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双非硕导对调剂考生的肺腑之言


一个双非硕导对调剂考生的肺腑之言


这篇文章的缘由是我自己收到了很多学生的调剂申请,其中不乏报考名校的高分学生。

尽管从我的角度来讲,我非常愿意收高分考生。但是我几乎可以看到他们的明天:一个原本可以去北医、协和的孩子,因为报考失利,因为运气不佳,因为一念之差去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平台,浪费三年最好的时光最后拿着硕士的学历。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又找不到可以继续深造的机会。这样“毁掉”一个好苗子,我实在于心不忍,这才有了下面的文章。

我是一所双非医学院校的硕导,这个学校虽然不是全国知名的211/985,但总体水平还可以。我入职后有好几个课题,加上一些其他条件,符合该校破格升硕导的条件,所以我成了一名少有的30岁硕导。和那些50、60的前辈相比,我和你们年龄相近,也更加理解你们渴望读研的心情。作为你们的姐姐,我以自己的读博经历以及招生经历,想给身处“水深火热”的你们提几点建议。

关于学校

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

今年(18年调剂期间)浙大爆满,很多380/390的学生都被刷而不得已调剂,我想说,调剂可以,但不要自降身份,是个学校就找。

一定要想清楚你读研的初衷是什么,不要一想到那么苦的一年熬出来了,无论如何也要找个学上,不然对不起这一年的付出。如今的硕士已不是当年的硕士,每年一大堆硕士毕业,这些硕士去招聘会,稍微好一点的医院连简历都可能不会收。

而且现在很多学校都不能考博了,大部分都是直博或推免的形式读博,如果你的导师不是博导,你想着随便读个研,以后再读博,怕是很难。而一个普通院校的硕士,就业形势真的严峻。

平台真的很重要

读研和大学不一样,导师叫老板,他提供资金给你,你为他打工。你想想,你去一个大公司,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而一个小公司,你干到顶了也就那样,实验室也是一样的。

假如你去的实验室水平就是发表2/3分水平的实验室,你自己再努力也很难发高分文章,你380/390的学生去一个普遍分数320/330的平台。三年以后出来,大家就真的都差不多了。

方向很重要

假如你想做医生,就不要调剂基础,再牛的导师也不要去,假如你觉得科研也不错,那么去一个发10分大文章的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一般导师都有海外关系,可以借导师的资源出国深造,或读博留校当老师等。

如果你想读博,牛的导师的学硕和专硕其实差别不大,而且因为学硕有大量时间做导师的课题,导师为了让自己的课题有一个延续性,一般会让自己的学硕直博。

希望大家看完可以对调剂这件事有所思考,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为了调剂而调剂。

关于导师

学校虽然很重要,因为有时候找工作的时候有的医院会有硬性要求,要211、985等院校毕业,但是导师也非常重要。

不仅看名气,更要看RP

选择导师不但要看导师名气,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打听这个导师的人品,对学生态度如何,有的导师可能不在学校的第一附属医院就职,但是她在业界知名度较高,而且对学生非常好,愿意用自己的人脉在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那这样的导师绝对可以报。我就有一个同学,当时调剂我们学校第三附属医院,但是导师是该院副院长,且对学生非常好,我同学毕业后顺利留院。

还有一种导师,名气很大,但是只考虑自己利益,不管学生死活。

为了发高分文章,压着学生的数据不让发表,逼学生出大文章,延迟毕业等,但自己却不能有实质性指导,这样的导师千万不要报,毕业后和导师恶交,老死不相往来。”

不论应届,二战,或调剂,或一志愿,或工作。人生会有千百种可能。

现在的坎坷必将会成就未来成功的你,只是需要你尽力走好每一步。

延伸阅读

这篇文章从另一方面解读了双非读研的问题。把它同时摆出来就是想尽可能把调剂双非这件事情给大家讲透彻。双非读研从本质上说很像一个充满辩证的哲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本就无解,没有标准答案。

本文整理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uli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