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的本質,是低成本把別人的創新迅速鋪開到市場的能力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創新有創新之道,遵循之,則企業生,杵逆之,則企業死。

企業因何創新?創新能帶來益處幾何?

諸位紛紛去創新,無非是看到了一些靠創新成為高富帥並賺了大錢的企業,諸如蘋果,谷歌,華為之列。

如果創新之企業,都在做賠本生意,花了大錢創新之後反而虧損甚至關門大吉,那麼股東還會同意再去創新嗎?那麼創新說到底還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

更進一步說,國家層面的基礎科研創新,也是為了在未來佔據市場制高點,直接獲取高額利潤或者建立政治軍事乃至文化等優勢來間接獲取利潤;其後才能用這些利潤,繼續投入新的創新乃至產業升級,只是國家財力雄厚,可以支持暫時無法轉化的基礎性創新。所以國家層面的支持創新,本質上依然是為了利潤,繼而提升綜合國力。

創新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沒有獲取利潤的創新,我們姑且稱之為暫時失敗的創新,說他暫時,是因為他也有可能像液晶技術一樣,發明幾十年後才被人大規模應用。但既然創新是前所未有,失敗就不可避免;然而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不可不提:那就是,綜合起見,如果成功的利潤不能覆蓋失敗的虧損,那麼創新就不可持續,發展也無法持續。

我們看下松下集團,其在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帶領下,曾經大創輝煌。其投入鉅額資金去研發和創新,被大家一度視為榜樣和楷模。松下在等離子顯示屏上有核心技術,重金打造了數條等離子電視生產線。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最終是液晶顯示技術勝出,松下押錯寶導致鉅額虧損了上百億美金,不得不關閉了所有的等離子生產線。繼而股票價格大跌,甚至一度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險些喪失了進一步創新的能力和動力。

由此我們就導出了創新的第一條定律:

創新第一定律: 創新是為了獲取利潤,也必須依存於利潤才能進一步創新。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直接,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是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時常有人忘記了這個初衷而如賭徒一樣不計成本的去創新而最終導致幻滅,所以逍遙君把他當做第一定律來列出。

進一步來問,創新為何能帶來利潤?創新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回到商業的基本原理來分析:如果你想要獲取超過市場平均的利潤,那麼你就必須擁有超過市場平均的優勢。如果你缺少優勢,你只能降到跟競爭對手一樣的價格甚至更低才行。

然而如果創新成功,你自然是掌握了一個獨門絕技;即使是門檻不太高的微創新和模式創新,如果你最先這麼做了,也立即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優勢,如果你又不犯大的錯誤,很有可能會迅速先把市場佔領。

而以上這些,其實都是核心競爭力的範疇。

如此,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手段良多,為何大家現在越來越強調創新了呢?逍遙君認為,當今世界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發達,科技進步,世界變得更加扁平化;以前一些靠信息不對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就能建立的核心競爭力,現在不如以前那麼管用了。

自此我們推導出了創新的第二條定律:

創新第二定律:創新的本質是獲取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好了,既然創新這麼好,大家紛紛創新就可以了,為何我們看到很多創新的創業公司紛紛倒閉,而江湖上有“山寨之王”美稱的騰訊卻越活越滋潤,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直逼微軟谷歌了呢,這不科學啊?

我們先回到第一點:創新既然需要服從於利潤,那麼就存在一個投資回報率的問題。那麼創新和山寨,到底哪個的投資回報率更高呢?

大部分人都會立即回答創新,其實不一定。逍遙君認為你這是隻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揍:在不少情況下,山寨的投資回報率更高,這是有他的經濟學原理的:

首先,創新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山寨由於省去了這部分投入,總體投資要低的多。

其次,創新投入了這麼大,風險其實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事實上創新失敗的可能性是極高的;而山寨呢,由於是複製已經證明成功了的創新,風險反而是很低的。

大家看到華為等公司靠創新到國際市場分了一杯羹,可是大家不能只見樹葉,不見森林。當年跟華為競爭的公司哪個不強調創新呢?但他們如今很多卻是傷痕累累甚至關門大吉,從整個行業來看,回報率並不見得有多高。

美國上世紀的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是個傳奇人物,他曾經做成功了兩件難事:第一他成為了世界首富,第二他長壽的活到了98歲,(其子也剛過百歲生日)。洛克菲勒有句名言:“打先鋒的賺不到錢。”因為打先鋒的就好比趟路,等你趟完了各個沼澤陷阱,經歷了九死一生,而你這時的精力和資源也幾乎用盡了。如果這時有別人跟上,最終摘果子的可不見得是趟路的人。

這其實也是騰訊成功的秘訣:跟隨戰略。

跟隨也不是隨便跟隨,騰訊的跟隨戰略,大部分情況下是對成功的應用型創新進行模式的跟隨。模式很難用專利來保護,你的車有四個輪子,我的車難道就不行了嗎?如果再加上一些小改動和微創新,挾上QQ超大的用戶規模,騰訊的新產品在一個已經證明是成功的道路上就能迅速做起來了。

跟隨戰略實現了低風險和高回報,騰訊的成功也證明這也是非常有效的套路。

那麼,像華為這樣走貿工技路子的,靠代理和山寨起家,但現在已經實現了局部領先,有些領域連思科和高通也都還沒研究出來,山寨無門了可如何是好呢?

沒辦法,既然沒有低投資低風險的山寨和跟隨戰略,那就只有選擇高投資高風險的創新了。

這個有點像我們學習知識的過程,我們學習牛頓三大定律,可能只需要半天時間;但是如果你出生在荒島上,即便是絕頂聰明,想要從頭推導這些定理出來也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

好在當你山寨無門,能夠開始創新的時候,你已經位於競爭的前列,沒有多少人跟你競爭了。所以雖然你失敗的可能很大,別人失敗的可能性比你更大。怎麼聽起來像是比爛了呢?事實確實就是這樣,但好在創新的時候,決定你風險的並不是你自己的創新失敗,這個因素對大家都存在,而是你的競爭對手是否比你更早突破。你一旦路子走對首先成功了,短時間內是毫無對手的,加上一定的專利保護,就能迅速獲得高額的利潤,並推動進一步創新拉大跟競爭對手的差距。

所以山寨和跟隨就好像是走平路,創新就是平路走到了頭,只能開始登山,平路走起來更快,但是登山可以看的更高。不過如果這邊明明有平路,你非要繞道往山上爬,就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了,逍遙君稱之為過早創新。

日本和德國製造,也都曾經是山寨和質量低劣的代名詞,他們當時去急於創新了嗎?可能有這個想法,但行動上他們還是繼續加快山寨,直到山寨的水平跟當時的英美一樣了,才開始去創新。

於是我們得出來了創新的第三條定律:

創新第三定律:創新講究時機,其和山寨有一個平衡點,沒有達到平衡點就去創新,投資回報率反而低。反之創新的回報率就高。

進入的時機不同,即使做的事情完全一樣,結果也會大有不同。

可能又要有人說了,好麼,我們如果技術領先了,開始創新了,甚至有朝一日超過歐美了,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歐美反過來,山寨我們怎麼辦?我們到紐約高法打官司,強龍也壓不過地頭蛇啊?

回到這個問題就需要進入了下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山寨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說了,山寨還用問嗎,不就是厚著臉皮拷貝照抄嗎?

問題是,照抄是否有那麼容易呢?非洲人工便宜,怎麼不見他們去山寨呢?

逍遙君認為,山寨的本質,是低成本把別人的創新迅速鋪開到市場的能力。

大家不要小看山寨這兩個條件:低成本,迅速鋪開,可不是一件比創新更容易的事,有時候甚至比創新更難。歐美的製造業已經大幅萎縮,想要迅速鋪開市場,有這個產能嗎?有這個全套的供應鏈嗎?有這麼多勤勞聰明又加班加點無怨言又不愛罷工的勞動力嗎?有大批量外貿的渠道和基礎設施嗎?電力和其他能源足夠嗎?要知道美國彼此隔離各自為政的脆弱電網,刮個颱風都曾經停電一個月,開蘋果代工廠的話豈不要虧慘了嗎?

答案是很多都沒有,至於像印度這種國家就更不用提了,基本的工業體系根本就還沒建立,全國連像樣的高速公路都沒有幾條。

那麼沒有這些條件的話,你拿什麼來山寨我呢,畢竟創新有時候拍拍腦袋還是可以想出來點子的。所以山寨也是競爭力,在工業化初期甚至是核心競爭力,雖然他被很多人所不齒。

那麼,創新是否可以跟山寨合於一體呢?

我們先回顧下山寨的本質:山寨的本質,是低成本把別人的創新迅速鋪開到市場的能力。那麼,如果你有了低成本把自己的創新迅速鋪開到市場的能力會如何呢?也就是說你自己創新完,又迅速低成本的把市場鋪開,那別人還有什麼必要去山寨你呢?即便山寨也山寨不過啊,這還真是好比練就了吸星大法,高低通吃,所向披靡了。

所以下面我們得出來了一條推論:

推論一:創新要與實體產業相結合,才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被山寨。

下面我們繼續推論,什麼情況下才會山無可寨呢?答案當然是等你已經實現了全球科技領先的時候了。那麼誰的科學技術目前在全球領先呢?當然是歐美髮達國家了。那麼歐美髮達國家,是否可以選擇我們說的投資回報率更高的山寨或者跟隨呢?答案當然是不行了,低成本和迅速兩條,他們都滿足不了啊!

那麼他們是否能夠創新和產業相結合練就吸星大法呢?有一部分是可以的,但是因為去工業化,很多產業是做不到了。

那麼歐美只能去搞搞創新了。

市場的力量,會教育和逼迫所有的人去順應市場。前面一段A股牛市,連賣香蕉的小販都在小車上擺了電腦看K線圖,有人強迫他去研究股票嗎?但他確實發憤鑽研,連做生意時候都在研究啊!

這就是市場的魔力。

同樣的,歐美高端的市場定位,決定了他們只有靠創新才最有錢賺,他們的人民,就自發的像賣水果的小販去關注股票一樣,去關注創新,自然就會在創新上出成果。

說到這裡,有很多人會表示不同意見,說歐美之所有有創新,是他們從小就有素質教育啊,他們長大了也是創新教育啊,中國的填鴨式教育完全沒法比啊!

逍遙君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假設這個賣香蕉的小販上學時候接受了超前教育,系統學習了股票知識,學的好不好姑且不論,到了這把年紀估計也全都忘光了。而最近的一個牛市,卻讓無數小販加各種大爺大媽都廢寢忘食的開始惡補股票知識了。顯然教育的推動力,遠遠趕不上市場的推動力。

歐美創新其實是基於歷史的科技沉澱,加上人工的高成本,想要賺大錢來維持他們的生活水平,只有創新一條路了。所以是經濟規律強迫他們去往高處走,就像經濟規律強迫發展中國家從山寨做起一樣。

歐美的中小學教育,據逍遙君所知曾經是非常嚴格的;但現如今推廣“素質教育”,居然連乘法口訣都取消了,下午兩三點就放學。導致很多成年人如果沒有計算器就答不出來4x6等於幾,首相卡梅倫前一段時間被問到8x9的基本乘法居然不敢作答,左顧而言他。

這樣的基礎教育,即使在某些地方確實有過人之處,但總體上怎麼能跟中國的相比呢?不久前的比薩(PISA)國際教育測試,結果讓大家大跌眼鏡啊:中國學生的各項素質是遙遙領先於歐美的同齡人啊!而基本的數學,閱讀,邏輯分析等能力,都是創新的基礎。

連英國人自己都意識到了他們基礎教育的不足,甚至最近從中國引進了5名教師來按中國的方式來教學,這個行動已經非常明顯的表明了西方社會對當今教育的反思。

至此我們得到了第二條推論,也是逍遙君認為的一個被廣泛誤讀的命題:

推論二:歐美創新多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國際產業的高端定位,而並非源自於創新教育。

當然教育也會根據當前社會的主流市場而做相應的調整,但歸根結底還是由市場所決定的。

總結

從經濟學原理上來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產業如果尚未達到需要創新的地步,硬去要創新反而是拔苗助長。非洲如果要工業化,首先引進的應該是中國的襯衣襪子等生產設備,你非要非洲人民全力去創新,研究工業4.0,恐怕是經濟只會更加倒退。

創新也不是萬靈藥,如果有人做企業言必稱創新,甚至把創新當做宗教去信仰,有朝一日他很可能會像堂吉訶德一樣騎馬持矛,被這個信仰捲入滾滾的風車。

另外,本文主要談商業創新,個體和學術等創新很多跟求知慾和興趣愛好等因素相關,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山寨的本質,是低成本把別人的創新迅速鋪開到市場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