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和張儀一個主張聯橫一個主張合縱,在戰略思想上,誰更略勝一籌?

五色土聊歷史


鬼谷子門下英才甚多,但蘇秦和張儀絕對是人中翹楚。他們一個效忠於秦王主張連橫瓦解眾國,一個則致力於合縱來聯合六國抗秦。最後秦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如此看來似乎兩種策略勝負已分。其實不然,秦國的統一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僅就戰略思想而言,蘇秦張儀誰能更勝一籌呢?

不僅帶兵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外交場合同樣也要注重這些。如果忽視其中一個,便有可能滿盤皆輸,而蘇秦就對這些估計不足,所以下了很多無用功。

所謂“人和”便是各國君主的外交政策,他們所看重的只是利益而已。到了戰國中期,時局已經是千變萬化,諸侯國在結盟方面相當隨意。“朝秦暮楚”更是家常便飯,這種情況到戰國末期更是比比皆是。而蘇秦的失誤就在於錯誤地估計了諸侯國聯合的持續時間。蘇秦要想合縱,所針對的乃是其餘五國,因為當時的秦國已是極為強大,單拎出一國完全不是其對手。蘇秦想要合縱取得效果,必須要聯合五國一同抗秦。

當時齊與秦同時稱帝,蘇秦勸說齊王放棄帝王之稱,齊王照做了。此時還固執己見的秦王卻被視為眾矢之的,遭到天下的口誅筆伐。當時五國便聯合抗秦,迫使秦王不得不廢帝,同時也歸還了所佔領的趙魏兩國的土地。此次行動可以說是極為成功的,但是前提條件必須是聯合多國,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極有可能失敗。因此有記載的五國攻秦,僅僅只有五次而已。

蘇秦的合縱實施起來相對困難,而張儀的連橫卻要簡單一些,他只要針對其中的某一國家瓦解合縱就可以,比起蘇秦工作量要大大縮減。看重利益本就是人性弱點,張儀抓住這一特點多次成功瓦解合縱。比如齊與楚的合縱,張儀用花言巧語成功讓楚懷王上鉤,又以六百里的土地讓楚懷王背信棄義,同齊國恩斷義絕。張儀輕而易舉地就讓合縱化為烏有,可以說張儀所仰仗的就是對人性弱點的瞭解。

在地理位置方面,諸侯國各居一方,在交通條件尚不發達時,諸侯國的交流相對困難。要想諸侯國能夠統一起來,需要使者在四五個國家間奔波。僅是傳遞消息就已經構成障礙,而各路大軍的統籌作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協調好的。因此地理位置也是讓合縱難以實現的一大原因。

所謂的天時就是看歷史發展的狀況。當時秦國已經憑藉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比起其他諸侯國可以說是佔據明顯優勢。當時天下四分五裂已經數百年,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確實需要統一,而秦國恰好可以擔此大任。因而秦國統一是順天行事,連橫成功也是必然的。

當然蘇秦的合縱並非一無是處,他曾讓秦國十餘年不敢輕舉妄動,已經是極為厲害了。只是在當時的局勢下,合縱註定難以取得優勢。不論合縱連橫哪方更高明,蘇秦和張儀以天下為棋盤下了史上最豪邁的棋局,足以讓他們流芳百世了。


鄧海春


蘇秦和張儀一個主張聯橫一個主張合縱,在戰略思想上,誰更略勝一籌?

嘖,這問題,還算問題,實在是有問題。所以,乾脆些說吧,蘇秦張儀算個毛,是這問題更勝一籌。

顯然道理嘛,

這問題,就一如說高的和矮的哪個更勝一籌。這小學教科書上都有現例答案,“駱駝和羊”小學生不都知道它們一比各有優劣的,關鍵是要看場合看具體時空環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歷史上具體的蘇秦和張儀合縱連橫那都是事實的歷史了,去拿那些史實來說話,不都在那擺著的嗎,最後是合縱勝了還是聯橫勝了?這算不算是一個評判的標準,或說,他們兩人比較的標準是什麼,戰略思想判斷勝負的標準是啥?這個得說清楚,否則,我可以說蘇秦更勝一籌,也可以說張儀更勝一籌,因為,你完全可以脫離歷史事實的說,秦國一統天下並不是張儀連橫的功勞,甚至沒有半點功勞,是商鞅變法起了作用。或說,蘇秦是先去的秦國,他本想在秦國實行“連橫“被拒了,才來到燕國採用“合縱”,而後來,是蘇秦指導張儀去的秦國,採用“聯橫”。那這就不用多作爭論,因為,再扯會兒還可以扯到,人家二人本來就是師兄弟,何必爭呢?是人家相互謙讓了。尊師之命根本不爭高低。完了,咋說咋有理了。

其實,要是按歷史的角度說蘇秦與張儀誰勝一籌,那就要尊重歷史,畢竟那個時期,天下一統是天下大勢所趨,從這個角度看,順應這個而去發揮才能的就是戰略上佔據優勢了,顯然,是秦國一統天下,張儀“聯橫”順勢而為了。

再個,你說,不,把蘇秦與張儀的思想與才能從歷史上摘出來,看誰的更具有宏觀性更具有才能性。這就是紙上談兵了。非得結合到具體的實際事情上不可,合縱連橫的思想不同的歷史戰亂或朝代更迭時期多有出現,不僅只是戰國時蘇秦和張儀運用過。而再一個統一的帝國瓦解時,合縱的思想多是佔優勢的。所以,二者各有優劣,看具體運用時空。客觀歷史上的蘇秦的合縱終究是失敗了,張儀的是得逞了。你說誰更勝一籌?


實踐洞察


一、縱橫不定

戰國後期,群雄逐鹿,縱橫家活躍在政治舞臺。

“縱橫”就是國與國之間分化、拉攏的手段。六國在合縱和連橫之間搖擺不定,他們事無定主,反覆無常,離心離德。最終被秦國一一吞併。

蘇秦大搞合縱,張儀堅持連橫。二人誰厲害?我認為張儀倡導的連橫更勝一籌。

先來說說何謂合縱?何謂連橫?

二、合縱:

南北為縱,六國從北向南縱向分佈。所以,蘇秦的聯合六國抗秦策略被稱為“合縱”。

蘇秦先後拜見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國君。為他們分析天下大勢,指出六國戰略相依的關係。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他們聯合起來,共抗強秦。蘇秦擔任合縱長,同時兼任六國丞相,配六國相印。

團結就是力量,合縱使秦國15年不敢窺視函谷關,讓六國的黎民百姓過了15年太平日子。

三、合縱很快瓦解: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六國合縱,沒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利益的誘惑。時間一長,各懷異心,相互背叛。蘇秦死後,合縱聯盟徒有虛名。

“張儀欺楚”撕開了合縱的大缺口,自此之後,合縱聯盟轟然瓦解。在張儀口舌如簧的陰謀詭計之下,戰國曆史上開始了連橫時代。

四、連橫:

秦國在西方,六國在東方。東西為橫,所以稱為“連橫”。

所謂“連橫”就是抱強秦大腿,攻打其他弱國來獲得土地。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下策。

張儀滿嘴謊言,他憑著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將六國玩弄於股掌之間。張儀用計搞定楚懷王之後,又去以小恩小惠遊說韓宣惠王、齊湣王、趙武靈王、燕昭王。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

五、連橫使秦國所向披靡:

“連橫親秦”無異於抱薪救火。虎狼之國——秦國,在秦始皇的率領下,各個擊破六國,完成統一。

其實,蘇秦的“合縱抗秦”更有難度,將六個國家聯合起來並非易事。但“連橫親秦”更勝一籌,因為,連橫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統一的時代。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蘇秦下第回家轉,他爹把他趕出門,到後來,六國拜相得了位,不是親來強似親。頭懸樑。錐刺股。可見蘇秦下第歸來後,發奮圖強,自強不息的精神被世人俸為楷模,但蘇|秦在學問上可能有很高的造旨。但他在兵法上有極大的欠缺。首先從戰略上來講,並不能說蘇秦的連橫和張儀的連橫有什麼對與不對與強弱之分,而是在幹實施的力度,也就是說,戰略形成之後,成敗在於戰朮的實施。歷史上並不缺乏連棋與合縱皆能取勝的歷史史實。關鍵是有沒有出謀畫策的智者和能征善戰的戰將。而恰恰在商周之後進入春秋戰國至漢。恰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一時代,文王八卦,鬼谷子在世,奇門遁己經形成。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己經存世,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已站在了戰略的制高點,可惜的是蘇秦的合縱雖己成形,而六國既沒有能謀的謀者,也沒有能征善戰的戰將,而陷入了勝者為王敗者賕子境地。這正是漢朝有個諸葛亮,明朝有個劉伯溫。也正是東風吹就曹兵敗,伯溫保就蟻封墳。


經常用了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與齊、秦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大國間衝突加劇,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公元前322年,魏惠王起用張儀為相。張儀推行“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的連橫策略,不被魏惠王所採納,為此,引來了秦國的進攻,魏失曲沃(山西聞喜縣東)、平周(山西介休縣西)兩地。這使其它各國都感到威脅很大,公元前319年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把張儀逐回了秦國。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發起合縱,以對抗秦國,因而便有“五國伐秦”之舉。

齊、秦爭雄,破壞齊、楚聯盟是最關鍵的一著。於是,秦派張儀入楚遊說。使楚與齊斷交,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輕信秦獻地六百里的許諾,遂與齊絕交,並大罵齊王。當楚國派人向秦討取土地時,秦國拒絕不給,楚懷王大怒,於公元前312年發兵攻秦。在此役中,受到秦、齊夾擊,楚大敗,失漢中、和宛(河南南陽)、葉(河南葉縣)等地。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到齊國,約齊緡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並聯合五國攻趙。但秦國這一連橫策略被蘇秦的合縱策略所破壞。蘇秦勸齊湣王主動放棄帝號,以孤立秦國,拉攏各國反秦,齊湣王採納了蘇秦的主張,廢除了帝號,由蘇秦發動合縱,聯合燕、韓、魏、趙共五國軍隊向西攻秦,迫使秦昭王不得不“廢帝請服”,把秦前所佔魏地溫(河南溫縣西)、軹(河南濟源)、高平(河南濟源西南向城)等邑還給魏國,把所佔趙地王公、符逾還給趙國。

由於秦國展開了對魏、趙、韓的蠶食,攻城略地,使秦的國土與已經投靠秦的齊國連接起來,對東方各國威脅很大。公元前241年,合縱的形勢又形成了。趙、楚、魏、韓、燕五國合縱攻秦,推楚王為縱長。但等秦出兵反攻,楚軍首先敗退,各國軍隊也都紛紛撤退,戰國時代最後一次合縱宣告失敗。

張儀的連橫政策,離間了敵國聯盟,破壞了六國間的合縱,孤立了各國,以便各個擊破,擴張了秦國勢力,對秦統一六國起到了推動作用,所以比之蘇秦的合縱略勝一籌。


田明茂


個人觀點,四個主要方面:第一,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連橫是強強聯合蠶食弱者,合縱是一幫弱雞,一邊想著自保一邊喊著抗秦;第二,一邊打一邊拉,打打合合,外交政策拿捏到位;第三,君臣、將相和睦;第四,秦國變法開始,目標就是統一六國,其他六國爭都是霸權。


小桂子321


天時,地利,人和,

合縱與連橫不是憑空提出的,是與諸侯國家的地理地緣位置相關的,



AUTUYT


我個人覺的還是張儀剛勝一籌 聯橫 聯合他國而強秦國 不存在利益的不均 。而合縱合六國抗秦國 這裡有利益的衝突 所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但他不得不考慮六國之間的包括利益之間的問題 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同時鬼谷子的學生蘇秦與張儀以天下為棋盤而博弈 流芳百世 也是歷史的必然

這是他們的舞臺 。這兩人在不同陣營但其實 沒有蘇秦就沒有張儀的入秦


我只是個爛人27182387


合縱也罷連橫也好,都是撈名利手段而矣,縱橫家朝秦暮楚毫無節操,張儀本欲合縱六國,但遊說不成又反而說秦連橫,蘇秦本欲說秦連橫,但也遊說不成,結果妻不下紉,嫂不為炊。於是改為合縱六國。正如孟子所言縱橫家只過是妾婦之道,合縱連橫只不過求名利手段,只好取得名利不管合縱連橫都行,不存在高低的。


醉臥樗樹下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兩千多年前的思想之燦爛,至今仍是褶褶生輝。

講伐交,近攻遠交,或近交遠攻,其實可相得益彰。前者重在擴張,後者重在固守,存乎用心之妙。

又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都要審時度勢。當今天下,莫過東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