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屢屢被盜掘,為何順治皇帝的孝陵卻得以倖免?原來是這回事

清朝入關之後的皇帝陵寢,分在河北遵化和易縣兩地,被稱為清東陵和清西陵。清東陵之中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等五位帝王,清西陵則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等四位帝王。就兩座皇帝陵的規模來看,遵化的清東陵無疑要勝過易縣的清西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不過,也正是由於這樣,清東陵往往遭到賊人的覬覦。

清東陵屢屢被盜掘,為何順治皇帝的孝陵卻得以倖免?原來是這回事

根據相關記載,公元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佈遜位之後,在北洋軍閥和民國軍閥的混戰的局面下,清東陵先後遭受到多次盜掘,除了民間盜墓賊零零散散的盜掘活動之外,公元1928年軍閥孫殿英對清東陵實施的盜掘,無疑是具有破壞性的。當時,清東陵之中的皇帝陵、后妃陵、公主阿哥陵大多沒有逃過孫殿英的毒手,大量珍貴文物和陪葬寶貨被盜,墓室建築被毀壞,損失極為嚴重。

清東陵屢屢被盜掘,為何順治皇帝的孝陵卻得以倖免?原來是這回事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清東陵之中的順治皇帝孝陵一直完好無損,在盜墓賊的貪婪本性之下得以倖免。那麼,其中有什麼讓人費解原因呢?其實這要從順治皇帝本人說起。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一皇帝,也就是說清朝是在他手上基本完成大一統的。不過,這並不代表順治皇帝就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恰恰相反順治皇帝一生都處在掙扎之中,與攝政王多爾袞之間的恩怨情仇,與生母孝莊皇太后的宮廷矛盾,與愛妃董鄂氏的感情瓜葛都讓他在漩渦之中難以脫身。

清東陵屢屢被盜掘,為何順治皇帝的孝陵卻得以倖免?原來是這回事

公元1661年,在位十八年的順治皇帝駕崩(有傳言是出家為僧),時年才二十四歲。根據清室檔案記載,順治皇帝駕崩之後實行的是火葬而不是土葬,其生前很多喜愛把玩的珍寶都隨著大火付之一炬,所以其陵寢中的陪葬物並沒有多少。而且,順治皇帝駕崩之時,雖然清朝已經入主中原多年,但清朝的財政卻頗為困難,就連順治皇帝的陵寢都是拆東牆補西牆修建的,根本沒有實力去為死去皇帝賠償金寶玉器。

清東陵屢屢被盜掘,為何順治皇帝的孝陵卻得以倖免?原來是這回事

最重要的一點是,順治皇帝英年早逝,其生前並沒有修建萬年守宮,而是在其駕崩之後才開始倉促修建,歷時兩年左右就得以竣工。從順治皇帝陵寢修建時間來看,與其他帝王相比,可以說是草草了事。而且按照順治皇帝實錄記載,順治皇帝在駕崩之前留有遺命,死後一切實施薄葬,不得奢侈無度,當時朝廷嚴格執行了順治皇帝的這條遺命。所以,在孫殿英等盜墓賊眼裡,順治皇帝是個窮光蛋,他的陵寢裡沒有什麼金銀寶貨,所以這才成為清東陵之中,唯一沒有被盜掘的皇帝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