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銀行不良率連續5年攀升 直銷銀行業務或存風險

河北銀行成立於1996年5月28日,是全國首批5家試點城市合作銀行之一,由石家莊市區48家城市信用社組建而成,經過兩次更名為河北銀行。截止2018年末,河北銀行總資產超3000億元,為3240.43億元。按一級資本排名,河北銀行位列全球千家大銀行第308位;在“2018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中,河北銀行以235.99億元的核心一級資本淨額首次進入前50名。

然而,在總資產一路飆升的同時,河北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亦逐年升高。公開數據顯示,2012-2017年,河北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2%、0.68%、1.16%、1.38%、1.49%、1.61%,已連續五年攀升。

近日,審計署發佈《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顯示,河北等省存在掩蓋不良資產的行為。具體是2016-2018年,河北銀行等23家金融機構通過以貸收貸、不潔淨轉讓不良資產、違反五級分類規定等方式掩蓋不良資產,涉及金額72.02億元。

以貸收貸即俗稱“借新還舊”。即借款人尚未還清金融機構前期貸款,又與該金融機構簽訂新的借款合同,將新貸款用於歸還前期到期貸款。以貸收貸使大量不良貸款轉為賬面正常貸款,且造成信貸資金虛假循環,嚴重掩蓋不良貸款真實情況,加大貸款風險。

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投資者網》,不潔淨轉讓不良資產可能是有承諾、擔保或回購條款,並不違規。不潔淨本身不是問題,有可能他們把這個當潔淨處理,這就存在問題了。不潔淨處理肯定沒有潔淨處理效果好,而且直接影響到不良貸款率。

2018年8月16日,聯合資信在河北銀行的評級報告中提到,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張和跨區域經營的推進對內部控制、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不良貸款規模有所上升,信貸資產質量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監管政策收緊等因素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資產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去年以來,河北銀行的多張罰單與貸款業務有關,間接傳導至不良貸款率上升。今年2月27日,河北銀行青島分行收到青島銀監局罰單,因貸款轉保證金開立銀行承兌匯票及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河北銀行青島分行被沒收違法所得1000元,並被罰款80萬元。

直銷銀行業務存風險

4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印發2019年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顯示,重點整治保險與第三方網絡平臺非法合作等亂象,具體內容包括保險機構是否與從事理財、P2P借貸、融資租賃等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存在合作。

《投資者網》注意到,河北銀行直銷銀行業務中的彩虹融項目,或因觸及中國銀保監會近期開展的重點整治活動,存在被風險排查的可能性。

河北銀行官網介紹,彩虹融是一款中短期封閉性產品,“收益高、風險中等”,非銀行存款或銀行發售的理財計劃。河北銀行稱,彩虹融項目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融資人的借款需要,如出現融資人未按時足額支付本息等不利情況,則項目將有收益為零甚至損失本金的可能。河北銀行及平臺不對融資人歸還融資本息提供擔保。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告訴《投資者網》,相較於上述項目,網貸產品是出借人與借款人直接對接,出借人錢直接給到借款人賬戶,通過銀行存管系統。網貸是信息中介平臺,和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是不同的。

彩虹融項目界面顯示,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4%,對應的投資期限為18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68%對應365天。

以彩虹融ZL01201900010為例,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4%,投資期限為180天,項目發行規模為19.5萬元,起投金額是100元,起息日為2019年1月15日,到期日為2019年7月14日,還款方式為一次性還本付息。

《投資者網》查到,該項目用於借款人周某的個人消費,成交記錄顯示共有5位投資者,投資金額分別為1.49萬、6萬、7萬、5萬、0.01萬,總投資金額正好為融資金額19.5萬元。

項目保障方式顯示,由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聯合”)保障;項目發行機構是河北銀行及其他第三方機構,河北銀行不對項目本金及收益進行保障;項目重要說明顯示,河北銀行及本平臺不對融資人歸還融資本息提供擔保,河北銀行及其他第三方機構不對融資方將來的資信狀況、還款能力進行任何審核或評估。

那麼,河北銀行、中華聯合在彩虹融項目中的作用如何?隨後,《投資者網》致電河北銀行客服,對方反覆強調河北銀行在項目中僅作為見證機構,不承擔違約風險。“彩虹融產品屬於互聯網投資類產品,是保險公司提供的履約保證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在產品成立之後開具履約險保單,投資者投資後成為該產品保證保險人;彩虹融產品不屬於河北銀行產品,由保險公司進行承保,如果產品到期無法償還,保險公司進行全部兌付。上述的第三方機構是保險公司,即中華聯合。”

而對於河北銀行在直銷銀行業務中的具體盈利模式,《投資者網》致函河北銀行,對方未予置評。

河北銀行彩虹融工作人員李女士告訴《投資者網》,彩虹融項目是中華聯合推過來的,承保人是中華聯合,即對個人借款人或者企業借款人的各項資質進行審核,審核完之後會出具履約保證保險,投保人是項目的借款人,被保險人是項目投資者。在這個履約保證保險裡面,借款人是投保人,也就是說,中華聯合把項目推給我們之前,借款人就已經對這個項目進行了投保。

“彩虹融項目的抵押物一般是車輛,在推給我們之前,中華聯合會對抵押物進行風險審核,每個投資者會有對應的保單,輸入保單能查看到保單信息。項目風險上的把控是保險公司進行的,只有通過風險審核,才會出具保單。之後河北銀行會對借款人的身份信息、保單等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把項目掛到APP上面”,李女士進一步解釋稱。

《投資者網》致電中華聯合會客服求證上述信息,但對方措辭含糊,未正面予以置評。

百度詞條顯示,履約保證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向履約保證保險的受益人承諾,如果投保人不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則由該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一種保險形式。目前該險種應用範圍已拓展至網貸行業,是保險公司與網貸平臺合作的險種之一。按照項目投保人、被保險人的不同,履約保證保險有3種模式,其中包括投保人是借款人,被保險人是投資者的模式,彩虹融項目即採用該種模式。

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者網》,保險公司為彩虹融提供的相關業務有打擦邊球的嫌疑。因為存在兌付賠償風險,在國家對保險中介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的規範中,不允許保險公司為投資的收益或本金的安全作承擔。因此,部分保險公司將履約保證保險拓展到網貸業務,具有一定的法律風險。(思維財經出品)

河北银行不良率连续5年攀升 直销银行业务或存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