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刘邦与刘备的一生,真是时也势也运也命也

刘邦与刘备都起于微末,建立不朽功业,然而,一个扫平天下奠定汉朝基业,一个偏居一隅,至死未能出汉中。常常引人叹息,我曾经查看过两个人的历史,就从时势和命运来剖析其中的原因吧。

时势

刘邦:

天下汹汹,无论士民,争相西向反秦。然而强秦未必立即灭亡,势大者招风,萧何等辈不敢出头,果然陈胜、项梁相继败亡,高祖虽然地位卑微,能得人相助,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张良。

项羽随强,恰好吸引敌人,刘邦取巧进关中。项羽杀降失人心,刘邦收留秦降兵,鸟枪换炮,你要不信,请看灌婴所率骑兵战斗力。

楚汉相争阶段,汉王已经占据立足之地,各方纷争仍然不断,尚有纵横捭阖的空间,势分两强,而项羽刚愎自用。韩信,陈平不为其所用,至汉而功成名就。

中间势力弱小,韩信得以支线立功。主线占据有利地势,敌人虽然屡胜寸步难进,又有彭越游击,楚首尾难顾,汉赢得转机时间。

待两强疲敝,韩信灭齐而心归汉王,刘邦得以反弱为强,占天下大半。

刘备:

东汉朝廷虽腐朽而未倒塌,黄巾起义,豪杰争相灭贼立功,士民分裂。豪杰响应朝廷号召,各自靠势力钱财募兵讨贼,势大者易成。刘备仅得部分士人相助,简雍,张飞,关羽。

手下人才稀少,辗转不得立大功,无立足之地。各方混战时,辗转依投为他人做嫁衣。

待借荆州取益州,已然三足鼎立,智士能臣各归其主,难得人才优势。

三雄主志包八荒,都不愿居人之下,忽而魏吴相伐,忽而蜀魏相争,忽而吴蜀相攻,难有空间取关中,只能偏居一隅。

命运

刘邦:

少年学文,游远方,喜施大度,至48岁位不过亭长,然而屠狗贩缯之徒,豪杰士绅之属,都与他相交匪浅,多数一生相随。一旦起事,两年封王。

年近半百,终于占有一方。

占据一方之后,举兵反楚,一败彭城,再困荥阳,几乎小命不保,然而斗志昂扬。关键时刻行便宜之计,裂地封王,以有天下。而后,抗匈奴,白登之辱,不能伤其身;削异姓王,谤满天下,不能移其志。不受富贵迷惑,不受名誉束缚,换来天下太平。又为保住刘姓天下,大封刘姓王,难道他不知道风险吗?如果不知道哪来对刘濞的嘱托?实在是必须要这样做,以平衡朝廷势力啊。年轻时与县吏争论,不曾屈服,就是到死的那一天为止,他何曾屈服过?

刘备:

少年学文,少言语,好音乐、美衣服,所结交多名士,相随仅数人。23岁,因战功封县丞。此后辗转20余年无立锥之地。始终不忘志向,不向命运低头,何等艰难。

直到年近半百,终于占有一方。

然而,刘备得蜀地后,败于夷陵,一病不起。打败刘备的不是陆逊,而是蜀地的富贵侵蚀了他啊。这是他比不上刘邦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出,二人面对的时势各有不同,然而两个人都是始终不甘人下,半辈子没有成就,淹不死那颗雄心。

他们的区别,乃在于尝到富贵的滋味之后,一个仍然斗志昂扬,无论明面的敌人,还是糖衣炮弹,吓不住,都打不透;一个虽然雄心依然,但是韧劲减弱,因一次战争的失败不能再起。

两人一个得天下地盘,一个得后世人心,命运弄人,有父债子偿的味道啊。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每个人取得的成就有大有小,但愿我们一辈子不要虚度,始终去挑战世界,挑战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