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25項重點展覽活動啟動 108個展會“好戲連臺”s

做大做強會展經濟,是打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的重要一環。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全市會展經濟推進會上獲悉,煙臺市把發展會展經濟列入全市“三重”工作的重中之重,組建了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成立煙臺市會展業服務中心。一季度,我市新引進跨境電商大會、服務貿易大會等展會10餘個,全市已確定展會達到108個。

新引進10餘個展會

25項重點展覽活動啟動

會展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圍繞引進更多高質量、有影響力的會展,市商務局不遺餘力。

今年以來,市商務局圍繞“2019年舉辦百場會展活動”的目標,動員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市區,緊密對接上級部門、國家級行業協會和相關行業會展組展主體,引進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會展項目。重點圍繞我市確立的八大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深耕北京、發力上海、開拓廣州資源市場,通過活動推介、經貿洽談、實地拜訪等多種方式,宣傳我市會展產業政策環境。

效果也頗為明顯:一季度,累計開展登門拜訪、面對面洽談60多次,對接組展機構和會展企業100多家,新引進跨境電商大會、服務貿易大會等展會10餘個,全市已確定展會達到108個。其中,2019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暨國際設計產業博覽會、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國際葡萄酒博覽會、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世界散裝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亞洲展、民間工藝品博覽會等25項重點展覽活動已全面啟動籌備工作,將按計劃如期舉行。

巧做“會展牌”,我市在引進更多會展的同時,還全面動員、多點啟動,開展了多項會展活動,實現了精彩開局。

我市結合時令特點,把百姓喜聞樂見的節慶活動、貼近市民生活的展銷會、有影響力的論壇活動,有計劃的佈局在一季度舉辦。先後組織了果菜茶產業對接交易會、航天展、首屆煙臺市民文化節等14個會議節慶活動,展覽面積達到6.8萬平方米,參展商1400家,參展人數突破45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約1.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0%、83.9%、40%、150%、236%,實現了“淡季不淡”的辦展效果。特別是煙臺航天展歷時26天,參觀人數突破10萬人次。

展會對城市的帶動提升效應也逐步凸顯。一季度,各類會展活動共達成10餘個合作意向。其中,果菜茶產業對接交易會現場交易額突破6千萬元;國際設計產業博覽會赴歐洲推介,確定了中德設計中心的產業化、國際化方向,開闢了新的招商領域;新引進的世界散裝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WBWE),已有23個國家近140個葡萄酒生產企業預定展位,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葡萄酒生產企業有意向在我市投資,有效實現產業和展會的互動互促。

高標準編制會展規劃

培育更多品牌會展

今年全市會展經濟的大幕已經開啟,圍繞籌劃好、組織好每一場展會,辦出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我市也有新的目標和打算。

高標準編制會展規劃,強化會展經濟總體設計。眼下,我市正結合城市發展規劃,聘請專業團隊,圍繞經濟社會、產業發展、人文民俗、歷史底蘊等特色優勢,從會展目標定位、會展網點及配套設施佈局、市場培育、產業促進等方面,對展館建設、基礎配套、文化旅遊、物流服務、人才培養等會展全產業鏈進行高標準規劃,以會展活動為主線,重點推動展、會、節、演、賽協同發展,促進會展業上下游各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行業配套、產業聯動、運行高效的會展業發展體系。目前,已請專家對採購需求進行評估,啟動規劃編制的政府採購程序。

加大招商招展力度,引進培育更多品牌會展。我市堅持做大做強品牌展會與招引舉辦知名展會並重,精心組織好2019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暨國際設計產業博覽會、醫藥創新與發展國際會議、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國際葡萄酒博覽會、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等既有品牌展會,培育好工業設計博覽會、中韓商品博覽會、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國際康復產業論壇等優勢品牌展會,支持好世界散裝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世界老年旅遊大會等新引進展會,鼓勵開發區、牟平區、蓬萊、招遠、萊陽、海陽、萊州等縣市區利用各自文化旅遊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塑造特色節事品牌。

加強會展場館建設改造,提升城市會展活動承載能力。我市將引導和鼓勵有關縣市區和場館運營商加大場館功能升級改造力度,根據自身特色和資源優勢,規劃建設會展場館,提升會展活動承接能力。

培強壯大經營主體,拓寬會展經濟產業鏈條。通過資金扶持、政策引導等方式,充分調動本地會展企業積極性,壯大骨幹龍頭會展企業,支持企業創辦和引進符合全市產業發展方向的展會。目前,國際會展文化公司、鼎盛會展有限公司等公司正圍繞航空航天、體育產業等方向培育和創辦新展會。鼓勵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國際設計產業博覽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申請UFI認證,儘快實現零的突破。加快引進大型會展公司,計劃年內引進5家以上品牌會展公司。積極推動會展關聯產業發展,借鑑杭州等地經驗,逐步加強與文化傳媒、影視娛樂、觀光旅遊等產業對接,引進培育金融、法律、信息、技術標準等專業性中介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策劃設計、廣告租賃、商貿流通、通訊物流、保險服務等會展專業配套機構,保持會展經濟發展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