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戰列艦作為人類從大航海時代起就開始制霸海疆的終極海戰兵器,在走過了300年漫長曆史長河,並經歷了一戰時期日德蘭海戰的巔峰對決後,進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經失去了昔日霸主的榮光。

儘管戰列艦擁護論者站在塔蘭託和珍珠港的廢墟上還可以辯解"飛機能夠擊沉的都是停在港口裡的戰列艦"。但是,馬來亞海戰中"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的被擊沉則徹底終極了"鉅艦大炮"時代。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日本戰列艦"扶桑"號

日本帝國海軍(英文簡稱IJN)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還沒有從上一輩人在日俄對馬海戰的輝煌勝利中清醒過來,依然幻想著美國人會想當年沙俄艦隊一樣,按照自己的預想進入小笠源群島以東的"截擊"戰場上進行一場戰列艦之間對決。

儘管有兩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束縛,但本著"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指導思想,還是拼盡國力建造了"大和"、"武藏"和"信濃"(後來改建成了二戰中最大的航空母艦)三艘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超級戰列艦。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大和級戰列艦

雖然戰爭開始後,在山本五十六等一批"新潮流"軍官堅持使用航空母艦影響下,使得原本寄以"厚望"的第一水面戰隊,變成了長期"趴窩"在柱島基地的"柱島艦隊",但是在經歷了中途島海戰的慘敗後,進入到有太平洋戰爭的"斯大林格勒"之稱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時,IJN手中的航母戰力已經捉襟見肘。

再加上陸軍的"自大"和"誤判",讓美軍在8月7日的"瞭望塔行動"中,奪佔了即將完工的瓜島機場,並以在中途島海戰中戰死的亨德森上校的名字命名為"亨德森機場",隨後又組建了"仙人掌航空隊",奪取了所羅門戰場的制空權。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戰艦世界中的"金剛"號和當年炮擊機場的"金剛"外型一樣

由於美軍已經佔盡"先機",IJN雖然在夜色掩護下,憑藉著大量驅逐艦將"一木"和"川口"兩個支隊總計6000人用"東京快車"運上了瓜島,但是這兩支陸軍很快就"玉碎"完了,這就迫使駐守拉包爾的17軍指揮官百武晴吉親自出馬,放棄唾手可得得莫爾茲比港,調動手中最為精銳的第2師團參戰。

為了能讓海軍全力支持第2師團的運輸,百武晴吉派出了有"昭和妖怪"之稱的仕政信大佐到山本五十六那裡聲淚俱下"陳情",感動得山本差點要把"大和"開進鐵底灣來運送第2師團。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行進中的日本艦隊

雖然"大和"最終沒有開進鐵底灣,但為了掩護"東京快車"和為第2師團發起對"亨德森機場""總攻"提供預先火力支援,一向思想"新潮"的山本第一次在戰爭中將目光放到了戰列艦身上,並創造性的提出用戰列戰艦炮轟擊機場的大膽計劃。

客觀的說,用戰列戰艦炮轟擊機場這樣的陸地目標,在之前是從沒有人幹過的"瘋狂舉動",而且這一計劃一提出就遭到了激烈的反對,指揮"金剛"和"榛名"兩艘戰列艦,炮擊亨德森機場的第3水面戰隊指揮官慄田健男就稱這樣的行動是"給錨脖子上裝上鈴鐺,窮途一策"的自殺行動,由此產生了對用戰列艦炮擊亨德森機場的種種質疑。現在我們不妨再梳理一遍日軍在整個瓜島戰役中的炮擊行動。

10月11日,雖然慄田健男不情願,但在軍令如山下還是執行了炮擊行動,在水上偵查機投放的照明彈的指引下,兩艦打出了近千發356MM各式炮彈,摧毀了包括32架SBD俯衝轟炸機和19架F4F戰鬥機在內的65架戰機,而且還將主跑道和庫存航空燃油全部炸燬,日軍除了2名水兵"中暑"身亡完"再無一死傷"。在島上親自"觀戰"後的百武晴吉也向海軍發出了"可當野炮千門"的感謝信。

10月14日,三川軍一又指揮第八艦隊的"鳥海"、"衣笠"兩艘重型巡洋艦炮擊亨德森機場,打出了750發203MM艦炮。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被日本魚雷炸飛船頭的美國巡洋艦

10月15日,又用"妙高"和"摩耶"兩艘重型巡洋艦炮擊,並一口氣打出了1500發203MM炮彈,經過連續三次炮擊,當時整個"仙人掌航空隊"只剩下8架B—17,10架SBD俯衝轟炸機和24架F4F戰鬥機可用,而且最為致命的是日軍摧毀了所有跑道和機庫燃油。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二戰中的"扶桑號"

總的來說,10月份的三次炮擊,日軍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基本上已經剝奪了美軍在瓜島的制空權,而真正讓後世質疑炮擊行動的,主要是11月份的炮擊行動,也就是"第三次所羅門海戰。"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準備轟炸日本運輸船的美軍B-17

因為10月24日—26日第2師團連續"萬歲衝鋒"失敗後,百武晴吉要求增派陸軍第38師團上島,以便發動第3次"總攻",IJN不得不再次故伎重演,於11月9日派出了"霧島"和"比叡"兩艘戰列艦,"長良"號輕巡洋艦和"雪風"(三大祥瑞之首)等6艘驅逐艦組成"挺身攻擊隊"。

但是,"久走夜路要闖鬼",首先這次日軍的炮擊行動密碼已經被美軍在珍珠港的OP-20-G情報小組破譯,其次,尼米茲已經將"蠻牛"哈爾西換上,"南達科塔"和"華盛頓"號兩艘新銳戰列艦也已經開進鐵底灣。因此,只能說這次活該"霧島"和"比叡"倒黴。

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為數不多的幾場沒有航母參戰的大規模海戰,也是美日雙方艦隊在鐵底灣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廝殺,戰鬥主要集中在12號夜間和14號夜間。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金剛號的模型

12號夜間的戰鬥美軍以戰死兩名少將,和2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的代價,擊沉日軍1艘戰列艦(比叡)和2艘驅逐艦的,並阻止了日軍的炮擊和田中賴三船隊的卸載。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參加所羅門海戰 美軍驅逐艦

14號夜間的戰鬥則由近藤信竹指揮,第7艦隊的西村祥治指揮"摩耶"、"鈴谷"重巡洋艦最後一次向德森機場打出了989發203MM炮彈,摧毀了18架,擊傷32架,隨後就爆發了經典的"南達科塔"號被燃燒彈打得遍體鱗傷,火光沖天被迫拉閘"斷電","華盛頓"號用雷達指示射擊,擊退整個近藤艦隊,擊沉"霧島"號的戰鬥。因為,一次性損失兩艘主力戰艦,山本五十六再也"賭"不起,被迫轉進。

炮擊亨德森機場也是整個二戰中戰列艦唯一可以左右戰局走向的一次戰役。整個炮擊亨德森機場的四次作戰中,日本在前三次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戰術性勝利,但第四次因為情報洩露、對手換帥以及自己"墨守成規",使得炮擊最終"得不償失"。最為關鍵的是陸軍"馬鹿"呆板的"萬歲衝鋒戰術"讓海軍的所有拼殺化為了烏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