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山
但是因為這個近年來各級政府有針對中上游這個植樹造林綠化,黃河下游的省市引黃灌溉,有許多的支流來沉積泥沙,還會定期的清淤。
所以說黃河水中的泥沙不會將渤海灣填滿的,不用有太多的擔憂!
農村兔巴哥
渤海會不會被填滿收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從歷史上來看,自從黃河於1855年改道後,通過攜帶大量的泥沙如海,使得黃河入海口的陸地面積不斷擴張,形成了約6000平方公里的陸地,渤海灣的“老虎”嘴巴正是這樣形成的。
1855年的中國地圖現在的地圖,對比很明顯吧。這個造陸運動的確速度很快,據數據顯示,黃河每年會攜帶16億噸泥沙入海,如果按照這一速度,不考慮其它因素,那麼兩百到三百年,萊州灣就可能被填滿。而且從渤海的平均深度(不足20米)來看,填滿渤海灣似乎是很輕鬆的事情,況且,在渤海灣入海的不光是黃河。
有人預測的渤海灣被填埋的年限。然而,除了泥沙的因素,渤海灣能否被填滿,還有很多其它的因素需要考慮。首先,是海平面的升降,如上的計算都是放在一個很短的歷史區間內的,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地球的氣候會經歷寒暑的週期,當地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那麼不但渤海灣填不滿,渤海的面積還會擴大。
渤海灣黃河入海口。其次,因為地殼的運動,渤海的海底一直都在沉降,但沉降的速率並不高,這也是黃河能夠在百餘年間能夠造出6000平方公里土地的原因。如果保持現在的沉降速率,那黃河的勝面還是挺大的。
還有,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會讓黃河所攜帶的入海尼沙量不斷減少。
最後,還有渤海灣洋流的問題,這些洋流會將部分泥沙帶到渤海灣以外的黃海中。
所以,綜合以上種種考慮,黃河想把渤海灣填滿,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本姑娘!
科學重口味
我回答關於黃河的問題比較多,這個問題我也來討論一下,我的觀點是黃河的泥沙很難把渤海填滿,下面說說理由。
黃河泥沙近年來已不是想象的那樣多了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黃河年輸沙量16億噸這個數字,因為這個數字是渤海灣填滿最大貢獻者,但很多人就腦補為每年黃河輸入渤海泥沙16億噸,是大錯特錯的。
這16億噸是黃河整個流域多年的年平均輸沙量,它大概有四分之一,4億噸淤積在河道;約二分之一,8億噸淤積在河口和渤海淺海處;剩下大概4億噸會隨洋流懸浮在海洋之上,具體會飄到哪呢?黃河入海懸浮泥沙受渤海潮致餘流影響,朝遼東灣西側海岸擴散,這大概給渤海灣,渤海中央海盆,遼東灣帶來每年1到0.1毫米沉積。
注意,上述是按過去1956年-2000年的年平均值討論的。但根據最新的數據,2017年,黃河最後一個水文站利津輸沙量為0.077億噸,相對1956年-2000年的均值7.945億噸減少了99%,是不是很驚奇?這也從側面說明近年來黃河是在變清。
為什麼黃河的泥沙減少呢?因為黃河中游泥沙供應得到控制,大幅在減少,比如龍門,汾河河津,渭河華縣,北洛河這四個加起來輸沙1.595,比歷史均值12.52億噸減少87.5%。
華北平原在沉降,渤海也在沉降
一般地質學家認為黃河的形成不僅與青藏高原隆起有關,還與華北平原沉降有關。黃河的河道也是受著華北平原拗陷沉降區影響,例如開封,雖然已經幾個曾經輝煌的城市在黃河淤積之下了,但還是從開封經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開封處於一個沉降的拗陷。下圖為黃河下游地質構造地格局,未來黃河會不會改道到裂谷的拗陷區,避開魯中臺隆的高地,然後再堅持百年淤積泥沙呢?這是可以想象的!
渤海也在沉降,據研究,渤海地區每百萬年有幾米到幾十米沉降,還有幾百米異常沉降區,而黃河過去帶來每年1到0.1毫米沉積,隨著泥沙減少,未來能保持這樣沉積速度是要打問號的。
海平面上升,還得靠黃河的泥沙來抵抗
海平面上升已成為人類的共識,而海洋的侵蝕是非常厲害,缺少泥沙補充的海岸,往往受侵蝕是非常明顯。我舉個例子來感受一下,下面是1989年-2009年黃河入海口三角洲變化,1989-1995年黃河入海口像一個魚嘴一樣往海洋
伸展,1999年,入海泥沙開始從北流入,魚嘴開始受侵蝕,而北面陸地發展。
還有更明顯的例子是蘇北的海岸,由於黃河改道,缺少泥沙補充,海岸線已出現侵蝕後退了。
所以隨著海平面上升,未來渤海沿岸說不定還要黃河的泥沙來守護呢。
崑崙還東國
渤海是否會被黃河的泥沙填滿,我們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了:
黃河每年向渤海口疏鬆16億噸泥沙,約合6.4億立方米,即0.64立方公里。
渤海的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深度約25米,所以總體積大概是2250立方公里。
如果黃河要把渤海填滿,則理論上需要2250÷0.64=3515年。
也就是說,按照黃河的泥沙輸送量,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渤海會在3515年的時間內被泥沙填滿!
但是有人不禁要問,我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這麼多年也沒見渤海被填滿啊!
確實是這樣,渤海歷史上從來沒有被黃河填滿過,因為黃河的泥沙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不一樣的,而且洋流作用也會帶走一部分泥沙到黃海和太平洋。另外,這兩個還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因為渤海每年都在沉降,而歷史上渤海根本就是陸地,當時的恐龍還在渤海陸地上馳騁呢!因為下沉速度大於黃河的泥沙堆積速度搶,所以渤海逐漸從陸地演變成湖泊再變成海洋。
雖然現在渤海的下沉速度有所減緩,小於黃河泥沙堆積速度,但是全球海平面卻在逐漸升高,這也導致渤海根本不會被泥沙淹沒。而且就算渤海被淹沒,也要等到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後,這期間渤海下沉速度會不會增加,黃河治沙效果怎樣,還不好說。所以總的來說,渤海短時期被根本無需擔心被泥沙填滿。
科學探秘頻道
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長度約為5464千米,在國內僅次於長江(約6300千米),而在世界上則排名第五位,排在尼羅河(約6670千米,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亞馬遜河(約6400千米,流經南美洲北部熱帶雨林地區)、長江(自西向東流經中國14個省級行政區劃)、密西西比河(約3767千米,北美第一大河流)之後。
而渤海則是中國最大的內海,平均水深約18米,海域面積約為7.73萬平方千米,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相當於只比重慶的總面積(8.23萬平方千米)小5000平方千米,約為四川省總面積的16.1%。環渤海由北向南按“逆時針”方向主要有遼河、灤河、海河和黃河等水系匯入,淨流總量約為888億立方米,其中黃河的徑流量約為574億立方米,約佔65%。
眾所周知,黃河流經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較弱的黃土高原,在雨水的沖刷作用下每年都給黃河帶來十幾億的泥沙(據測算約為16億噸),因此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自古就有“河水一石,其泥六鬥”等描述黃河多泥沙的文字記載,民間更是有“跳進黃河洗不清”的說法。
那麼這麼多的泥沙去了哪裡呢?會不會填平渤海呢?這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沉積作用,由於泥沙的密度比水大,在重力作用下泥沙逐漸沉積,而且隨著下游地勢的放緩沉積速度也會加快;
2、沿途水庫的攔截作用,特別是隨著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其減淤、防洪、防凌的效果凸顯,而且設計的75.5億立方米的攔沙庫14年間也僅淤積了32億立方米;
3、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沿途各地河沙的需求增加,大量的優質河沙被人工搬運“支援”建設了。
4、渤海海水不斷的在與黃海之間的水體進行交換,會帶走一部分泥沙,而且渤海區域地殼在不斷的下沉。
而且黃河每年輸送的泥沙對於渤海的“容積”真是微乎其微,通過計算渤海的體積約為7.73*1000000*18=1.3914E+12立方米,而黃土高原每年流失的泥沙達16億噸,根據泥沙的溼密度為1.6~1.7噸/立方米,其體積約為16億/1.7=9.5億立方米,假如所有的泥沙全部輸往渤海內,需要約1478.3625年才能填滿。然而千萬年來,渤海始終未被填滿,況且咱還有“天鯤號”這個王牌。
雖然黃河的水渾濁,但她卻滋潤了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渾濁的黃河水還給魚類帶來豐富的有機質,那些體態豐滿、肉質肥厚、細嫩鮮美、營養豐富黃河大鯉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看完這些,你還覺得有必要派“天鯤號”去黃河挖沙嗎?
本文為原創內容,嚴禁抄襲,轉發和關注才是真愛!
地理那些事
認真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黃河的造陸能力使得我們的國土每年都會增加,但是渤海屬於自家內海,完全沒有海洋歸屬權的紛爭,屬實沒有造陸的必要,當前渤海帶給周邊城市的利好以及資源完全不是陸地能夠比擬的。另外,黃河泥沙製造的陸地,當前基本只是溼地地貌的存在,並不是像大家認為的南沙圍礁造島那樣。不過擔心雖然不是多餘的,但是從理論上來看渤海基本不會被黃河泥沙填滿,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廣為人知的海洋暗流排擠作用,會將泥沙迴旋帶到太平洋,只是渤海灣的底部泥沙層會提高,響應會讓渤海灣水變得更淺,沿線城市的港口可能會有泥沙淤積,導致航道通行方面的障礙,經常性的要疏通港口淤積物。
這裡說一下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黃河入海口的地理位置,東營黃河入海口處在渤海灣的西南部,如果放任黃河泥沙進入渤海灣,也不可能北上到達河北黃驊以北,最先淤積的肯定是萊州灣,也就是東營、濰坊、煙臺的龍口、蓬萊一帶,這裡淤積完畢以後就會從蓬萊長島地區繼續進入太平洋,北部影響不大。以長島為界限,過了長島的大欽島往北還有出海口,北部的渤海灣城市完全可以走此通道。當然,黃河治沙的措施一直在實施,而且近些年黃河經常斷流,未來中上游地區的黃土高原治理完畢以後,就不用擔心渤海淤積的問題了,畢竟不會放任黃土高原的沙化問題不管不顧,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就是很好地案例,只要認真加以治理,黃河下游河道也有可能真的利用起來,實現下游通航,改變現在地上河的現狀。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學習。地理有意思
渤海是否能填滿取決於黃河泥沙含量,還取決於黃河改道情況,主要是這兩個因素。如果中游河段,水土保持或治理的好,泥沙含量低,恐怕這個問題是偽命題,這裡沒有討論的必要了。還有河流因泥沙較多,入海口改道了,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價值。為此放在這裡討論,主要還是黃河泥沙,泥沙,泥沙……
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於世。“一碗水,半碗泥”,“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根據近代實測資料分析,進入黃河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16億噸。黃河沙量之多,含沙量之大,為世界大江大河之冠。黃河流域大約70%的面積為黃土高原。它是造就泥沙的根源。看下圖
黃河河口鎮至潼關河段水量佔全河水量35%,泥沙量佔89%(圖中紅色部分),而這一段恰好穿過黃土高原。而河口以上的河段水量佔54%,泥沙量才佔9%,從這些數據來看,黃河水文特徵是水沙異源的特點。從這一點來看,黃河的泥沙還是很好治理,水量小泥沙多,可以修建防泥沙工程,如修水平梯田,打壩淤地,引洪灌地等治理方式。
大力營造農田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分水嶺防護林,本月12日,美國航天局NASA在推特發佈一則消息,稱世界因為中國和印度變得更綠了,綠葉面積增加速度最快的兩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和印度,中國的綠葉增加率超過10%,印度的綠葉增加率超過6%,而世界平均水平僅為2.3%。而這裡綠葉面積多指黃土高原的庫布齊、毛烏素沙漠的貢獻。如下圖
千年渾濁的黃河水,近幾年居然變清了,預示著我們對黃河泥沙得到初步治理 ,已見成效。如果泥沙少了,渤海還能被填滿嗎?
歷史上因洪水得不到控制,泥沙氾濫,黃河奪淮入黃海,這對於渤海來說,填滿渤海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今天渤海的存在,多得歷史上黃河改道,(這裡不要拍磚,黃河改道給人類會帶來深重災難)如果歷史上河道沒有變遷,泥沙含量又這麼高,那麼渤海二三百年也就淤滿了,渤海早就消失了。
我們還可以人為控制改道,主要原因是黃河長期沒有洪水氾濫,土壤鹽漬化,長期抽取地下水,出現地下漏斗。我們可以通過”灌溉“方式,使河道發生改變,來改善土壤結構,同時又對河流泥沙進行治理。這樣也能減輕泥沙沉積渤海。
此外還受其它因素影響,如地殼下沉、洋流變化 ,海平面上升等,這些因素畢竟很微弱,這裡不在討論。
地理縱橫
渤海會被河流帶來的泥沙填滿嗎?這個問題其實在以前的初中課本都有答案的,不會。
雖然黃河還有海河、遼河等每年都挾帶大量泥沙進入渤海,但渤海海底是沉降區,沉降速度剛好與堆積速度相等,也就是說河流堆積多厚,海底就沉降多深,所以渤海在有人類記載的歷史中形狀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另外隨著人們對水土流失的治理,入海泥沙的增速還會減少,如果沒有大的地殼運動,渤海的形狀將繼續保持。但局部形狀還是會變化的,如黃河三角洲會一直向海延伸。
秦三之地928
防止渤海被填滿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引黃出海口到黃海。黃海海域寬廣,黃河可以把帶來的泥沙淤積於黃海邊。增添沿海土地靣積不用怕填滿之慮!同時要從根本上解決水土流失嚴重的產生根源。整個北邊塞地,長城沿線黃土高原沙漠;黃河流域兩岸多植防護林體系。絕不許再開墾農田耕地。黃河兩岸縱深幾十公里封閉強制實施綠化工程。嚴控水土再續流失。歷史上黃土高原黃河兩岸森林覆蓋率很好,由於地處邊塞兵家戰爭之地,歷代皇朝又多號召屯兵開墾就地解決軍糧草問題。千多年來開墾破壞過度,導致出現荒漠化。氣候變乾燥。一下大雨極易引發大水泥沙衝入河道中淤堵,成水災氾濫千里失收。黃河変成災難之河!根治黃河在今天我們這代完全可以實現。使黃河及華北地區河流重返山綠水清,恢復良好生態環境。一一黃河清則中華興!
劉衍泰
在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絕對不會讓黃河的泥沙把渤海灣填滿!
根治黃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任務!
要從以下七個方面根治黃河:第一是渠化渤海灣和黃河流域!
第二是在中上游綠化梯田化攔截水土,把全部水資源調往北部建設成耕地面積!
第三是把大西線南水北調擴大到每年一千兩百億立方米,把其中的四百億立方米清水從渭河進入黃河沖刷渠化後的黃河下游泥沙!
第四在渤海海峽築壩建設大型船閘,把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一是防地震在壩上建設成高速鐵路和公路!二是把每年節約下來的上千億方淡水資源支援內蒙古,把內蒙古變成綠水青山!
第五是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航運!
第六是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上千億方洪水從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調往華北取代中線和東線,降低調水成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