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部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岗,3年一个聘期。这个做法有哪些积极意义?

司马大师说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提出在农村中小学设立“首席教师”的岗位,岗位要求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成果显著,师德师风高尚,教研能力,组织能力突出,

副高级以上职称,50周岁以下。首席教师以乡镇或学区为单位,大概占老师总数的百分之二。首席老师纳入县级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经费帮助其建立工作室,享受一定的津贴,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中优先。教育部此举,意在培养一些乡土教育的领头人,引领,带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通知一出,引发广大农村老师的热议,有的老师认为此举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让一些有志于农村教育的优秀老师安下心来,踏踏实从教。但是更多的老师却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所谓的首席老师很有可能变成了一些特权老师的盛宴,成为一线老师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虽然在通知中明确指出,乡镇中心校正职不参与首席老师的评聘,但是,还有副校长呢?有的校级领导脱离教学一线,但是职称评聘却总能领先一步。

在首席老师的评聘条件中,有一条估计让很多一线老师望而却步,“副高”以上职称,试问,农村中小学有多少一线老师评上了副高职称?还不是领导先走?以我们学校为例,一百多老师,目前有三个副高,校长,副校长(还剩下一个副校长没评上,听说今年评)。那这个“首席教师“对我们学校有什么意义呢?这几个拥有副高职称的人都不在教学一线。

其实,类似的衔头以前还少吗?什么“骨干老师”,什么“学科带头人”,什么“教学能手”……但是取得这些头衔的人有几个是一线老师?首席老师如果跟职称挂钩,将会把大多数一线老师挡在门外。

真正重视农村教育不是树立一两个典型,仅仅靠几个“首席”也不能做好乡村教育,况且,这个首席地评选方法本身就不能体现出老师地教学能力和水平,难道副高职称就代表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

<strong>


周老师的工作室


这条消息,我搜了一下,果然有这件事。

有的说得很详细,有的说得比较简略。大约是有一百人及以上的教师,按比例设一个首席教师。其余记不清,大约类推,略。

我退休前,我这儿教育部门搞过“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之类,当然,评上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会给适当的报酬与相应的待遇。

这个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之类的教师,想评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看了这条首席教师的比较详细的报道。情况有点类似。

记得当时我校有一名骨干教师还是学科带头人?一乡镇好像只有2人。记不清了。是我的同事。被评上后工作很忙,主要是搞什么课题研究。

这位同事搞课题研究,本校其他老师也随之忙起来。配合他的活动。有时他也会去外地开会,研讨之类,我也没细问。

听这位同事说,好像有另外工资?没评上便会立即会去掉。我不热衷这些,因为我即将退休。后来的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这个首席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大体与我上述的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很相似,应该是在一个教学范围内起示范作用。当然好处会有的。

个人认为,设这个首席教师的比例太少,(1%的),应该在百分之四到五,比较合适。我辈百姓只是说说而已。


笨笨潮爷1



近日,教育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地区打造培养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将在2019年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4省进行试点。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教育的建设,教育的质量,教师的补充(特别是优秀教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将促进中西部地区乡村教育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首席教师岗的设置,为乡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对稳定一部分乡村优秀教师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首席教师岗位的设置,这也是国家教育部对中西部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首席教师岗计划明确要求:通过选聘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水平高超,业务知识精湛,教学能力突出,能够带动整体教师教学业务的提升,有一定的教学团队组织能力的优秀教育工作人才。

支持鼓励他们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特点和办学风格,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工作室,同时通过听课评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方式,承担本乡镇青年教师培养、指导任务。

计划还要求:应聘教师副高级职称以上,年龄50周岁(含)以下,不包含乡、镇中心校正职校领导,获得过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及特级教师优先。

首席教师岗的设置,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对中小学教师岗进行公开竞聘,任期为三年的任期管理制度。

对首席教师也给予激励政策,按地域条件给予一定的津贴,可参照教师的待遇给予补助,在各级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在各级名师及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特级教师等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副高级申报正高级职称优先,贡献特别突出者,经省教育部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障部评审认定、备案,可破格晋升高级职称。

首席教师岗位设置:以乡镇或学区为单位(不含城关镇)乡镇或学区中小专任教师在100人以下,在中小学各设一个首席教师岗,乡镇或学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在100一200人,在中小学各设两个首席教师岗位,乡镇的学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在200人以上,在中小学各设三个首席教师岗位。

为促进首席教师的成长,安排各级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并将成为各级名师重点培养对象,在各级培训中,将提供一定的经费。

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的实施,能对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观教育文化


在中西部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岗,3年一个聘期,这个做法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首席教师计划,是教育部为提高中西部乡村教育质量,而进行的一次新尝试。中西部教师岗位严重空缺,有许多地区无人报考教师岗位。这些地区为了招进教师,降低报名条件,放宽学历要求,不设专业限制,乡村教师岗位任然大量空缺。

许多贫困地区,乡村教育基本上靠支教大学生来支撑。这些支教学生有许多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还有的没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支教时间往往都是短期,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又加之,支教教师走马灯似的轮换,对学生学业连续性完成也是一种影响。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保安镇中学,一年级至九年级九个年级,只有在编教师6人,教师缺口巨大,只能从西宁临时抽调支教教师应急。乡村教育陷入困境,面临巨大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地区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并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四省先行试点。

首席教师岗位,要求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成绩突出,师德师风高尚,教研能力、科研能力突出,副高级以上职称,50周岁以下。除了副高级职称要求和50周岁以下年龄要求是硬性要求外,其他几项都是软指标。平心而论,首席教师岗位设置的条件还是很低的。

首席教师除承担所在乡村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外,还要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带动作用,承担本乡镇青年教师培养、指导作用,引领、带动本乡镇教科研工作。首席教师岗位设置侧重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面向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公开竞聘,实行任期管理,3年一聘。

首席教师岗位的设置,对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实现城镇教师流入乡村学校、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首席岗位教师将优先参加各级培训,并能成为名师重点培养对象。

增加首席岗位教师收入,入选首席岗位的教师有一定的津贴,或参照特级教师待遇给予补助。

评优评先晋级时对入选首席岗位教师予以倾斜,在各级名师及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特级教师等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副高级教师在申报正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贡献特别突出的,可破格晋升正高级职称。

总之,首席教师岗位的设置,可以改善入选教师的津贴待遇,调动广大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实现城镇教师与乡村教师双向流动,缓解乡村教师缺口压力,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


看点看教育


咋一看,所谓的首席教师与过去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名称不同罢了,但细一想还真有些不一样。

3月2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在安徽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四个省份试点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以乡镇为单位,中小学教师数达到200人以上,在中学和小学各设立3个首席教师,教师数在100~200间各设2个首席教师,教师数100以内的各设1名首席教师,岗位采用面向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公开竞聘的方式,聘期为3年,设置侧重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过去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称号主要属于个人荣誉,评选上的教师没有硬性规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外有什么其他工作,即使是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时有一些传帮带的提倡,但教师不参与不作为也没什么关系。而首席教师除了本身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外,必须参与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要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带动作用,承担本乡镇青年教师培养、指导任务,要在任期内取得标志性的成果,而且要实行年度考核,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因此个人认为首席教师一定要是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非常强的教师,任期内所承担的工作决不会轻松。

通俗地说,首席教师将会是本地的教育土专家,如果充分发展好这些教师的引领作用,会比“送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效果要好,因为这些人是真正了解当地教育情况的,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会是更接当地地气的。但是,首席教师计划的实际效果却需要观望,如何保证聘任的是真正的专家,如何让这些教师真正发挥辐射作用,怎样监管考核等都需要完善的科学的配套制度。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查了一下,确有其事,内容如下:

4月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在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设立一批中小学首席教师。首先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试点。

首席教师岗位侧重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面向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公开竞聘,聘期3年。

以乡镇或学区为单位,首席教师比例约占教师总数的2%。

要求政治素质、师德、教学教研能力突出,副高以上职称,年龄五十周岁以下。

中心校正职干部不得参与竞聘。获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者优先。

职责:教学教研引领、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任期内必须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

待遇:优先安排参加各级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各级名师重点培养对象,提供一定经费,帮助建设名师工作室;评优评先时予以倾斜,申报正高级职称优先考虑。

我的看法:

1、有积极意义。

给乡村中小学教学教研注入活力,首席教师能起到鲶鱼效应。目前乡镇教研员主要承担教学管理,又不在教学一线,不能很好地完成教研工作。

提升了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2%的比例虽不高,但符合条件的人同样不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了。

2、要防止好经被念歪。

一是赢者通吃。虽明确规定中心校正职不得参与竞聘,但其他副职和中层还有很多。而且一直以来,因为职称评聘制度存在漏洞,这些人几乎将副高职称瓜分一空。如果推行首席教师制度,很可能出现符合条件者全部是中层以上干部的现象。目前,在乡镇一级,任教主课的一线教师,又是副高职称的,极其罕见。

二是轮流坐庄。聘上首席教师,然后评上正高,功德圆满,马上离开教学一线,将权杖移交给继任者。最终,首席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异化。

一个建议:

首席教师必须任教该学科至少15年以上,且任期内和任期后不得离开教学一线,否则取消其正高岗位一切待遇。


毫米


国家教育部4.9发布通知,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制计划,这是一个好消息。这是国家关于教育的一个战略措施,国家要为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建立教育人才基地,培养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什么叫首席教师?与传统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有何区别?首席教师只是一个称号,不像中高级职称只要聘任就是终身制了。首席教师只是一个责、权、利统一的聘用期为三年的流动岗位。“首席教师制”是2000年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率先提出并倡导并实施的,学校一开始的初衷是: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机制,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氛围。在以往,一般的中小学里只能有几位老师评上高级,而且被评上高级的老师要么是学校里的领导,要么是从教很多年很快面临退休的老师,这种评定对于年轻而优秀的一线教师有失公平。而且这些教师一旦被评上高级,便失去了继续前进的热情和动力,好像职业生涯因此就到头了。但是“首席教师”因着不是终身制,而且还是一线教师,这样的制度不进使青年教师有了竞争的机会,更是对被评为首席教师者的一种挑战,因为三年一评的制度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首席教师制度后来陆续在深圳、广州、南昌、杭州、郑州、大连、沈阳、哈尔滨、重庆等大城市试点执行,现在又中西部地区试点,说明国家不但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还会对教育实行比较大的改革,也许会涉及到教育的体制,但无论如何改革,都肯定是向着好方面发展。所以,在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行“首席教师岗位制”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做为一线工作的教育者,就沿着国家的教育改革之路努力前行吧!


我来说教育


在中西部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岗,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而且不是终生制,3年一个聘期,确实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受到教师普遍欢迎的,自然可以继续首席,不称职的,也难再次竞聘成功。

我看了参与首席教师的竞聘条件,个人有话要说,比如职称上,必须是副高以上,就这一条,就把一些业务过硬才能出众的中青年教师排除在外了,因为中青年教师中,副高职称的寥寥。

职称本来就颇受诟病,如果“首席”的条件中,应该淡化职称,以实际能力和业务能力为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职称跟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不成正比的,以职称把一些真正有才能的教师挡在门外,实在令人遗憾。

同时笔者觉得,竞聘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评委是什么组成才是重要的,如果评委都是县域教育部门的头头脑脑,随便挑选几个听话的“教师代表”参与,是聘不出真正的首席的,也许,末席但善于投机经营的人,也能一夜之间变成“首席”。

为了避免“首席教师”制度像职称制度那样被念歪经,我想,既然是“首席”就是要站在教师前面引领教师成长的人,这个引领者的选聘还是让教师自己来决定比较好,比如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教师选举自己心中的首席教师,这样选举出来的首席,才可能是教师自己的“首席”。

如果不让教师自己参与,不让教师自己决定,这样竞聘出来的首席,只能是领导心中的首席,而不是教师心中的首席!

首席教师制度肯定是一个好制度,笔者衷心地希望这个制度,能够给西部中小学教育带来新气象,促进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


当代师说



小磊观影


首先,任何单位人员都有好中差,教师队伍也一样。首席制的推行,往好处说,是对人才的尊重,能肯定先进,激励后进;往坏处想,能造成后进打击先进的现象。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就看推行者的魄力如何了,坚持下去,以正压邪,定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