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的禪趣》讀書筆記:太多人誤讀了禪宗,錯解了六祖慧能!

《壇經》視野下的世界秩序是怎樣的呢?一起走入今天的話題——思辨的禪趣。

人們對禪宗很感興趣,但卻不讀《壇經》,這是很大的失誤,因為禪宗的源頭是《壇經》,從《壇經》入手去了解禪宗,能做到高屋建瓴,一通百通。

《思辨的禪趣》讀書筆記:太多人誤讀了禪宗,錯解了六祖慧能!

從一開始,人們做事的方式遵守的並不是宗教原則,而是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禪宗,乃至整個佛教,也是如此。

豬八戒中的八戒是有來由的,佛門戒律無數,最早有五戒、十戒,後來就打了折扣,把“不許積蓄金銀財寶”和“中午以後不許吃飯”這兩條給融合到其他八個戒律了,簡稱為“八戒”。

八戒說禪有格外的好處,一方面帶著勞動人民的樸素語言,另一方面能讓知其然的人能夠知其所以然,如果讓唐僧來做這件事,估計博士以下文憑的人是聽不懂的。

學佛也要講究方法,不能總繞進去就出不來,那種機緣公案可以參考,但不能鑽牛角尖。

《思辨的禪趣》讀書筆記:太多人誤讀了禪宗,錯解了六祖慧能!

許多人認為禪宗是完全本土化的佛教,其實不是,禪宗的很多思想源頭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裡找到痕跡。比如“風吹幡動”、“空即是色”這些都有著相對複雜的佛學背景。另外,我們還經常對佛學產生很多誤解,比如善惡有報、靈魂不滅、轉世輪迴、天堂地獄等。

六祖慧能認為禪宗不是坐禪,禪宗反對坐禪。這是佛學頂尖高手印順大師後來也贊同和支持的,他認為禪宗最主要的是頓悟,是明心見性,是文字或語言之外的精神超越體驗。

如果溯本求源,我們會發現,佛教的根本主旨是厭世,在佛陀時代和佛陀之前的時代,印度很多五花八門的宗教派別也都是厭世主義,認為世界是幻象,人生是苦海,這除了跟印度的地理環境、人均壽命短、經濟條件不發達等因素有關,還跟他們當時大時代的風俗風氣以及人的思維認知有關。

後來,佛教傳到中國,變得越來越入世,到了現在,禪宗幾乎要變成一種勵志學了。關於禪宗一類的書籍會經常和《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快樂人生》、《愛的心靈雞湯》這類書擺在一起。對於一般人來講,宗教的外在表現很重要,而核心的宗教教義卻最不受重視。

《思辨的禪趣》讀書筆記:太多人誤讀了禪宗,錯解了六祖慧能!

從歷史角度看,禪宗一般指六祖慧能所創立的南禪宗,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實際上,這是一支農民的禪宗,跟知識分子,上流社會,是無緣的。它的生活方式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修行法門是自證自悟的小農心態,更不提倡鑽研經典。比起同時代風光無限的那些佔地千畝、奴婢無數、完全靠人供養的寺院僧侶來說,禪宗自食其力的精神讓人倍感敬佩。對此,任繼愈曾說,禪宗是農民的佛教,是底層民眾的信仰。

為何如此說呢?因為六祖慧能就沒文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盲,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創立了“不立文字”的傳奇故事,提出了著名的“明心見性”的觀點,直至把禪宗變為了佛教中的一個正統。

本來面目,這個成語出自《壇經》,是六組慧能的原話,原意是指每個人都有真實心性,這一心性就是我們心中的佛性。這跟現代學誠法師提倡的每個人都有佛性的觀點是一致的。禪宗將頓悟成佛,就是要在當下一念之間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即自我的本真性。

無論是學佛,還是練習禪宗,我們都要學會搞清楚問題的本質,即“是什麼”和“為什麼”這兩個問題,然後才是“該怎樣”,去解決問題。

《思辨的禪趣》讀書筆記:太多人誤讀了禪宗,錯解了六祖慧能!

人們對禪宗的誤區之一:誤讀和亂解

很多人認為禪宗是用來讀的,其實不是,禪宗是用來行的,行就是實踐,就是運用於實際生活。如果背離這點,就背離了慧能大師的初衷。但是如何行呢?禪宗往往不會給出我們具體答案,就好像你問禪師“極樂世界什麼樣?”禪師往往會沉默不語,或者只是伸出一根手指。

事實上,不少佛經並不知道人們如何實踐,如何做事,而是把力氣花在講道理上,苦口婆心的論證世界為什麼是空幻不實的,人生為何是沒有意義和痛苦煩惱的,解脫之道為何如此重要。

佛經如同一張旅遊圖,指引我們上天堂或者其他什麼極樂世界,但是我們很少有人會把旅遊圖當做教科書來深入研究探討。甚至有些是看不懂這張旅遊圖的,既然看不懂,他一旦抬腳走就是錯的,一錯百錯。

佛教典籍太多了,一個窮盡一生也看不完,因此如同喝水要喝純淨水,我們瞭解佛教,學習佛學,最好也要從原著入手。但問題來了,很多佛教原著用的是梵文,這就在翻譯上為我們留下了錯誤或斷章取義的可能。

比如觀世音這個名字,玄奘方式在西行的路上發現,這分明是對梵文的誤讀和誤譯,觀世音正確的翻譯應該是“觀自在菩薩”,雖然長了點,但是意思準確。

經典古籍的命運大都這樣,在時代淘洗和翻譯誤讀的過程中不斷地進化,比如《論語》、《老子》,現在有幾個能真正的研讀原著版本呢,都是經過後世的翻譯、增刪而來的。現代社會還好些,重視文化建設。要是在古代,只需皇帝一道聖旨,古籍的原貌內涵會在一夜之間完全改變,清代的文字獄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在那樣對文化和文人的殘酷壓制下,我們很難看到真實的古籍原貌。

《思辨的禪趣》讀書筆記:太多人誤讀了禪宗,錯解了六祖慧能!

翻譯者如果缺乏學術態度和歷史精神,再加上當時時代的影響和個人的侷限,便會給後人留下一個巨大且存在變數可能的迷魂陣。

對此,我們簡直可以這樣形容:一切細節都是可疑的,只有信仰本身才真實。

佛的本真含義是“覺悟的人”,佛教早期也是一直把佛陀看做一位“覺悟的人”、一位偉大心靈導師來看待的,佛陀變得神通廣大、無所不能、法力無邊的形象,進而為他塑造了很多塑像,那都是後來才有的事。

為數不少的人經常犯一個錯誤,就是在不研讀佛教經典的情況下,去解讀佛教,認識和學習佛學,這樣的結果就如同一個人想了解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卻從來不讀《資本論》一樣。

《思辨的禪趣》讀書筆記:太多人誤讀了禪宗,錯解了六祖慧能!

誤區之二:只有自己的才是最正宗的,其他都是歪門邪道。

誤區之三:我就是正信,和我不同的都不是正信。

誤區之四:佛學跟人類學和社會學無關。

誤區之五:禪宗是達摩祖師帶來的,他是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爺。

誤區之六:去寺廟燒香拜佛,求菩薩保佑,就是信佛,就能活得稱心如意。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