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強調的「活下去」,現售制下的殺手鐧

從2014年開始,萬科就看空房地產。後來的四年中,錯過了大牛市,但是回籠了大量的資金。手握近1600億量級現金的萬科喊出“活下去”,廈門的某別墅區實際折扣在40%水平。2011年萬科貨幣現金342億元,佔資產總額11%,2018年中期規模增加到近1600億元,2017年底的貨幣資金佔資產總規模水平為15%。相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資產負債率沒有大幅的提升。

地產行業往往以高槓杆為主,預售回款成本為零。這個設計是從香港傳過來的。市場傳言將推出現售制,對房地產的影響較大。零成本預收款消失,要保住原來的槓桿水平和收益率,額外的付息成本就會增加;資金回龍週期延長至少超過建設週期,資金週轉風險增加,週轉速度下降。長期來說,住房的供應速度較之前會下降。

如果調整的話,預售條件寬鬆的地區受到的影響更大,槓桿率比較高的地產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

組織媒體、自媒體解釋更多。

萬科強調的“活下去”,現售制下的殺手鐧

首先,能唱出來的都是姿態。真正危機來臨困難重重的時候都是撐著的,鬆口是不可能的。上述企業2011年至今的低槓桿回籠資金的策略,是等到了策略“出嫁”的那天了。地方行業方面的改變,對行業的影響較大,尤其是行業內的高槓杆企業。

其次,以地產企業身份坐實行業拐點的臨近。近期泰禾、恆大、萬科、碧桂園等企業接連自發降價打折銷售;南京、合肥、西安、上海等地亦出現了量價齊跌的回調局面,其中一個月前還是“萬人搶房”火爆局面的西安更是近日連推兩盤,近700套房源只有2人認購,這背後樓市入秋甚至是入冬的意味十分濃厚。

閒話一句,房地產跌了,是不是沒買房的就佔便宜了?不是的。大概率之前買不了,現在也買不了。支撐中國GDP半壁江山的房地產塌下來,你的就業,你的客戶,你的上下游,都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