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桂海碑林博物館位於七星公園裡的月牙山西南處,可以從龍隱橋旁邊的側門進去,直接就是桂海碑林了。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桂海碑林博物館大門

有句話叫“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桂林山水秀麗,自古就是宦官名流、文人騷客會聚的勝地。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

他們在這裡遊山玩水、吟詩作賦,並鐫刻於山石之上留下眾多的摩崖書畫、造像及石碑。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桂海碑林簡介

桂海碑林是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的龍隱洞龍隱巖2處石刻及新建4個碑圖的合稱,這裡可謂“壁無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餘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等方面形式有詩詞、曲賦、銘文、對聯、圖像等,書體楷、草、隸篆俱全。桂林石刻始於東晉興於唐,盛於宋,低落於元繁榮於明清。石刻延續時間之長、數量之多、形制之大,世所罕見。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位於龍隱洞的摩崖石刻

桂海碑林以宋代石刻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漢碑看山東,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之說。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位於龍隱洞的摩崖石刻

刻於龍隱洞的《元祐黨籍》碑是桂海碑林最著名的一塊,由宋代名家蔡京所書、元祐黨人梁燾的曾孫梁律重刻,是現存為數不多的蔡京真跡之一,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反映著名政治事件“元祐黨爭”的實物資料。這塊石碑記錄了蔡京把司馬光、文彥博、蘇軾、呂公著、黃庭堅等309人列為奸黨,並將姓名刻於石上頒佈天下的事件,對研究北宋新舊兩黨有重要價值。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元祐黨籍》碑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男式觀音大士像》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佛”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刻於石壁頂部的石刻

刻在龍隱巖上的《米芾程節贈答詩》同樣彌足珍貴,它是北末著名書畫家米芾與廣西經略使程節互為贈答的兩首有關桂林山水的詩歌新碑閣,“拓園”中的《靜江府城池圖》則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地圖,展現了宋代桂州城防概貌。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其他的著名石刻還有:唐《張浚劉崇龜杜鵑花唱和詩》(唯一唐刻)、宋《石曼卿餞葉道卿題名)(現存石曼卿唯一書跡)宋《狄青平蠻三將題名》(研究南方少數民族與皇朝關係的重要歷史文物)等。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國慶探訪桂海碑林記!

桂林石刻自宋代以來數量大增,這跟當時中國經濟、文化重心逐漸南移有很大關聯與面,宋朝一度處在國家統一、經濟發達的時期,人們生活安定,文人地位較高,常寄情于山水之中,桂林風光秀麗,是許多文人經常光顧的旅遊勝地。另一方面桂林歷經邊郡縣城、嶺南軍事重鎮、嶺南重要政治中心、西南都府的發展歷程,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遊覽桂林的文人墨客在這裡獲得了豐富的靈感和廣闊的創作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