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說要“活下去”,但是財報卻道出了實情!

房地產市場的寒意愈發濃烈,萬科此前高喊口號“活下去”的場景也還歷歷在目,但是萬科昨天剛發的三季度報中的數據卻是全線飄紅。


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幅50.3%

25日晚間萬科發佈三季報。公司7-9月實現營業收入700.48億元,同比增長48.1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8.6 億元,同比增長 28.3%。房地產業務實現結算面積579.2萬平方米,貢獻營業收入669.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51.2%和 49.7%。

1-9 月,集團累計實現營收1760.2 億元,同比增長 50.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9.8億元,同比增長26.1%。

萬科說要“活下去”,但是財報卻道出了實情!

其中,房地產業務實現結算面積1280.6 萬平方米,貢獻營收1675.6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5%和52.0%。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潤率為34.8%,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提升0.3%和3.1%。公司歸母淨利潤率為7.9%,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均下降1.53%。

萬科說要“活下去”,但是財報卻道出了實情!

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公司淨負債率達51.2%,較年初8.8%提升42.4%。主要原因在於公司貨幣資金下降,同時,三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惡化,為淨流出。

萬科說要“活下去”,但是財報卻道出了實情!

萬科表示,鑑於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整,對存在風險的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8年三季度報告末,集團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為41.4億元。前三季度,萬科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考慮遞延所得稅因素後,影響稅後淨利潤-22.8億元,影響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6億元。

都說2016-2017是大年,2018是行業小年,不過從數據對比看,萬科的增長也還是挺強勢的。

萬科彎道超車早有準備

從土地端口看,三季度萬科都在積極拿地。數據顯示,按照權益金額計算,萬科三季度合計拿地金額接近500億元,達到458.7億元,相當於恆大+碧桂園+保利+融創四大龍頭房企拿地金額總和。

萬科1-9月累計新增項目177個,累計新增項目權益規劃建面1939.9萬平方米,其中83.6%的項目位於一二線城市。

在2015-2017這一波中,碧桂園、恆大的迅猛增長都依賴於三四線城市的起飛,因此很多眼紅的房企都在2018年大量擴展三四線。

可隨著市場形勢突變,三四線立刻從香餑餑變成了燙手山芋,那些冒進的房企現在都很難受,縮編裁員也是無奈之舉。

可萬科卻比較好的堅持了自身戰略,大量投資一二線城市,隨著以廣州為代表的限價放開,萬科這一輪的彎道超車可以說是指日可待!

從資金端口看,萬科手持貨幣資金高達1327.7億,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的總和(865.9億元),有息負債中,長期負債的比例為66.1%。資金情況與負債結構極好,為後續進一步的寒冬抄底、甚至收購瀕危同行提供了充足彈藥!

樓市下半場就是打價格戰?

實際上,多名業內人士指出,萬科的回款已經算是行業裡比較理想的。目前來看,高週轉幾乎成為房企保證資金鍊安全的“重中之重”。若庫存加大,週轉減速,將影響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在調控日益收緊、需求減少的情況下,房企之間也面臨著競爭,特別是龍頭房企,卡位非常重要。“取得競爭優勢最好的方式就是掀起價格戰。”

從9月中旬開始,久違的打折促銷活動開始在各地零星出現,而到了國慶假期,這一現象迅速擴大。但購房者並不買賬,觀望情緒日益濃厚,一些城市的房屋網籤數據也顯示出疲軟態勢。

對於近期房地產市場的表現,有關學者表示,近期多地房價出現下降,從一二線城市來看,主要是

近一年多供應增加了,限購仍在繼續,能有買房資格的人群較少,導致項目銷售情況並不理想;加上年終臨近,各個房企都要衝業績,降價是不得已而為之;另外,三四線城市取消了棚改貨幣化安置,明年價格肯定還會大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