比於1999年至2014年間房地產行業超過20%的年均增速,到2015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降至2000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最低點,僅為1%。2016年和2017年儘管全國房價普漲,但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只有6.9%和7%。鬱亮說“白銀時代”到來,沒有錯。孫宏斌帶領著融創正在經歷一個“鑽石時代”,但中小房企已經活得很辛苦了。

行業越來越集中,巨頭大碗吃肉打著飽嗝,蝦米連湯都難以喝飽了!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 四大一線城市集體整治樓市亂象:北京上海重點打擊逃避限購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預售制度將取消?

在2012年的研究報告中,萬科就提出中國的房地產調控千萬不要走向“‍‍買房憑票,賣房限制”的韓國模式,但是今天中國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已經超出了韓國模式的範疇,不管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都戰戰兢兢,開發商擔心賣不出房,購房者則擔心買房成了房東,最後砸自己手上了。

這種悲觀情緒在最近的一次政策“烏龍”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9月21日,一條廣東省地產協會向各副會長單位下發《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引發了關於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的猜測,儘管事後住建部闢謠說廣東省誤解了文件意思,但很多人卻從中嗅到了一絲的氣味。

商品房預售制度、土拍制度、公攤制度是房地產“香港模式”的三大支柱,引入內地以來實施超過了25年,前段時間新華社等央媒帶頭猛批公攤制度,土拍制度則一直是過街老鼠,現在輪到了商品房預售制度嗎?

商品房預售制度問題大不大?很大!對購房者來說,房子還在建,就全款或按揭買下了房子,後續房子會不會爛尾、長期拖延甚至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某種程度上說,只要中國商品房制度還存在一天,“交房即維權”和“十盤九維權”就將長期存在。

既然這是一項對消費者來說十惡不赦的制度,為什麼不取消呢?因為它對開發商有利。正是有了預售制度的存在,碧桂園“拿地後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回正”的高週轉才能成為現實,一旦取消預售,即意味著開發商必須等到房屋完工驗收後才能開盤,而從開工到完工,一般來說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高層住宅甚至需要2年左右,再加上前期工程準備,手續辦理時間,開發商從拿地到回款,很可能將拖延到2年到3年以上。

一個樓盤要兩三年才能資金回正,你讓碧桂園、萬科、恆大這些建立在高週轉基礎上的巨頭們怎麼玩?高週轉一旦不靈,房企的債務問題就會顯現出來,以前的債務都是被漂亮的業績遮掩了的。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一旦真的取消商品房預售,超過90%的房企將迎來寒冬,市場上留下來的要麼是巨無霸,要麼是資源深厚的央企,房地產行業或將進入寡頭時代。

如果再將鬱亮關於房企現在的重點是“活下去”的話與取消預售制聯繫起來,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市場上瀰漫著悲觀氣息了。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 廣東省醞釀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樓市還沒出問題,別慌!

但預售制度不會取消,中國房地產行業也不會進入寡頭時代。原因很簡單,還不是時候。

首先土地財政還需要繼續,既然土拍制度還要繼續,預售制度就沒有取消的理由。如果取消預售,房企都死了,誰來買地?一旦房企土拍市場只有幾家寡頭輪流摘牌,土地的溢價、地王都將大打折扣,而這不是賣地的初衷。

這裡有必須聊一聊土地財政。今天中國輿論對土地財政幾乎是負面評價,認為是助推高房價的主要幫兇,但以土地出售獲得收入具有階段性和一定的必然性。

以美國為例,美國從1776年建國至1862年的近百年時間裡,土地財政都是其政府財政的主要收入。期間,美國的“土地財政”收入主要是以國有土地出售收入為主(土地財政第一階段)。土地出售收入佔聯邦政府收入最高年份達到48%。直到1862-1900年,才逐步轉變為財產稅(徵收對象主要包括以房地產為主的不動產和其它少部分動產);20世紀4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真正形成以財產稅為主的地方財稅體制,土地財政依賴趨於弱化……

土地財政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抑制政府為了獲取收入極力推高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是要保證通過土地獲取的財政收入,絕大部分都用於基礎設施及保障性住房等的公共支出。但無論如何,在沒有替代性收入前,政府的土拍就不會停止。

預售不可能很快取消的第二個原因是人民無法承受房價的劇烈波動。今天的房地產調控,中心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穩定房價,避免出現房價大起大落。而一旦取消預售,很大可能性是市場供給大幅下降,庫存減少,樓市進入賣方市場,房價是漲還是跌呢?

總體來看,從中央到地方,穩經濟、穩增長、穩房價仍是主基調,任何引起經濟大起大落的政策都不會倉促推出。萬科的“悲觀前行”沒有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也別忘了,“白銀時代”並不意味著絕對值減少,而只是增速放緩而已,樓市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千萬別慌!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房地產市場到了喊“活下去”的時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