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都沒能擺脫這個怪圈?

一部劇的好演員,好導演,好編劇,就象一雙溫柔有力的大手,牽著觀眾緩緩坐下來,慢慢欣賞。

越來越多的新劇層出不窮,能關注你,喜歡你,就是給你巨大的面子,剩下的就是你要拿出誠意來,奉獻好的演技和劇情了。

但看了時下最霸屏的兩部電視劇,《XX好》和《XX衚衕》的後半部分,我要嚷嚷了,本來帶著我們好好看,好好演,都挺好的,為什麼好著好著,不好了。

帶著我們走進有愛心,有情誼,有局氣的衚衕裡,走著走著成死衚衕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都沒能擺脫這個怪圈?

1

半部,甚至三分之一好劇越來越多了,為什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有20%的利潤,它就蠢蠢欲動,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冒鉸首的危險,有300%的利潤,它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不可否認,任何投資商,都想追求利益最大化,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效益。

有拿得上臺面的說法,為了把故事講清楚,把劇情搞完整,所以現在的劇集都在四十集以上,沒有例外,全部如此。

我不禁想起兩部經典大劇,86版《西遊記》25集,87版《紅樓夢》36集,都不到40集,卻成了每年假期必播的連續劇,

成了幾代人心中的精品,沒有之一。

背後的操作是,人都說誰誰腦子進水了,誰誰說話水份太大,現在看,劇集也有注水的了。

集數長不是為了講故事,而是因為注水了,能賣更多的錢,所以越往後,乾貨越少,水多的能淹死人,誰還看劇?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都沒能擺脫這個怪圈?

2

俗話說,蘿蔔快了不洗泥,一開始抓住觀眾眼球的好劇,卯足前勁,沒有後勁,演著演著,後面的劇情就開始粗製濫造,東拼西湊,甚至胡說八道,沒有邏輯,沒有精彩。

觀眾的眼睛是血亮的,對於這種劇,會果斷放棄的,在當下這個浮躁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濫劇,誰會用自己的寶貴時間陪你虛情假意。

當一個企業在產品上追求極致時,他或許在眼下無法獲得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也會遭遇一些挫折與困難,但當你堅持下去時,消費者和市場會用最誠實的聲音回應你。

鋼琴界的老大,英國沃姆斯坦鋼琴從1817年至今,從不追求鋼琴產量的擴大,只追求高質量,高性能,在鋼琴行業創造了無數個榮譽,締造了無數頂級鋼琴的夢想。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都沒能擺脫這個怪圈?

蘿蔔快了,慢了,都要洗泥。

愛因斯坦說過,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

把影視劇做到合情,合理,合規,而不是狗續貂尾,自然收視率就會上去,不會半路丟了觀眾。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都沒能擺脫這個怪圈?

3

行有行規,道有道義,任何事情都要有業界良心,職業操守,做影視劇的更要藏拙不露醜,有始有終。

隱藏拙劣,不以示人,不僅是處理劇情,揚長避短的機智之法,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智慧,能否靈活地掌握和運用它,關乎一部劇的成敗。

狗續貂尾,是影視劇的大忌,一部好劇,要根據劇情伸縮有度,章法得當,不是為了利益虎頭蛇尾,砸的是自己的招牌,丟的是自己的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都沒能擺脫這個怪圈?

樓下有個開酒館的楊老闆,十年如一日,見人三分笑,南來的北往的,衣著講究的,破衣爛衫的,只要進得這個門,他一視同仁,好言好語。

從不惡語傷人,即使爛醉如泥,收酒錢也不多要一個子,要的就是這份講究,這種大氣,長年累月,回頭客越來越多,不為別的,圖的就是一個周到,舒坦,真誠!

盧梭說: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有德走天下,何況一部完整的好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