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洗禮後的遊戲行業會看到彩虹嗎?

原標題:洗禮後的遊戲行業會看到彩虹嗎?

新近遊戲產業最大的消息來自於谷歌公司推出雲遊戲概念以及中國官方下發了2019年首批進口遊戲版號,這也是從2018年2月以來首次發放進口遊戲版號。

2018年對遊戲版號的全面加強管制被視作遊戲行業監管改革進入“深水區”。一方面,長達近一年的版號“空窗期”導致行業整體收入的增速明顯放緩;另一方面,及時管制與“洗牌”勒住了行業的野蠻發展,促使更多企業步入良性軌道。

回顧2018年,對遊戲行業而言不啻為一場挑戰。去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組後,版號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根據《2018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國遊戲市場2018年實際銷售收入為214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僅為5.3%,創下近年增速新低。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手遊產業,諸多中小遊戲公司為了在流量爭奪戰中分一杯羹,開發了大量同質化的低端產品,導致“假傳奇”“假RPG”等遊戲一時充斥在流量平臺上。更有甚者,為了追求利潤,在遊戲的導向價值上打擦邊球,致使三俗、暴力、賭博等內容的遊戲也頻頻出現,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青少年上網健康等問題也屢見報端。

事實證明,近一年的加強監管有力肅清了偽造版號、買賣版號等亂象,低品質的山寨遊戲被逐漸淘汰。而從整個行業來看,騰訊、網易等頭部企業都在強調“修煉內功”,一方面推出未成年人保護系統,探索實現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系統性方案,另一方面上線了《子曰詩云》《繪真·妙筆千山》等一系列功能遊戲,在教育、文化與遊戲的結合中尋求創新和突破。

雖然版號發放數量明顯減少,但不少廠商已經改變了比拼遊戲數量或代理數量的傳統思路,更多地重視起版號背後的價值以及自身遊戲的研發,開始注重更長久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出海業務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6月,日本媒體在調研中發現,在如今的中日手遊市場,日本已經出現了對中國的“手遊貿易逆差”。數據顯示,日本手遊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在2017年為307億日元,同期中國手遊在日本市場的收入是417億日元,中間相差了110億日元。

根據App Annie發佈的中國遊戲出海數據統計報告,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中國移動遊戲在中國以外市場的App商店遊戲綜合下載量超過140億次,2018年上半年iOS及Google Play 綜合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了40%。有行業人士指出,依託巨大的國內市場,已經在國內練好“內功”的中國遊戲廠商,正在國際市場中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同時,國內遊戲廠商也越來越注重未成年人防沉迷和網絡保護,相信國內遊戲產業有一個可期的前景。(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田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