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董卓麾下第一大将,为何后期不被重用

三国历史上,枭雄董卓的西凉集团曾威慑天下。先后取得了进帝都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诱降吕布,令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三十余万大军的讨董联盟无功而散等战略战术上的大胜。

不过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讨董联盟为十路诸侯,而非演义上的十八路诸侯。

纵观董卓的成长之路,能取得如此成就,依靠的就是实力强悍的西凉军团。那么,谁才是董卓麾下的第一大将呢?

可能有人会说是吕布、或是牛辅、或是张济、或是李榷、或是郭汜、或是樊稠、或是胡珍(胡文才)、或是华雄等等,单单有一将却被人们所忽视,其实也是被历史埋没的一代名将,他就是董卓麾下同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并列中郎将的辽东襄平人徐荣。

一、西凉集团唯一的空降兵

谁才是董卓麾下第一大将,为何后期不被重用

《三国志》、《后汉书》里曾这样描写董卓:卓有才武,膂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粗猛好谋;董卓在担任凉州兵马掾时,既能指挥作战,又能作为上官的参谋为其进行战役谋划,可见其并非有勇无谋之辈。

相比袁绍,董卓的眼光胜其多矣,早早就能看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诸多好处,并付诸实施成功。

就是这样的一代枭雄级别人物,麾下的五位中郎将有自己女婿,也有自己同族,更有一直跟随自己的追随者,唯徐荣一人属于中途投靠的外来户,并且迅速成为了董卓的股骨大将,并被董卓提升到了中郎将的高位。

在讨伐黄巾之战中,就算是面对救了自己一命的刘备三兄弟,当董卓闻其为白身后,也很是不屑一顾,但是为何会独独如此重用徐荣,皆因其能也。因为,一是徐荣并非董卓的班底人员;二是徐荣也非董卓亲属族人;三是徐荣并非以勇力见长。如此情况之下,又是生逢乱世,董卓能够重要徐荣唯一原因就是其有统兵之能。

也因此,徐荣在董卓面前才会极高的话语权。如:《三国志·公孙度传》里有叙述:“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而那时的公孙度仅是个白身(原玄菟小吏,后被上官免职),却因为徐荣的一句话,公孙度就如同鲤鱼跳龙门,一跃成为了一方太守。可见,当时的徐荣在董卓面前的分量有多么的高。

想想董卓麾下诸文武,何人能有如此威望,唯徐荣一人矣。

所以,以此推论,唯有徐荣能成为董卓称霸西凉时的第一功臣,才能有此荐才殊荣吧。

二、败世之枭雄曹操

谁才是董卓麾下第一大将,为何后期不被重用

据《三国志·武帝纪》和《让县明本志令》记载,公元190年 (初平元年),曹操闻听董卓已经率领大军,并驱赶百姓向长安方向撤退,挟献帝及诸大臣欲迁都长安。遂向讨董联盟盟主袁绍提出派军追赶,但袁绍不以为然,曹操只好打算独自率兵追赶。这时,张邈派遣手下大将卫兹分兵一部随曹操追击董卓部众。当大军追至荥阳汴水一带,突然遭遇董卓断后将领徐荣的部队。双方随机进行交战,曹操与卫兹兵马不敌,士卒死伤甚多。战斗中,曹操被箭矢所伤,所乘马匹也遭受重创,难以骑乘。这时,曹操从弟曹洪将自己的马匹让予曹操,并步行掩护。由此,曹操才得以连夜逃往酸枣。之后,徐荣认为酸枣易守难攻,因此引兵退去。

由此可见,徐荣胜不骄,头脑理智冷静的用兵特点。

但是,这里根本没有演义上所讲的李儒给徐荣出谋什么事,更没有徐荣与夏侯惇交马数合,被夏侯惇刺于马下之说。

其实,就算有可胜之机,徐荣也不可能去追。因为,董卓大军的战略方针就是大转移,徐荣又怎么可能反抗董卓的命令呢。

虽然,《三国志·武帝纪》上曾讲曹操兵败的原因是自己兵马太少所致。

其实,这不太可能。按照《鲍勋传》注引《魏书》所讲:当时鲍勋官至少府侍中,大将军何进任其为骑都尉,派遣其归乡募兵,得兵千余人,但是还未到成皋地界被已经遇害。此后,鲍信便引军还乡里,并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年末,当曹操起兵讨董之时,鲍信和弟弟鲍韬便率兵投靠曹操,直到汴水兵败。当时,鲍韬战死,之后鲍信也因恶疮病亡。所以,若按此说法,当时曹操最少有兵力两万人。

同时,按《世语》上所讲,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曹操,起兵有五千人众。此外,《先贤行状》言卫兹“合兵三千人,从太祖入荥阳”,如果不计张邈所分之军,卫兹本军已有三千之数。由此可知,曹操当时的总兵力最少也有两万三千吧。

但是,按照《资治通鉴》所讲,董卓麾下如吕布、胡轸等心腹大将,每次统兵也只有五千人马。因此,又怎么可能给已经失宠断后的徐荣更多的兵马呢?难道不怕其带领大军反投敌军?

由此可见,曹操为此战的大败,找了一个堂皇的借口。

若以此战而论,徐荣可当得名将之称。

三、败江东猛虎孙权

谁才是董卓麾下第一大将,为何后期不被重用

据《后汉书·董卓传》、《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坚传》所讲,公元191年二月,长沙太守孙坚率兵移屯梁东县城之时,当董卓派遣徐荣、李蒙等将领率领手下,四出虏掠之时。途中,徐荣大军与孙坚大军在梁东之地遭遇,一战大破孙坚,并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

之后,董卓又派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追击孙坚,并以吕布为骑督。但是,由于胡轸与吕布一直不合,孙坚抓住有利时机,突然出击,一战大破胡轸与吕布所部,并斩杀领军都督华雄之头。

然而,大败后的江东猛虎孙坚竟也能大败吕布、胡轸联军,并斩大将华雄之头,却被徐荣四出虏掠的散兵所破,由此三方将领的统军之能就显而易见了。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徐荣和孙坚双方人数相差悬殊。

这也说不通,因为历来执行四出虏掠任务的兵马,均为小股人马,并非大战之时,也不可能带领大队人马。所以,双方对战的兵员人数应该不会太多,或许徐荣的人马还要少于孙坚。另外,从当时胡轸、吕布对战孙坚时的兵马人数也可看出一二。

此战,徐荣可为一代名将乎?

四、名将落幕之殇

令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名将,为何后期不被董卓重视呢?

据祥子分析,可能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徐荣忠于汉室,对于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非常反感,董卓认为徐荣和自己不是一条心,因此逐渐将其边缘化到凉州军团核心圈之外。

永汉三年,董卓死后,徐荣毅然投到了扶立汉室的王允麾下。当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之时,徐荣和胡轸一同出兵新丰,阻击李傕、郭汜的大军。这时,就在决战的那一刻,胡轸却率部投降了李傕、郭汜,唯有徐荣孤军奋战,直至战死。

一代名将,就因为一个两面三刀小人的临阵倒戈,而默默战亡。由此也可看出,徐荣极为忠于汉室。

二是西凉诸将排外思想由来已久,诸将本就看不惯一个“外人”屡屡建功。其实,董卓的失败,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董卓的西凉军团和吕布的并州军团矛盾极深,也因此造成吕布的并州军团彻底反叛了董卓。所以,孤身一人的徐荣,被西凉诸将针对的可能性极大。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徐荣的死,表面是死于战场,实则死于政治站队和内斗,但是一代名将的英姿却依旧星光闪耀。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