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招商!茶飲零售成“山寨”新目標

假招商!茶飲零售成“山寨”新目標

疫情加速餐飲品牌登陸線上,尤其茶飲品牌佈局迅速。不過茶飲品牌也成為一些“投機者”的新目標。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發現,被周杰倫MV帶火的網紅茶飲品牌麥吉machi machi(以下簡稱“麥吉奶茶”)和臺灣網紅茶飲品牌老虎堂TIGER ·SUGAR(以下簡稱“老虎堂”)發出了即飲瓶裝飲招地區代理的信息。本以為是佈局新零售渠道的信號,但隨後記者發現此舉並非出自麥吉奶茶和老虎堂品牌。

茶飲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後,各家都在尋找流量新出口。探索過程中出現被山寨、被侵權的窘境。尤其像麥吉奶茶、老虎堂這類品牌在商標處於註冊尚未完成的階段,更容易被山寨行徑打亂髮展節奏。

茶飲再遭另類山寨

“被山寨”一直是茶飲品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擾之一。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一則招商信息上了解到,兩大網紅茶飲品牌麥吉奶茶和老虎堂推出了瓶裝系列奶茶,同時在各地區招代理商。根據招商廣告顯示,麥吉奶茶和老虎堂分別包含兩種口味,淨含量350克。其中,麥吉奶茶目前在廣東地區已經上市,零售價6元。

假招商!茶饮零售成“山寨”新目标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上述產品是由上海達橙實業有限公司推出,然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天眼查看到,這家公司與麥吉奶茶和老虎堂所屬公司並無關係。不過從推出的即飲瓶裝產品的包裝、標識、產品名稱等方面來看,與目前市場上的麥吉奶茶和老虎堂極為相似。隨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招商負責人劉經理,劉經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產品是由麥吉奶茶和老虎堂公司進行正規授權的。

本以為茶飲品牌正在開始與食品企業合作加速零售化佈局,但隨後的調查卻讓這看似“正規”的招商迎來反轉。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聯繫了麥吉奶茶和老虎堂在大陸地區的運營公司上海麻吉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虎虎生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對於上海達橙實業有限公司推出的即飲瓶裝產品,兩個品牌的大陸運營公司表示並未與該公司進行授權合作,此產品為山寨產品,已開始進行打假工作。

實際上,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商標網上了解到,目前麥吉奶茶、老虎堂在大陸地區的商標註冊還未全部完成,這也成為被山寨的重要因素之一。

麥吉奶茶相關負責人表示,出現上述山寨產品主要由於一些快招公司看準商機,試圖賺快錢,對於品牌來說有很大的傷害。目前麥吉奶茶大陸地區運營公司上海麻吉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大陸地區以獨佔經營許可的方式已經享有第21類、第30類、第32類、第43類的圖形商標。

擴張商機遇“山寨”

無獨有偶,如今市場上的鹿角巷杯裝衝飲奶茶也並非網紅茶飲品牌鹿角巷所推產品,然而從產品名稱、商標、包裝等方面來看卻極為相似。由於茶飲市場如今的火爆,不少茶飲品牌出現各式被山寨的現象,尤其對於麥吉奶茶、老虎堂這類商標處於註冊尚未全部完成的階段,更容易被鑽“空子”。

同時,這類即飲茶飲產品不斷湧現與如今茶飲市場零售化趨勢有分不開的關係。如今,不少茶飲品牌開始在零售領域探索,包含品類、場景、渠道等。前不久,喜茶、奈雪的茶上線天貓,進行新零售的渠道拓展。

另外,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名人馬東創辦的茶飲品牌謝謝茶謝謝包即將推出“即飲裝奶茶”,分為瓶裝和袋裝版,其中袋裝版保質期長達半年。上市後,將在門店、微店、淘寶等渠道銷售。根據謝謝茶謝謝包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產品本按正常的節奏在6月份左右上市,但由於疫情的原因加快了節奏。

假招商!茶饮零售成“山寨”新目标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從目前趨勢來看,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於現製茶飲,而瓶裝飲品的發展空間並不是很廣闊。但是,隨著知名茶飲品牌的多維度發展佈局,也讓一些公司看到了“商機”。利用這些知名品牌的身份推出一些相關產品,從而來吸引正牌品牌的忠誠客戶。

品牌保護漏洞

餐飲行業一直是山寨、仿冒、搶注商標等事件的重災區,近些年發展勢頭迅猛的茶飲市場由於產品門檻較低等原因,被山寨的情況更為嚴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隨著整個茶飲市場進入了紅海以及高競爭的階段之後,對於茶飲品牌來說在品牌、服務體系、粉絲黏性等方面迎來了新的挑戰。因此,不少品牌開始進行多方位的探索,尋求新的增長點。然而,在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被山寨”的現象,這也需要企業防患於未然。

對於被推出的非正品即飲瓶裝產品來說,企業無論是否涉及於該領域,都應該提前做好防禦措施。在賴陽看來,對於企業來說,要做好前置的防禦性的商標註冊,包括跨領域的全品類商標、近似的商標和logo的名稱都要做保護性註冊,避免其他人在其他品類裡搶注商標。或者另外,國家應不斷優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繼續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

正尚律和律師集團維權部總經理楊雪芬曾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商標從提出申請到最後註冊成功,期間需要近一年的時間,如果這期間品牌突然走紅,就很容易出現被仿冒、被山寨的情況。對此,餐飲企業在開設門店之前最好先完成商標註冊的流程,獲得該商標的使用權,這樣市場上如果出現同商標或者相似商標的仿冒品牌,那麼這些仿冒品牌就構成了侵權行為,可以將之訴諸法庭。但如果品牌還未擁有自身的商標,那麼這期間該商標不歸任何一方所有,如果一家企業買下一個商標,這種行為卻不構成侵權,這會讓被仿冒品牌後期的維權工作陷入被動。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郭繽璐/文 圖片來源:招商信息、微店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