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銀行上市在即,亮出“輕科技”殺手鐗

青島銀行上市在即,亮出“輕科技”殺手鐧

作者|程羽

來源|野馬財經

這年頭,沒點“科技範兒”都不好意思在金融圈裡混了?

在IPO年過審率創4年新低的2018年,青島銀行(3866.HK)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之一。

自年前證監會官宣青島銀行順利過會以來,這家“山東首個A股上市銀行”就一直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根據青島銀行1月8日公佈的中籤結果,本次發行股份數量為4.5億股,發行價格為4.52元/股。

由於網上初步有效申購倍數為1456.15倍高於150倍,回撥後,青島銀行網上最終發行量由30%調整至90%,中籤率為0.20602267%;網上中籤號碼共有811760個,每個中籤號碼可以認購500股。

海爾、國信加持,競爭優勢顯著

青島銀行此次之所以能順利回A,實現“A+H”上市夢,離不開大股東海爾以及國信實業等明星資本的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青島銀行創立於1996年,2015年在香港上市,其前身為青島市商業銀行。據招股書披露,本次A股發行前青島銀行內資股東合計持股56.56%。其中,第一大股東海爾集團通過旗下海爾投資和海爾空調電子,合計持股15.48%,國信實業持股12.41%。H股外資股東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則持有青島銀行15.39%的股權。

作為一家老牌地方銀行,青島銀行雖不及招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商業銀行赫赫有名,但顯然有海爾集團、國信實業以及聖保羅銀行等明星資本的加持,實力也是不容小覷。

一方面,大股東青島的海爾集團,早在1993年就進入國內、國際資本市場,擁有豐富的資本運作方式和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國信實業作為國有大型投資性集團企業,可以憑藉其在青島當地與政府機構、知名國企擁有良好的合作關係,為青島銀行帶來更多元化的客戶渠道。

當然,除了外部股東的支持,內部經驗豐富的高層管理團隊,也是青島銀行面對外部競爭的一大優勢。據瞭解,青島銀行現任董事長郭少泉,加入青島銀行之前,曾任招商銀行天津分行以及青島分行行長,擁30年以上從業和管理經驗。

截至2018年6月末,青島銀行總資產已達3021.59億元。營業收入方面,2018年上半年青島銀行實現營業收入為31.3億元,同比增長10.4%,歸屬股東淨利潤為13.3億元,同比增長3.6%。

就連不良貸款率方面,青島銀行也是遠低於山東省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的平均值。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6月30日,青島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9%、1.36%、1.69%和1.69%;同期山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06%、2.14%、2.56%和2.96%。

“接口銀行”戰略,打造創新獲客模式

明星資本的背書固然能夠錦上添花,但青島銀行要想在波瀾起伏的金融海洋上平穩航行,打鐵還需自身硬。

自21世紀初,“互聯網+”的潮流席捲全球以來,就連銀行業的更新迭代也不得不依賴於現代信息技術。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2012年,青島銀行提出“接口銀行”的戰略設想。

所謂“接口銀行”,就是將客戶、金融機構及其他第三方平臺在內的合作方服務平臺,與青島銀行業務系統對接,依靠大數據圍繞客戶及其上下游客戶進行交叉營銷,提供包括公司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等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通過這種模式,銀行合作方可以滿足金融服務需求,提高服務效率;青島銀行則可通過系統對接,鎖定合作方業務並獲得其客戶資源,擴大了銀行業務的覆蓋面,

自2012年,“接口銀行”的概念橫空出世之後,青島銀行便陸續與與醫院、高校、地鐵、港口、政府繳費等大型集團客戶的服務平臺實現系統對接,先後推出了與“接口銀行”服務對應的電商平臺、P2B(Person-to-Business)網絡金融平臺及直銷銀行。

包括在園區、校區、社區等區域內推出集日常生活和金融服務功能於一體的“金融IC一卡通”,以批量獲取區域內客戶。譬如,2015年11月青島銀行與青島地鐵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出可作為地鐵票使用的具有閃付功能的IC卡,用於地鐵支付系統。

2016年4月1日,青島銀行與青島市市立醫院合作的銀醫通平臺正式上線,實現了自助掛號、繳費、打印報告等服務。

正是益於這種創新的獲客模式,青島銀行近年來零售銀行業務增長迅速。2015年至2017年,零售營業收入複合年增長率為6.60%,對全行營收佔比貢獻度保持在20%以上。另外,截至2018年6月30日,青島銀行的零售客戶數達到377.01萬戶,保有資產規模已達到千億規模。

“輕科技”理念,降低成本、獲客更高效

不過“接口銀行”的成功落地,只是青島銀行走進金融科技圈兒的第一步。近年來,隨著“科技金融”潮流的興起,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引進,商業銀行經營服務的渠道,逐漸開始從單一的營業網點渠道,向電子化渠道與營業網點渠道全面結合的經營模式轉變。

這意味著,青島銀行要想到科技金融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必須打造創新的服務體系。為此,青島銀行將目光瞄準了“輕科技”。

因為過去傳統銀行慣用的軟件、設備以及服務系統,很少在意用戶的使用感受,科技的內容也從未考慮讓業務人員完全明白,無論運營成本還是獲客成本,都十分冗重。

但有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種高新技術的助攻,相對於傳統的“重科技”,“輕科技”從運營到客戶體驗,乃至整個服務系統都更加具備可用性和友好性。

以青島銀行推出的面向服務的架構(SOA)模式為例,這種模式下,平臺可以對各個業務部門及IT部門等在內的企業內外部各單元間,進行高效的分工和協作,既幫助銀行IT系統大幅提升生產力,又為銀行的業務升級提供戰略服務。

又如在IT基礎環境方面,青島銀行通過虛擬化和雲計算技術的運用,構建了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負載均衡”的業務服務發佈模式,實現了銀行數據中心集約化、IT架構標準化。

據青島銀行統計,基於以上模式,平臺可用性已提升到99.99%,部署成本降低80%,維護成本降低30%。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巧妙的技術融合,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青島銀行《金融知識智能平臺的構建與應用研究》獲評銀監會2018年度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課題研究一類成果。

對於位居全國GDP第三的山東省而言,青島銀行此次赴A上市,無異於打破了至今尚無銀保證三大金融股的歷史。你認為青島銀行A股上市後公司發展前景如何?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