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六成車企利潤下滑,龍頭也在思考“活下去”

當9月份全國汽車銷量以同比下滑11.55%,連續三個負增長的慘淡局面收場後,業內明顯感受到這個“黑色九月”所帶來的深深寒意。其中,中國汽車銷量排行前十的車企,有8家企業同比負增長,5家企業跌幅超過10%。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佔有率連續低於40%的市場紅線。面對下行的車市,龍頭車企也高喊“活下去”。

在車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車企的經營業績也相對慘淡。截至10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15家車企發佈的三季報發現,前三季度六成車企淨利下滑。其中,長安汽車、比亞迪、江淮汽車、一汽夏利、一汽轎車、海馬汽車、力帆股份、小康股份、江鈴汽車等9家車企淨利下滑明顯,上汽集團、北汽股份、廣汽集團、北汽藍谷、金盃汽車、長城汽車等6家車企實現淨利增長。

其中淨利潤同比減少比例最大的是海馬汽車,達到728.27%,而虧損額度最高的是一汽夏利,為10.3億元。

“由於四季度市場基數高,未來車企利潤持續下行的風險仍然很大。”10月30日,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媒體表示。

近幾年來,中國自主品牌在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呈現兩極化的局面。譬如長城、吉利等大型企業得到了全面的大幅提升,反之一些體系力較弱的企業卻被不斷的邊緣化,差距也被越拉越大。

在車市遇冷的大背景下,銷量遭遇下滑不足為奇。“活下去”,不僅是萬科的吶喊,中國汽車企業同樣如此。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上汽集團副總裁王曉秋近期分別在公開場合表示,現階段的目標是思考怎麼“活下去”。兩家龍頭車企喊出“活下去”,這不僅是自我警醒,更是對中國汽車市場的警醒:寒冬已來,淘汰將至。

“在汽車產業市場整體處於緩慢增長甚至部分年份銷量下降的環境下,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產業結構優化的進程加快。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企業、一些產品會淘汰。優勝劣汰,市場資源向優勢的企業集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10月30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汽勢媒體表示,對於邊緣化的企業來說,遭遇巨大虧損和車市下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究其原因還是其在整個企業的體系力上出現了尤為重要的問題。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合資股比的開放、造車新勢力的到來,未來這些“邊緣化”的企業都將面臨被淘汰,車市下行只是加速了這一天的到來。

(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搜狐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