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種人不該打NBA?請收回嘴邊的市場二字,那是在侮辱林書豪他們

本賽季大傷歸來的林書豪在老鷹重煥新生,其個人在長久以來飽受詬病的控制失誤和進攻選擇方面做得更好,投籃命中率也來到了生涯新高的46.6%。由於老鷹方面實在無意衝擊季後賽,球迷方面都一致認為年滿30歲尚在巔峰的林書豪不該在處於重建期的老鷹再浪費時間,至於林書豪也意在尋找一支季後賽隊伍繼續追夢。

黃種人不該打NBA?請收回嘴邊的市場二字,那是在侮辱林書豪他們

近日,林書豪完成了與老鷹的買斷合同,澄清期後隨即加盟猛龍隊。這名救火員並未因出國深造而顯得水土不服,首秀便完美融入球隊,替補出場25分鐘貢獻8+5+5。

沒錯,每逢如此,隨即便馬上會有所簽約球隊是出於著重考慮到市場因素的言論傳出,於是迅速席捲國內多家媒體。

不僅僅是林書豪,這個屢次被病魔擊倒又每每挺過來的黃種人華裔小子,包括周琦,丁彥雨航均未躲過。我承認這會是個中因素之一,但斷然不能因為這便全盤否否他們個人的努力啊!更有甚者,人身攻擊,個人群體歧視層出不窮。

當年的林書豪在大蘋果城掛起了”林旋風“,風盡之時亦百折不撓,自2012年離開尼克斯之後,輾轉火箭,湖人,黃蜂,籃網,老鷹,如今重回7年前完成絕殺的猛龍隊,一生漂泊,亦是宿命輪迴。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恐怕就是林書豪的至理名言。

黃種人不該打NBA?請收回嘴邊的市場二字,那是在侮辱林書豪他們


相信我們大家在聽到類似中國球員能否在NBA打出一片天的討論的時候,首先被提及的往往不是他們在技術層面,身體條件上的優缺點怎樣怎樣,或者是潛力如何(是的,提完“市場”就開噴)。

黃種人不該打NBA?請收回嘴邊的市場二字,那是在侮辱林書豪他們

一旦涉及到這方面的也往往都是一棒子打死,非得把這些能代表目前中國籃球領域最優秀的球員批得狗血淋頭不可。其中讀來令人最憤恨的也無非以下幾點:

  • 黃種人身體素質上處於先天的劣勢地位。與NBA球員相比,他們身材高大一些的往往比咱們更靈活,相對矮小的竟也比咱們更結實強壯,我們的球員打球沒對抗,一旦進入更高水平的比賽中容易出現對抗便失誤,施壓就丟球的情況。防守端一撞就倒,常常受限於身體條件只能扮演大漏勺的角色;進攻端又喜歡飄在外面投,這在小球時代盛行之前,可作為評判球員球風強硬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
  • 技術層面上存在的問題同樣殘酷。基本功差,上限低缺乏上升空間,稍微進聯盟晚一些便是技術打法定型再無可塑性。更有甚者居然在打法觀賞性上挑毛病,實在令人費解。
  • 人才培養機制選拔提提往往飽受詬病。黑歷史過多,容易產生信任危機,部分籃球運動員存在著年齡上做手腳的情況,謊報歲數以獲取短期優勢;至於選人培養制度上,我們在觀念上往往依舊奉行選高不選優原則等等。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對號入座,那些曾經國內最頂尖的籃球運動員是否也曾飽受以上困擾?是否遭遇過類似許多誤解呢?是否存在著被流言蜚語干擾過的情況呢。


這些都還好說,或多或少確實存在上述情況。但最難以容忍的事情便是動不動便喜歡把“市場”二字掛在嘴上,這算得上是高屋建瓴?還是自作聰明?

黃種人不該打NBA?請收回嘴邊的市場二字,那是在侮辱林書豪他們

NBA聯盟提到的市場,在我們認知範圍內,更多是指球迷的關注度,NBA從體育競技層面延伸至背後中國龐大的市場,追蹤溯源,應該是從姚明2002年以狀元秀之姿加盟休斯頓火箭隊,

在他的職業生涯之內將NBA聯盟在全國意義上實現推廣。舉國矚目,揹負13億國人期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為過。那時的姚明便如同象徵著NBA的名片,是把美職籃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代言人。

無論是大郅,大姚,阿聯,大巴和孫悅,抑或是周琦小丁,為中國籃球事業嘔心瀝血是中國幾代籃球人一生追求。他們都在用畢生盡力去證明一件事:黃種人即便無法統治這項運動,但適應這項運動綽綽有餘,中國人更能!

黃種人不該打NBA?請收回嘴邊的市場二字,那是在侮辱林書豪他們

黃種人不該打NBA?請收回嘴邊的市場二字,那是在侮辱林書豪他們

最後衷心祝願林書豪能夠把握機會,遠離傷病,在猛龍延續奇蹟表現!

感謝關注,歡迎討論!阿哲願與你“球”得真經,一路侃球,直到世界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