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肺癌臨床診療指南”出爐 看專家如何解讀

中國特色“肺癌臨床診療指南”出爐 專家解讀——

應對肺癌 可以這麼做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列第一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肺癌診療規範化水平,由全國50餘位肺癌權威專家,歷時一年多修訂完成的《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日前出爐,肺癌臨床診療有了中國版指南。

肺癌臨床診療

有了中國版指南

國人45歲起發病率迅速上升

我國國家癌症中心去年發佈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肺癌位居發病首位,年發病約78.1萬。其中男性肺癌發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女性肺癌發病率排名第二,僅次於乳腺癌,但死亡率仍排名第一。

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江蘇省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朱全介紹說,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近十年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隨著控煙得力,肺癌發病率明顯下降,但在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呈明顯上升趨勢。

過去在肺癌的診療上,我國一直沿用美國的相關標準,但臨床實踐發現,美國的標準在許多方面並不適應中國的國情。比如美國的標準一般將55歲以上的重度吸菸人群列為高危人群,而在中國,近年來45歲以上人群肺癌發病率迅速提升。此外我國女性雖然吸菸率較低,但女性肺癌發病率卻高於女性吸菸率較高的歐美國家。這說明對中國的肺癌患者來說,某些因素的影響力超過吸菸,比如二手菸、廚房油煙、室內外環境汙染等。

此次修訂完成的《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在肺癌的診斷、治療和篩查等方面都更適合中國國情。

高危人群

要重視篩查

早期肺癌多無明顯症狀

強調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是新版診療指南的一大特色。

朱全提醒,和傳統印象中肺癌會咳嗽氣喘、痰中帶血不同,早期肺癌多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因此,對高危人群的篩查有利於肺癌的早診早治,提高肺癌的治療效果。

根據新版肺癌臨床診療指南,年齡55—74歲,吸菸量≥30包年(即每天抽菸數和抽菸年數相乘,得數≥30;如已戒菸,戒菸時間不超過15年)的個體推薦參加低劑量CT肺癌篩查。此外,年齡50,吸菸量≥20包年,且有一項額外危險因素的,也被列為篩查對象。額外危險因素包括:氡、石棉等長期接觸史;個人腫瘤史、直系親屬肺癌家族史;肺部疾病史(如慢阻肺或肺纖維化);長期二手菸接觸史、長期油煙吸入史等。

新版指南還特別指出,在我國,45歲以下人群肺癌發病率相對較低,45歲及以上人群呈現明顯增加趨勢。臨床上,很多專家也建議,45歲以上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也最好進行低劑量CT篩查。

指南建議,年度篩查正常者,每1—2年繼續篩查。

肺癌患者有了更多新希望

近年來,醫學界針對肺癌的研究不斷獲得突破,診斷和治療手段發展迅速。

朱全介紹說,隨著診斷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早期肺癌被發現。對於早期肺癌,外科手術仍是治療的金標準。與過去發現肺癌就要切除肺葉不同,如今手術方式更多樣化,可以在清除足夠腫瘤組織及肺組織,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創傷。在手術操作技術上,術前會為病人做個肺部3D模型,手術中對照3D模型,進行精準切除。未來,還會有更多微創的方法進行手術。

對於晚期肺癌,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帶來了更好的治療效果,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

對於中期肺癌,以手術為主,聯合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療,也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不過,朱全提醒說, 吸菸增加了肺癌的發生率,二手菸的危害也很大。歐美國家近年來肺癌的發生率明顯下降,與嚴格控制菸草有關。因此,要想遠離肺癌的威脅,首先要遠離菸草。

查出肺小結節怎麼辦?

多為良性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很多人在日常體檢時被查出肺部小結節。這種小結節跟肺癌有什麼關係?需要手術嗎?這是很多人想問的問題。新版指南對小結節的處置也做了詳細介紹,建議直徑≥5mm的結節需接受進一步檢查,謹慎開展手術。

朱全介紹說,隨著檢查手段越來越先進,肺部很多微小的病變都能被發現,這是近年來肺小結節高檢出率的主要原因。據省人民醫院放射科2018年5月至8月體檢胸部CT統計數據顯示,肺結節檢出率達80.8%。

肺部結節是指肺內直徑不超過3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大多數的肺小結節是良性的,很可能是肺局部炎症、肺結核等之前肺部病變留下的印記。發現小結節後不必恐慌,但確實有一些肺小結節存在早期肺癌可能,因此也不能置之不理,最好請影像科、呼吸科或者胸外科的專科醫生對小結節進行檢查評估,根據結節的大小、密度等情況,結合個體因素,看看是定期隨訪觀察還是需要手術干預。

朱全解釋說,按照CT圖像上結節密度的不同,肺結節分為三種: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和介於兩者之間的混合性磨玻璃結節。相對而言,磨玻璃結節惡性率低,混合性磨玻璃結節惡性率最高。結節越大,惡性概率越大。

大部分磨玻璃結節生長緩慢,有的可能只是炎症的表現,待炎症消除就會消失; 有的可能是陳舊病灶等,因此大部分只需定期隨訪即可。雖然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可能為癌前病變,但它們“惰性”很強,生長或發生變化的速度很慢,所以長時間隨訪觀察並不會延誤治療,待結節風險顯著增加時手術,也不影響治療效果。

因此,當體檢查出肺小結節,可請專科醫生進行風險評估,風險低的定期隨訪複查,待結節風險顯著增加時再考慮外科干預。但是,之前有腫瘤病史的患者發現肺結節後需要加倍小心。

本報記者 楊靜 本報通訊員 宮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