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当皇后25岁铲除反贼临朝称制,一项决策影响三百多年

文|疯癫史鉴,在北魏历史上,冯太后两次临朝称制,像唐朝的武则天一样,掌管朝政二十几年。这位权倾一时的女子,一辈子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冯氏的爷爷是冯弘北燕的国君,只是这个看似高贵的身份,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荣华富贵。

冯氏出生那会儿,北燕就已经让北魏消灭好几年了,她的父亲也遭到了诛杀。冯氏小时候都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让人带到宫里当奴婢。

15岁当皇后25岁铲除反贼临朝称制,一项决策影响三百多年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身居高位的人一旦落魄,很容易引来一堆人落井下石。幸好冯氏的姑妈是北魏后宫的昭仪,借着这层关系她勉强站稳了脚跟。

几年后,聪慧的冯氏摸清了皇宫里的门道,她凭着自己的姿色,一步步睡进了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的寝宫。

公元456年,冯氏铸造了一尊金人,当时普遍认为铸金人成者为吉,于是文成皇帝顺理成章的把冯氏推上了皇后的宝座。

15岁当皇后25岁铲除反贼临朝称制,一项决策影响三百多年

冯后本以为自己会像普通皇后一样,坐守中宫提防其他妃子争宠夺位。没想到她的丈夫,才26岁就病死了。

给送葬的时候,冯后依照旧俗,带领后宫的妃嫔前去哭泣哀悼,随行的大臣依次把文成皇帝生前的衣物,扔进火堆一同烧掉。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曾提出,情绪就像野马一样,在失去控制时候,边缘脑的神经中枢会紧急命令大脑其他部位,负责思考的新皮层还没来得及做出理性的判断,身体就已经做出了异常的行动。

15岁当皇后25岁铲除反贼临朝称制,一项决策影响三百多年

冯后悲痛难忍,一头扑进了烈火之中,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他们联手把皇后抢救了出来。冯后这一下没有葬送自己,却给整个北魏带来了不小的危机。

心理学上有一种病叫暴露焦虑症,患者特别害怕在别人面前示弱,总以为会遭到别人的轻视,甚至是袭击。

为了维持自己强大的形象,总是鲁莽的运用过多的武力去压制别人,然后遭到强烈的反抗,最后两败俱伤,杞人忧天的确上一种病态的心理。

15岁当皇后25岁铲除反贼临朝称制,一项决策影响三百多年

不过在历史上封建皇朝在权力交替的时候,如果皇帝早死只留下孤儿寡母,会给人一种软弱可欺的感觉。

车骑大将军乙浑见冯太后这样寻死觅活,小皇帝又不懂世事,于是起了篡位的心思,在北魏引起不小的风波。冯太后得到臣子的禀报后,立即派人从几路带兵镇压乙浑并夷灭三族。

事后,冯太后宣布临朝称制,凭着多年的阅历和过人的胆识,仅仅十几个月的时间就稳定了北魏的动荡。

15岁当皇后25岁铲除反贼临朝称制,一项决策影响三百多年

冯太后一开始并没有像清朝的慈禧那样抓着权力不放,掌权没多久也曾安排养子拓跋弘亲政,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带都不容易亲。

献文帝翅膀还没长硬就开始拿冯太后的心腹下手,胳膊拧不过大腿,皇位没坐几年就被迫禅让给了自己不满五岁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拓跋宏。

冯太后再一次临朝称制后,再也不愿把权力移交出去。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有一项著名的均田制。

15岁当皇后25岁铲除反贼临朝称制,一项决策影响三百多年

这道命令把那些无主的荒田,按人口分授给了农民,让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了生存的根本。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百姓得到了土地后积极的开荒耕种,给北魏朝廷贡献了许多的赋税。这项制度一直延续了三百多年,为隋唐社会奠定了农业基础,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持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