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關於教育的三個最大騙局就是:

快樂教育、學歷無用、釋放孩子的天性。

這三個騙局,正在扭曲著孩子的成長。

01

釋放天性


在電影院裡,當大家都在認真觀影時,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來跳去,時不時大笑一聲,鬧了差不多有半個小時,而他的媽媽就坐在旁邊不管不問。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旁邊的一個大人受不了,讓孩子的媽媽說管一下孩子。這位媽媽卻說:

“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我不能抑制他的天性。”

這種不理會他人感受,一昧放縱孩子的行為不叫“釋放天性”,只能讓別人說你家孩子沒教養。釋放天性不是說要對孩子身上的一切特點都聽之任之。

作為家長要把控好你孩子的各種天性是否合理,是否是對他有利的,再決定是否要釋放。

不要打著“釋放天性”的口號,害了孩子。

02

規則意識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江蘇無錫的火鍋店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一個小孩在走道里跑來跑去,他的媽媽就慢悠悠地跟在後面,沒有責罵,制止。估計他們還覺得,自己的孩子活潑可愛吧

但在跑到一處拐角的時候,恰好撞上了轉彎的服務員,服務員的手上還有一鍋烤魚,孩子的額頭剛好貼到滾燙的烤魚鍋上,悲劇瞬間發生,孩子被燙傷了。

玩耍可以,但是應該在合適的地方玩耍,餐廳不是孩子的遊戲場所。

如果家長有規則意識,就不會放任孩子在餐廳中玩耍、奔跑,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慘劇。

但是現在的孩子們不光在餐廳中奔跑、玩耍,在列車裡、醫院裡這樣的情形隨處可見。而這些行為恰好都是違反了規則。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普遍缺乏規則意識?

因為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的天性高於規則。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所以可以跑、可以鬧,可以肆無忌憚地大聲喧譁。

無視規則,只會帶來越來越多的慘劇。

03

敬畏意識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去年,湖南隆回發生了一起殺人事件,一名73歲的老奶奶被人殺死在自家門口,民警立即趕往現場,不到5個小時,案件即被破獲。

殺人的竟然是13歲名小孩。

案發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頓責罵。

小孩二話不說,拿起門口的一把篾刀,徑直衝向老奶奶,朝著老人頭上就是一刀,老人當場死亡。

這名小孩又將老人身上的700塊錢搜走,然後逃離現場。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惡魔,在沒有約束與管教的前提下,會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04

孩子沒有自律意識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之前見過一位媽媽,很普通的一個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說是讀了某位著名專家的書之後,決定效仿他的育兒方法。

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媽媽從來不管,因為她覺得孩子有對自己負責的意識;至於學習成績,興趣是最關鍵的,決不做任何強求。

結果呢?

三年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本來是中等偏上,三年過後,基本都是墊底,別的孩子都有一兩項特長,她的孩子呢?

沒有任何特長。打遊戲倒是很厲害,別的孩子從不帶手機去學校,她的孩子每天玩手遊的時間超過八個小時,上學經常遲到……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她不明白,為什麼放養的育兒方法,到頭來會是這種結果?

其實,被放養毀掉的孩子,不止這一個。

“自律意識”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哪有那麼簡單?

別說孩子,家長們就想想自己能否做到自律?

你是不是給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標,到最後卻一個都沒實現?

你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覺得孩子就能做到?

自律能力是很重要,但是卻不是天生就擁有的,而是要慢慢訓練才能實現。

自律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家長想放養的前提是先幫孩子養成強大的“自律能力”。

05

孩子沒有教養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網上有這樣一件事:一個女生在買奶茶排隊,一個7、8歲模樣的孩子,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他的媽媽就在後面。

女生看不下去,就跟他媽媽說:“孩子插隊。”

沒想到他媽媽竟滿不在乎的說:

孩子就這樣,你讓一下嘍。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無作為的父母。

對於孩子的任性和無知,他們選擇了閉眼,也選擇了放棄作為父母的責任。

他們肯定沒想到,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06

最無力的教育:放養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這些年,西方的教育方法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樂、要自由、要釋放他們最完美的天性、要讓他們獨立自由地成長。

看上去很美,實際卻糟糕得透頂。

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養”,他們眼中的放養,其實是放棄、是放縱,最後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書中寫道:

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大致可以理解為“圈養”;

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

而且更嚴峻的現實是:

放養出來的孩子,根本沒有實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競爭,放養的代價可能是,你將永遠失去上升的通道。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

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

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其實,任何國家都一樣,精英教育從來就不是放養出來的!

07

不能越過“界”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教育學者丁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她家裡來了一位美國客人——一位三年級的小姑娘。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樣,小姑娘對糖果沒有絲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顆,還想吃第二顆。

她問媽媽,是否可以。

媽媽很明確地說,不可以。

小姑娘只好平靜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歡講國外的教育多麼自由、多麼先進、多麼地尊重孩子的意願,卻有意無意忽略掉了:

這自由的前面,還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邊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堅決不能做。

奧巴馬是美國總統,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但有一個身份更令他自豪——兩個孩子的父親,奧巴馬對孩子的教育,堪稱美國精英教育的典範。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奧巴馬有兩個女兒,在她們分別10歲和7歲的時候,他制定了九條家規,內容並不複雜,但操作性強,而且極具意義:

家規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家規2: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家規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衝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家規4: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家規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週一美元;

家規6: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家規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家規8: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

家規9:不準追星。

你是如何看待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這樣看下來,你會發現奧巴馬最重視的還是規則的養成,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實實可以操作的事情。

父母應該給與孩子自由,但這個自由不是無限制、無規則、無節制的,更不是縱容和無作為。

一定的釋放和寬容沒有錯,但在釋放的面前,必須有一條清晰的界限。

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堅決不能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