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关于教育的三个最大骗局就是:

快乐教育、学历无用、释放孩子的天性。

这三个骗局,正在扭曲着孩子的成长。

01

释放天性


在电影院里,当大家都在认真观影时,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闹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而他的妈妈就坐在旁边不管不问。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旁边的一个大人受不了,让孩子的妈妈说管一下孩子。这位妈妈却说:

“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我不能抑制他的天性。”

这种不理会他人感受,一昧放纵孩子的行为不叫“释放天性”,只能让别人说你家孩子没教养。释放天性不是说要对孩子身上的一切特点都听之任之。

作为家长要把控好你孩子的各种天性是否合理,是否是对他有利的,再决定是否要释放。

不要打着“释放天性”的口号,害了孩子。

02

规则意识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江苏无锡的火锅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他的妈妈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责骂,制止。估计他们还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吧

但在跑到一处拐角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转弯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手上还有一锅烤鱼,孩子的额头刚好贴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悲剧瞬间发生,孩子被烫伤了。

玩耍可以,但是应该在合适的地方玩耍,餐厅不是孩子的游戏场所。

如果家长有规则意识,就不会放任孩子在餐厅中玩耍、奔跑,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

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不光在餐厅中奔跑、玩耍,在列车里、医院里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而这些行为恰好都是违反了规则。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

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无视规则,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惨剧。

03

敬畏意识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去年,湖南隆回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一名73岁的老奶奶被人杀死在自家门口,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不到5个小时,案件即被破获。

杀人的竟然是13岁名小孩。

案发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顿责骂。

小孩二话不说,拿起门口的一把篾刀,径直冲向老奶奶,朝着老人头上就是一刀,老人当场死亡。

这名小孩又将老人身上的700块钱搜走,然后逃离现场。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04

孩子没有自律意识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之前见过一位妈妈,很普通的一个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说是读了某位著名专家的书之后,决定效仿他的育儿方法。

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妈妈从来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至于学习成绩,兴趣是最关键的,决不做任何强求。

结果呢?

三年后,孩子的成绩惨不忍睹,本来是中等偏上,三年过后,基本都是垫底,别的孩子都有一两项特长,她的孩子呢?

没有任何特长。打游戏倒是很厉害,别的孩子从不带手机去学校,她的孩子每天玩手游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上学经常迟到……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她不明白,为什么放养的育儿方法,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

其实,被放养毁掉的孩子,不止这一个。

“自律意识”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

别说孩子,家长们就想想自己能否做到自律?

你是不是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到最后却一个都没实现?

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觉得孩子就能做到?

自律能力是很重要,但是却不是天生就拥有的,而是要慢慢训练才能实现。

自律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家长想放养的前提是先帮孩子养成强大的“自律能力”。

05

孩子没有教养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网上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女生在买奶茶排队,一个7、8岁模样的孩子,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他的妈妈就在后面。

女生看不下去,就跟他妈妈说:“孩子插队。”

没想到他妈妈竟满不在乎的说:

孩子就这样,你让一下喽。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

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

他们肯定没想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06

最无力的教育:放养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这些年,西方的教育方法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

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

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写道:

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

而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

而且更严峻的现实是:

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

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07

不能越过“界”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

她问妈妈,是否可以。

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

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

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奥巴马是美国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但有一个身份更令他自豪——两个孩子的父亲,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奥巴马有两个女儿,在她们分别10岁和7岁的时候,他制定了九条家规,内容并不复杂,但操作性强,而且极具意义:

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一美元;

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家规9:不准追星。

你是如何看待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这样看下来,你会发现奥巴马最重视的还是规则的养成,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实实可以操作的事情。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一定的释放和宽容没有错,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

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