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放棄了“兄弟”

靠壓縮員工權益來獲得競爭優勢,這樣的發展不可持續。

【僑報4月10日“四合院”時評】中國電子商務巨頭京東集團近日被傳內部將淘汰“三類人”,包括不能拼搏的人、績效差的人、性價比低的人。此事引發網民激烈吐槽。對此,京東管理層回應稱不應片面解讀公司管理舉措。此外,京東還取消了部分地區快遞員的底薪,並降低了他們的公積金繳存比例,希望藉此來降低成本。

京东放弃了“兄弟”

福州的京東“雙十一”廣告牌。(圖片來源:中新社資料圖)

京東的淘汰之舉之所以會引發網民吐槽,一方面是與劉強東之前的“表態”相左,有人設崩塌之感。劉強東之前稱員工為“兄弟”,並多次表態不會放棄自己的“兄弟”,會為“兄弟”提供優厚的待遇。尤其是他曾自豪地表示,為快遞員繳存公積金。但現在,這個招牌卻被打破,讓外界對京東的觀感發生改變。另一方面,京東此舉實屬強迫員工“奮鬥”,強制加班,激起人們反感。特別是程序員群體正在通過舉行“996ICU”行動來維護自身權益之際,京東“淘汰不能拼搏的人”,自然會引人關注。

不過,強制加班並非是京東所獨有,它更多是一個普遍存在於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潛規則。京東只是在全民反感的氛圍中,做出了一項不合時宜的決定罷了。

其實,不管是京東裁員10%的高管、反腐帶員工參觀看守所,還是將實行“995”工作制,並要求員工梳理親屬及同學關係等,京東這一系列舉措都是為了自保。因為京東目前業績不容樂觀,其發展前景不被投資者所看好。在京東發佈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後,其股價報收於21.11美元,跌幅達8.42%。而京東總市值相對於上一次財報發佈後已蒸發了超100億美金。

對於企業來講,在效益不好時,裁員是最好的方法。但在中國,為了避免給員工更多補償,許多企業選擇降福利、制度改革等來迫使員工自行離開。京東的“淘汰”舉措也是如此。這種對員工權益的侵害一直為外界所詬病。尤其是中國企業正走向世界之際,這種對勞工權益的侵害和漠視,會直接影響到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就像富士康在接受蘋果代工訂單時,蘋果對富士康工人在勞動保護、福利方面的關注都會直接影響到富士康的企業運作。因此,當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時,只是靠壓榨員工權益來獲得競爭優勢並不會長久,也不可取。

當京東放棄了“兄弟”後,最終可能在市場競爭中“淘汰”掉自己。(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