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要了皇帝性命的“反詩”

(以下為個人觀點,歡迎交流、點贊、吐槽,如果您覺得還有意思,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一首要了皇帝性命的“反詩”

說起題反詩,大家都知道那可是大逆不道的大罪,自己性命不保不說,全家全族身家都堪虞。歷史上最有名的反詩當屬黃巢的那首《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真個是霸氣側漏!

還有就是宋江在潯陽樓題的那句“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樣的反詩都是失意落魄者發洩心中不滿的語言,有點類似今天的吐槽,一般都是底層向高層傳達不滿的一種方式。為什要說一般呢,因為這裡還是有個例外,就是皇帝也有題反詩的時候。貴為天子,萬人之上,九五至尊,怎麼會題反詩,反誰呢?歷史就是這麼有趣,當皇帝之上還有更有權勢的人時,皇帝也會題反詩。這位皇帝就是曹操的曾孫曹髦。

曹髦(241年11月-260年6月)字彥士,豫州沛國譙縣人,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立曹髦為新君。

曹髦上臺時,司馬家族經過父子兩代人的不懈鑽營,不僅掌握了魏國的核心權力,而且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權勢熏天,皇權已然旁落,天子變成一個遮羞的花布。可偏偏曹髦又是一個年輕有為的皇帝,長期被司馬家族壓制,一腔熱血沒處釋放,不甘心的心理掛在臉上。公元259年,有謠言說有人曾看見蘭陵井中有一條黃龍出現,大家都認為是不祥之兆。龍不應是井中之物,龍困井中自然就放不開手腳,小皇帝於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由得詩情大發,便作了一首《潛龍詩》。內容是這樣的:

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

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

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大意是感嘆龍受困於深淵之中,上不能入雲霄,下不能見到大地,捲曲於井底,忍受泥鰍黃鱔之類在面前亂舞,不能不收斂鋒芒,這不是跟自己一樣嘛。

知道要收斂鋒芒很好,可你不能拿出來到處宣傳呀。低調的人會到處宣傳自己很低調嗎?更何況,詩中還把司馬家族比喻成在自己面前亂舞的泥鰍黃鱔,這不是赤裸裸的羞辱又是什麼。對待比自己強大的人,不僅不收斂鋒芒,還當眾打臉,這無異於自尋死路。所以此詩一出,曹髦的結局也就基本確定了。

不過司馬家族畢竟是百年老店,做起事來手段老辣,非小皇帝可比。皇帝雖然只是一塊可有可無的花布,但畢竟可以遮羞,所以不能由自己親自拿下。司馬昭的辦法就是逼你就範。“反詩”事件後,司馬昭在各種場合都不給曹髦好臉色看,甚至在朝堂上大聲呵斥皇帝,完全不給面子。下面個個大臣要麼噤若寒蟬,要麼乾脆站在司馬昭一邊。面對這樣的局勢,司馬昭與曹髦之間最後的窗戶紙算是捅破了。曹髦畢竟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很容易衝動,決定先下手為強。260年的4月,皇帝曹髦親率僕從百餘人,駕車輦殺奔司馬昭府邸,準備除奸。毫無經驗的皇帝帶著些許沒有戰鬥經驗的僕從,對陣威震天下的帝國軍隊統帥!司馬昭笑了…結局很簡單,司馬昭親信賈充指嘍囉成濟一刀結果了小皇帝的性命!

陳壽在他的《三國志》裡評價曹髦說:“高貴公才慧夙成,好問尚辭,蓋亦文帝之風也;然輕躁忿肆,自蹈大禍。”一個年輕的皇帝,一個有才的皇帝,因為一首詩而丟掉了性命。輕躁岔肆,自蹈大禍——衝動是魔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