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濟南明府城區域內,不僅有地上的老城,更在地下埋藏、疊壓著大量古文化堆積,一座座代表了各個時代的古城,構成了明府城另一部史書,見證了濟南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縣西巷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街道轄區內,位居濟南市的核心商業圈,南起泉城路,北至大明湖路,全長769米。

六百多年前,當山東按察司署由青州遷來濟南,需要將原濟南府署改為按察司署(今泉城中學、曾經的濟南一中地址)、原開元寺改建為濟南府署(今省政協地址)時,開元寺鐘樓被遷至大明湖東南岸鎮安院,民間俗稱鐘樓寺。正對鐘樓寺街的南北街遂被定名為鐘樓寺街。至今,當年的鐘樓臺基仍坐落於大明湖路北側。五百多年前,明德王大興土木修建德王府時,其邊界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後宰,西至芙蓉街,東與舊曆城縣署隔路相對。縣署王府間的那條南北路於是被時人稱為縣西巷。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縣西巷舊貌


2003年7—8月,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對縣西巷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發現了一批佛教窖藏、宋代地宮、明代房基等在內的重要文化遺蹟,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在山東省屬於重大考古發現,引起考古學界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發現的宋代磚雕地宮,是目前國內發現的雕刻最精美的地宮;同時在地宮南側發現了佛教舉行宗教儀式的“壇”,這在全國已發現的佛教造像埋藏坑中(包括各個時期的地宮)尚屬首次發現。出土的雕刻精美、形態各異、種類繁多、時代跨度大(從北朝宋代)的佛教造像及殘件八十餘尊,在國內引起轟動。這些佛像雖已殘缺不全,但其數量之多、密度之大、雕刻之精、製作之細、時代之久,且大部分都有彩繪、貼金,在濟南地區已出土的佛像中均屬上品,對研究濟南地區佛教的發展和雕刻藝術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地宮精美的磚雕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大型建築全景

在縣西巷北段發現了大型的建築遺址,可能與寺院有關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祭壇內一週佛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祭壇內佛像出土時是非常泥濘的,

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把上面的泥土清掉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唐代跪式供養人菩薩出土現場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精美的唐菩薩手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清理完畢後的殘缺的地宮,中間放置一塊記事碑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縣西巷發掘出土北朝精美絕倫菩薩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縣西巷發掘出土北朝帶背屏三菩薩立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東魏背光佛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北朝精美菩薩立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縣西巷佛像考古發掘現場

泥濘的地下水位給發掘帶來了極大困難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唐代彩繪泥塑佛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唐代力士石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唐代半身思維菩薩出土現場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最大的佛像出土現場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仰視地宮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縣西巷發掘出精美佛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精美佛像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縣西巷發掘出土北朝精美菩薩像


舊 聞 新 讀

《生活日報》2004年5月20日報道:

唐代房基身份為月臺

縣西巷考古發掘收工

本報濟南5月20日訊(記者 雍堅)經過一天的清理,昨日縣西巷發現的"唐代房基"的身份被考古人員確定為是古代月臺。

"這裡應當是個月臺,南面為臺階,北側就是臺牆。石階的石料上還刻有席紋。"今天下午,濟南市考古研究所陳賓對昨日發現的"唐代房基"的身份做出解析。記者從考古現場瞭解到,對於這個月臺的建築時間,有專家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是宋代建築,但其使用的石料卻可能不會晚於唐代,像是用唐代建築拆下的石料重建的。 據介紹,月臺舊時為賞月而築的臺,三面有臺階、正殿前方突出的臺也叫月臺。

歷時十餘日的縣西巷考古發掘工作今天基本收工。據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銘介紹,這次發掘共出土大小佛像十餘尊,在濟南城區考古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研究濟南乃至山東的佛教及雕刻、彩繪藝術的發展意義重大。

石佛出土的幕後新聞

縣西巷本不準備進行地下考古

繼濟南市高都司巷工地和舊軍門巷工地考古發掘之後,濟南市縣西巷工地搶救性發掘石佛的工作再次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在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內,濟南古城區內三度進行城市考古,"地下寶貝"批量面世。

這似乎印證了此前一位文物工作者的斷言--"濟南古城區地下全是寶,動哪裡哪裡出東西。"

自去年春天濟南市在市區內劃定無影山區、劉家莊區、魏家莊區、古城區、二環東路區和牛旺莊區六大地下文物保護區之後,濟南市城市考古姍姍拉開序幕。凡是涉及大面積文化層開挖的,一般都要事先進行考古發掘,然後再施工。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於汙水管道施工是間隔性挖坑,通過機械力量往地下頂管子,故縣西巷工地工地原本不準備進行大範圍地下古文化層考古發掘。但熟諳文物出土慣例的考古工作者並未因此放鬆對該區域的巡查。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銘告訴記者,早在該工地施工之初,他就向施工單位強調,一旦發現挖出的地下泥土中有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並通知考古部門。

石佛出土的偶然與必然

4月20日晚21時許,一個熱線電話打到本報熱線,稱縣西巷工地地下挖出神秘石製品。本報值班記者殷玉國隨即趕赴現場,只見縣西巷南段施工現場塌下去一個面積不大的約3米多深的坑,在工地電燈的照射下,只見坑地暴露出兩件雕有花紋的石製品,事後證實這是兩尊無頭石佛,一尊項部向上,一尊則基座朝上,像是胡亂放置。在那裡的。

4月21日,本報6版獨家刊出神秘石佛的照片。當天上午,記者我和殷玉國趕到縣西巷工地,只見工地民工已連夜從塌下去的坑中撈出6尊殘缺佛像,將他們放置在工地西側的臨時工棚裡。聞訊趕到現場的考古人員透露說:"早在2天前,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就獲悉,該位置地下有東西。考慮到文物安全問題,暫未對外聲張。正準備進行考古發掘時,不料工地民工自作主張,將它們給挖出來了。幸好未造成石佛損傷。"現場一民工悄然告訴記者:"水裡還有2尊大佛,根本弄不動。"

更為戲劇性的一幕隨後發生了。當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派車來轉移已出土石佛時,幾位民工擋在車前硬是不讓走,聲稱"文物是國家的,除了公安局,誰也不能帶走!"原來他們不明白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的真實身份和業務職能,只是樸素地認為惟公安局才能帶走出土文物。經過工地一負責人的出面"疏通",6尊石佛才安然運抵濟南市考古研究所。

5月16日,當縣西巷考古現場挖到3米來深時,人們終於看清楚,原來一具真人大小、1米來高的無頭坐佛正好擋在正在向北敷設的地下汙水管道正前方。從水泥管道新出現的缺口看,顯然是在機械頂管過程中與石佛相"對抗"時被硌掉的。"看來佛祖是非要出來才這麼做的。"一位觀看石佛發掘的市民開玩笑說。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城市考古 | 縣西巷:發現精美磚雕地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