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李佃貴.張冰治療"慢性胃炎"醫案2則原創: 小師妹

專家簡介

名醫李佃貴.張冰治療

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首屆中醫藥高校教學名師,全國著名脾胃病專家,河北省首屆十二大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全國第三、四、五、六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現河北省中醫院名譽院長、河北省胃腸病研究所所長,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專科(脾胃病科)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濁毒證(慢性胃炎)重點研究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脾胃病科)、重點學科(中醫脾胃病學)主任。

名醫李佃貴.張冰治療

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冰教授

博士、博士後、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岐黃學者,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科帶頭人、系部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藥物警戒與合理用藥研究中心主任;首屆國醫大師顏正華教授學術傳承人。

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北京市師德先進標兵、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大學MOOC優秀教師。

這兩位大師,5月18-20日,都會親臨濟南“講透經方”,下面小師妹跟大家分享兩位專家治療“慢性胃炎”醫案2則。

經典醫案

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醫案

名醫李佃貴.張冰治療

患者某.男,61歲, 2013年11月6日初診。

主訴:間斷胃脘脹滿10餘年,加重伴燒心、反酸3年。

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胃脘脹滿,口乾口苦,未予重視。

後病情反覆,於2012年3月23日在海軍總醫院查電子胃鏡示:賁門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Hp(-)。

於2013年3月12日至17日之間,因發熱、咳嗽、燒心、反酸在第二炮兵總醫院住院治療,用藥不詳,期間複查胃鏡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

經治療後症狀好轉,復於6月22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查胃鏡示: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糜爛,伴部分腺體腸化,增生顯著。

後症狀時好時壞.遂就診於本院門診。

患者既往高血壓病Ⅲ級、冠心病、陳舊下壁心梗、心功能I級,

刻診症見:胃脘脹滿,燒心,反酸,口乾口苦,噯氣,脅肋脹滿,舌紫紅,苔薄黃有瘀斑,脈沉弦細。

西醫診斷:菱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伴糜爛,腺體腸化。

中醫診斷:痞滿,氣滯溼阻,胃絡血瘀。

治宜化濁解毒,行氣活血。

藥用

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蓮15g

半邊蓮15g,茵陳15g,黃連12g

板藍根12g,絞股藍12g,苦參12g

生石膏30g,雞骨草15g,黃藥子12g

黃芩12g,炒萊菔子15g,三七粉2g

厚朴15g,枳實15g,砂仁15g

肉豆蔻15g,檳榔15g,雞內金15g

瓜蔞皮15g,生薏苡仁15g,全蠍6g

7劑,水煎取汁400mL,每日1劑,分早晚飯前2次服。

二診(2013年11月13日):患者訴燒心、反酸減輕、時有右胸及右後背部憋問不適,時有隱痛、噯氣,口乾口苦,大便調。

舌淡紅,苔薄黃膩,脈弦細滑。

李教授調整處方,於原方中去炒萊菔子、厚朴、枳實、檳榔、全蠍,加牡丹皮12g,柴胡15g,延胡索15g。

21劑,服法同前。

三診(2013年12月4日):患者燒心,反酸減輕,口乾口苦緩解.時有右脅下或右肩部脹滿不適,大便時幹,日一行,舌紅,苔薄黃,脈弦滑。

繼調處方,於原方去牡丹皮,加丹參20g,蜈蚣2條,皂角刺6g。

14劑,後效不更方,自取10劑,服法同前。

四診(2013年12月28日):患者右脅下及右肩部脹滿減輕,但仍以夜間為甚,二便調,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滑。

於原方加田基黃,服法同前。

五診(2014年3月18日):患者訴,偶有胃脘不適,右脅下疼痛不適,口乾.大便稍幹,每日一行,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滑。

於2014年2月27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複查胃鏡示:非萎縮性胃炎,胃竇黏膜可見散在點狀紅斑,未見糜爛及潰瘍。

餘部位均未見異常。可見患者症狀逐步改善,尤其胃鏡結果大為改觀,腸化得以逆轉,癌變得以阻止。

李教授調整處方,以養陰和胃為主,

於原方中去除半枝蓮、半邊蓮、茵陳、板藍根、苦參、絞股藍、雞骨草、黃芩、丹參,

加香附15g、蘇梗15個、青皮15g、砂仁15g、柴胡15g、甘草6g、百合12g、烏藥9g、當歸9g、川芍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朮6g。

服法同前,囑其繼續鞏固治療,待症狀更佳平穩後,逐漸減藥、停藥。

並調暢情志,飲食清淡易消化,生活規律。

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冰教授醫案

名醫李佃貴.張冰治療

周某,女,60歲,2015年5月3日初診,

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2年餘加重2個月,幽門螺桿菌陽性,曾以制酸、西藥三聯(PPI、卡拉黴素、甲硝唑)服藥6個月,

現HP轉陰,患者因2個月前情志失調,大怒後,出現胃脘疼痛加劇,反酸加重,胸骨後灼熱感明顯,雙脅走竄性疼痛,

善嘆息,煩躁氣急,食慾可,食後反酸加重,睡眠可,大小使調,絕經10年,

既往月經週期28天,量可,色暗,血塊多,痛經,經前乳房脹痛,舌紅苔黃,脈弦。

證屬肝火犯胄,治以清熱疏肝和胄,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處方:

柴胡10g,黃芩10g,延胡索10g

炙香附10g,合歡皮10g,夏枯草10g

太子參30g,炒白朮30g,茯苓30g

龍骨30g,牡蠣30g,海螺蛸30g

黃連12g,吳茱萸2g,川楝子8g

7劑,1日2次,水煎服,囑忌生冷油膩甜食,戒菸酒。保持良好情緒。

二診:反酸、胸骨後灼熱感、脅痛緩,情緒急躁易怒緩,仍有胃脘隱痛,加芍藥10g,甘草10g。續服10劑鞏固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