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姓“工”不姓“互”,製造業攜高科技贏在“C”位

工业互联网姓“工”不姓“互”,制造业携高科技赢在“C”位

@作者 | 葉菁

@來源 | 通信信息報(ID:txxx-news)

這幾天工業互聯網這幾個字在朋友圈刷屏,感覺“火”了。

探究下原因,原來是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中表示,2019年圍繞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重點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圍繞平臺建設開展多場景、大範圍、規模化的測試驗證,二是開展跨行業跨領域的平臺遴選和示範,三是培育一批基礎性、行業通用的工業App,四是強化公共服務,支持建設公共服務體系。

在2019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座談會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在專題報告中指出,我國以工業互聯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大機遇。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處於格局未定和麵臨重大突破的戰略窗口期,我國工業互聯網呈現協同聯動的良好開局,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且推進動力強勁。

聽起來很高大上,但 “工業互聯網”是什麼,想必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吧。工業互聯網顧名思義是用於工業的互聯,為什麼聯?為什麼互?聯什麼?互什麼?跟著小編一起去探個究竟吧。

工業互聯網——製造業的春天

工業互聯網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概是目前中國最熱的名詞之一。火熱的背後,是一大堆統計數字顯示。

根據麥肯錫預測,工業互聯網在2025年之前每年可產生高達11.1萬億美元的收入。據測算,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有望達到4800億元,能為國民經濟帶來近2萬億元的增長。

另根據AII(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佈的統計結果:“初步統計,我國當前有269個平臺類產品,裝備、消費品、原材料、電子信息是主要應用方向”。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講話中指出:“平臺培育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快速增長。目前,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區域平臺超過50家”。

另根據AII(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佈的統計結果:“初步統計,我國當前有269個平臺類產品,裝備、消費品、原材料、電子信息是主要應用方向”。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講話中指出:“平臺培育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快速增長。目前,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區域平臺超過50家”

這些數字都足以亮人眼球,震人耳道,動人心魄——因為全球誕生於完成了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總量也就是150多個,而中國,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已經近乎兩倍於這個數字。

移動互聯網拐點已至,工業互聯網時代接下這一棒,正披星戴月地光速奔向我們。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時代中的製造業是為他人做嫁衣的“灰姑娘”,那麼工業互聯網席捲而來的風口則預示著她,終於等到了王子送來的玻璃鞋。

向上對接工業優化應用,向下連接海量設備,工業互聯網平臺憑藉先進的計算架構和高性能的雲計算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對海量異構數據的集成、存儲與計算。解決工業數據處理爆炸式增長與現有工業系統計算能力不相匹配的問題,加快製造業以數據為驅動的網絡化、智能化進程。

舉個最簡單易懂的例子:為了防止設備出故障,工廠要購買很多維修備件,不少工廠33%以上的庫存都是2年以上的呆滯品。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工業大數據的技術成熟,通過技術手段分析和預測設備故障成為可能,我們可以提前一個月預測某臺設備的會出現故障,那麼我們只需提前一個月購買備件即可。

工業互聯網發展路上,至少三座珠峰等著攀登

當一個工業企業被貼上一個“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標籤之後,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等著它的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登山之旅。 因為,在工行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道路上,至少有三座珠穆朗瑪峰等著它去攀登。

第一座:網絡協議

▼▼▼▼▼▼▼▼▼▼▼▼▼▼▼▼▼▼▼▼▼▼▼▼▼▼▼▼▼▼▼▼▼▼▼▼▼▼▼▼▼▼▼▼▼▼▼

不同工業設備之間的連接,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各種不同時期,不同品牌,不同協議的工業設備,如機床、熱處理設備、自動生產線、柔性生產線、專機設備、AGV、3D打印設備、注塑機、測量儀、反應釜、傳感器、儀表、機器人乃至可穿戴設備等,都有不同格式的數據通信協議。

每家生產設備的企業,都是按照自己設備的功能需求第一優先來開發設備接口協議的,是否需要與其他企業的設備兼容,並不在首先考慮之列。

根據從事設備聯網二十多年的亞控公司資深專家鄭炳權介紹,若要上述設備彼此之間無障礙的通信對話,至少需要5000種以上的各種通信協議。而且這是一個漫長的沉澱與積累過程。

第二座:知識壁壘

▼▼▼▼▼▼▼▼▼▼▼▼▼▼▼▼▼▼▼▼▼▼▼▼▼▼▼▼▼▼▼▼▼▼▼▼▼▼▼▼▼▼▼▼▼▼▼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工業革命的最大成果之一是行業/專業細分。

不同行業/專業有不同的細分技術和獨門專業知識。即一個再成熟的電子產品工業互聯網平臺,也不太可能被航空企業採用;一個再好的醫療設備工業互聯網平臺,也不太可能被工程機械企業採用,因為在“別人家”的平臺上,沒有本行業/專業的應用場景和支持這些場景的工業APP。

第三座:平臺互聯

▼▼▼▼▼▼▼▼▼▼▼▼▼▼▼▼▼▼▼▼▼▼▼▼▼▼▼▼▼▼▼▼▼▼▼▼▼▼▼▼▼▼▼▼▼▼▼

國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有這麼多,這些“平臺”之間能不能相互聯接?答案是“無法聯接”。那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諸侯割據就成了必然的結果,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戰國時代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最後能夠結束。

和消費互聯網一樣,工業互聯網也會形成“寡頭經濟”,“誰更快建成平臺、誰的平臺服務更好、誰的平臺為入駐企業創造的價值更高,誰就有可能是剩下的幾家‘寡頭’之一。”工業互聯網領域一定會產生新的巨頭,會誕生中國的西門子、中國的GE,或者工業領域的華為。

禪定而後強,久久為功方能成

工業互聯網行業熱到冒泡,卻其成效卻十分慢。

在習慣了“互聯網快節奏”的時代下,大多數看客們總覺得霧裡看花,甚至都開始質疑這個所謂上萬億市場、數倍於消費互聯網效益的工業互聯網到底是不是個“偽風口”,帶來的將是春藥般的速效還是春天的萬物復甦?

且看消費互聯網世界,平臺型生態可謂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淘寶、京東、滴滴、愛彼迎、美團,藉由中國龐大的2C市場,靠著複製生長,幾年間竄天猴似的問鼎國際知名企業行列。

而與消費互聯網不一樣,工業互聯網對工業沉澱的要求之高決定了它無法單純複製這樣的速食思維,在幾年間就成為現象級的爆款並實現效益的指數型賦能。

看看曾經的 “天之驕子”GE(美國通氣),正是因為放下工業的線性規律,試圖將摩爾定律般的神奇,搬到製造業之中,一路高歌猛進,卻摔了一身泥。此外,有行業分析師指出Predix失敗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其應用在內部應用尚且不夠廣泛,無法與外部應用形成閉環。

不管如何,工業互聯網發展之路道阻且長,只有秉承“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理念和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則製造業升級之路雖然前路漫漫,終究未來可期。

RECOMMEND

● “挖礦”被髮改委列為淘汰類產業,比特幣涼涼?

● 優質國企領銜混改3.0,新一輪制度紅利加速噴薄

● “淘汰三類人、取消快遞員底薪”,京東最新回應來了,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