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博士畢業,進二本高校(有安家費)就職好還是進省級單位做公務員好?

日月之光168


42歲博士畢業,應該是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繼續上的博士生。如果原來是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即使是脫產上的博士生,工齡也是續算的,甚至上的時候就是和當地簽訂的三方協議,承諾畢業後回原單位或者原地區上班,當地發給除績效性工資及獎金以外的工資、福利、補貼,甚至還提供食宿費、學費等方面的報銷。如果畢業後如約回原地上班,不僅會因為學歷優勢,很快得到提拔晉升,或者職稱方面的優待,而且如果想在原地其他部門工作,也會很容易。甚至省市相關機構看中後,也可能被公選或者遴選,不管是對方單位主動,還是個人主動申請,只要不出省、市範圍,這種情況都不算是違約。

如果以前沒有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經歷,是在私企工作,讀博的時候,也沒有和任何機構簽訂三方協議。博士畢業後,重新就業,在二本高校和省級單位公務員之間選擇,則又是另一回事。選擇在省級機關做公務員,進去就是正科級待遇,如果套改“職級並行”,職務和級別一致,套改為二級主任科員,兩年後晉升一級主任科員,四年即有資格晉升副處級,也才46歲,50歲前上處級幹部,也是很有前途的。省級部門起點高,級別高,年齡也不是要求那麼死,即使是42歲就業,由於博士起點高,也不算多麼晚。當然,如果仕途不順,或者沒有對口的專業,工作和自己的發展沒有對應,單純靠職級並行,雖然能晉升處級以上幹部,但和自己的博士專業沒有關係,也不算一份好工作。

如果不選擇公務員,去二本高校任教,42歲無論是在職稱,還是在管理崗位發展,都有更大的概率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在有限的十幾二十年中,發揮自己的所學所識,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高校人才引進,還有安家費,解決了後顧之憂。專業技術人員隨著職稱的晉升,工資收入也高,生活優渥,工作環境好,很有吸引力。


公事吧


首先恭喜題主博士畢業,並且有很好的工作可供選擇。在做出選擇之前,想和題主說一下我身邊博士畢業後的選擇。我的同門有3個人讀博,一女兩男,今年畢業,都是人大博士,最大的今年32,最小的29歲,其中兩人回母校(一本),29歲的男生去了重慶一所二本院l校,因為工資待遇好於母校。

十一回母校聚會時,我問他們,怎麼不考公務員啊,還能留在北京呢?

“大師姐”和我說,畢業前也糾結過,要不要回母校,本科、研究生一直在同一所學校,好不容易博士畢業了,還要不要回來。糾結再三,還是選擇回學校,喜歡上上課、帶帶學生的工作,和年輕人在一起感覺自己也一直年輕,而且學校是自己熟悉的環境和老師,相處起來也會很愉快的。有句話說得好“千金難買寒暑假”,自己也老大不小,工作穩定後也要要寶寶了,學校氛圍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更好。

念哥也選擇了回母校,他說自己是農村的孩子,考公務員、走仕途自己不是沒想過,但考上公務員也要自己解決住房,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而回母校,有安家費,先解決自己住房問題,自己喜歡搞學術、做研究,高校更適合自己。

“鵬哥”當時是會計班唯一的男生,雖然最小,我們也喜歡叫他鵬哥。鵬哥家庭條件優越,因為工作還和家人鬧的不愉快,父母希望他能在北京找個工作,但鵬哥卻要去南方的高校當老師,理由是老師賺得多,除了工資還有科研經費,除此之外還可以去企業兼職。自己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聽從父母安排,工作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三個人只是個例,選擇高校還是公務員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題主在體制內沒有親朋好友提拔,我個人認為題主還是選擇高校。我們單位最年輕的副職88年,今年31歲,題主42歲進體制內,想要做官有點太晚。雖然高校科研壓力也很大,評職稱、評教授,但總比公務員的環境要還很多,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去高校當老師。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


葉子默


要是我,毫不猶豫進高校,有寒暑假,工資比公務員高。

我給我孩子灌輸的思想:如果能考取985工科,本科畢業出國讀碩士,回國再讀博士,到大學教書。一是有寒暑假,二是當大學老師你可以發展你的愛好也有響應的資源,可以為自己活著。

我愛人早些年想考博(27歲行政正科時,組織政工)轉院校,我同意了我岳父不同意。她性格溫和內向,愛旅遊看書,在機關經常加班寫材料、開會、協調關係感覺很疲憊。後來慢慢適應也就幹到現在。

我表姐,讀研後在二本教書(早些年碩士還能進二本),表姐夫在大專教書。倆人悠閒的很,工資比公務員高,好讓人羨慕啊。當時校招時我表姐可以進設計院(省直事業單位)的。她就想清閒。


越野湘子哥


如果你希望當官可以試試。我們大學電工課程教授,本科浙江大學畢業,15年後又去讀博士,碩博連讀5年。2008年來我們學校任教。學校除了安家費還給了120平的一套房子。大學教學任務比較輕鬆。那才叫過日子呢 毫無壓力。


陳塘關三少


42歲博士畢業,建議去二本高校就職比省級單位公務員要好。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從職業發展空間來看。42歲的年齡進入公務員隊伍的話,雖然上班能夠享受正科級工資待遇,但實際上還是科員級別。而公務員一般是20多歲上班,至少30歲左右提拔為副科,這樣才有進步的空間,進步可能才會大。在省級單位,42歲應該至少做到處級,將來才有進步可能性。而在高校的話,博士學歷就業就可以評較高的職稱,不必從初級職稱開始,將來職業發展空間會比公務員要好。

二、從工資收入來看。省級單位應該在省會城市,這裡的工資相對來說,公務員屬於相對較低的工資水平。雖然題主博士畢業,一上班就可以直接享受正科級工資待遇,這樣的工資在省會城市也相對屬於較低的。如果買房安家的話,除非之前有積蓄,或者是靠父母,不然很難。而高校有安家費這樣的待遇,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買房,再加上高校的工資,平均來說比公務員要高。

三、從工作內容來看。題主是博士,所學專業方向應該比較深,有這樣的研究經歷,建議去大學教書或者從事科研項目,這樣能繼續從事自己所學和研究的專業方向。如果去省級公務員單位的話,進入公務員隊伍,那麼你所學的專業知識對公務員的工作用處不大。公務員崗位一般不需要特別專業的技能,主要需要的是處理事務能力、協調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公文寫作能力等。

綜上所述,題主無論是從所學專業的應用角度,還是從工資以及將來職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都是選擇二本院校比較好。

獨善者眾也,1年創業、2年企業、7年體制內工作經歷,專注分享職場成長策略,解答體制內外工作困惑。歡迎留言或加關注,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獨善者眾也


首先恭喜題主博士畢業,在42歲拿下了人類史上的最高學歷,這股毅力和衝勁兒可見一斑,到底是二本高校當老師或是今省級單位做公務員,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拍腦袋就決定!

選擇省屬事業單位的公務員:

或許有人會說風涼話:“您都這歲數才博士畢業,老老實實找個二本高校混混得了,別瞎折騰”,歲數是開始的條件之一,但絕非必要條件,說說一些進入事業單位所需的必要人脈資源:

1,在該省級事業單位有父親、岳父或者現任導師的門生故吏,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只要有能力、有魄力、有背景,縱然年齡所限,無法身居高位,但努努力,科級是可以爭取到的,題主博士已經畢業,如有上此類資源不要浪費。

2,考博前已經在該事業單位幹了十餘年,當年因為學歷、能力問題無法晉升,因此脫產攻讀博士學位,現在學成歸來,自當發揮更大的作用,扛起更大的責任。

3,上述條件都沒有,但有原來的同事、同學在該事業單位或近似的事業單位。人生四大鐵: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這類資源一定要用起來 ,大家互通有無之下,很多事情就可以辦的水到渠成。

如果沒有任何人脈資源,進入事業單位的前路有可能會“一入候門深似海”,要從所在的具體崗位入手,爭取做到:

a,崗位自身,職級儘量高、對歲數要求有下限(如,有的崗位限制歲數範圍為35~45歲);

b,業務方面,博士研究方向與崗位無縫對接,上手快,出業績也快;

c,其他的因素,42歲進入事業單位,單純從起步來講,已經晚了別人一大塊,可能自己的頂頭上司要比自己小不少,這個時候先要調整狀態、再調整心態,多請示、勤彙報,儘量團結周邊的同事,不要因為年級而對同事、上級有所慢待!

另外,對事業單位的薪水不要期待太高!

選擇去二本高校當老師:

1,二本高校的好處:一年寒暑雙假,可以不用坐班、博士安家費、配套科研經費、解決愛人及子女問題等。

2,二本高校的不足:科研氣氛不足、科技基礎較弱、科研平臺較差、配套研究經費有時不給力、安家費一拖再拖。

3,二本高校引進博士肯定是為了提升相關學科的科研軟硬實力,因此題主要做好工作量較大的心裡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二本高校在申請國基面上項目上通過概率是個問題(過了35歲青基肯定沒戲),但可以考慮申一些本省、市的科研項目或企業的橫向項目來彌補,這就要看題主的科研實力了。

上面寫的還是不夠全面,建議題主兩個地方都跑跑,具體瞭解一下未來的工作環境以及具體的工作內容,編制和崗位一定要確定,千萬別去不給編制的地方,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


CiCimaspace


42歲的博士畢業生,稱得上是不懈奮鬥的典範,必然是克服了無數困難和阻礙才走下來的。面對人生的關鍵一步,是選擇到省直機關當公務員好,還是進二本高校做老師好?我的建議是,果斷選擇進高校吧,走教學科研和職稱晉升之路更適合自己。

其一,從政當官年齡是個寶,42歲進行政機關為時已晚。

雖然省直機關平臺不低,但其公務員提拔職務和晉升職級也非易事。42歲進入公務員隊伍,就算有博士學歷,也要試用滿一年即43歲才能任職定級為二級主任科員,再過兩年即45歲才能晉升一級主任科員,之後受處級職務和職級職數限制,到點就提拔或晉升基本不可能,四五年提拔一級是常態,絕大多數省直機關公務員只能以一級調研員或二級調研員退休。所以從政當官之路並不好走,更別說省直機關的處級幹部也只有建議權而無拍板權,權力其實有限。

其二,在行政機關高學歷並無明顯優勢,也難體現博士生價值。

對於博士生公務員,領導和同事既高度關注,又寄予厚望,工作中稍有不足,還容易被放大,反而不利。不可否認,博士生搞科研、寫論文很在行,但機關公文並不需要太多高深理論,除了要求文字功底紮實外,更考驗公務員個人的政治理論水平、政策法規熟悉程度和對實際情況的瞭解掌握,偏重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指導性。在這方面,新進機關的博士生不如本科生、碩士生也不足為奇,但領導和同事並不會這麼看,總覺得博士生連材料都寫不好就是高分低能的表現。

我單位就有好幾位全日制博士,理論思維較強,實踐經驗不足,研究問題、撰寫材料有理論高度而無實踐深度和指導價值,寫出來的材料經常不被領導認可,自己也感覺很失落,平身所學無用武之地,單位需要的自己又不擅長,最後有兩人不得不黯然辭職。

博士生進高校更為有利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高校平臺夠大,走職稱晉升之路更有優勢。

博士生進高校屬於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從教三年後就可參評副教授,關鍵指標就是科研項目和學術論文。而這些無疑是博士生的強項,下番苦功夫就有很大概率如願以償,不像行政機關提拔晉升主要是領導說了算,缺乏可量化、可比較的硬指標。再者,高校處級職位不少,取得副高以上職稱後,還可“教而優則仕”,轉為行政管理崗也不難,可以較快晉升到副處職位。

二是高校工資收入更高,幸福生活更有保障。

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由省財政保障,副教授可拿到副處級公務員的基本工資,學校自籌部分又往往比同級別公務員拿到手的津補貼、績效考核獎還要高。此外,高校教師還有科研項目經費、外出講學課酬、稿費等額外收入,總數算下來比拿死工資的公務員只高不低,高品質生活質量更有保障。更何況,二本高校還能提供數額不低的安家費,這樣的福利如進省直機關就莫想了。

三是進高校更能實現個人價值,名利雙收更易實現。

在省直機關公文材料寫得再好,名利也是歸於單位和領導。進高校則不然,從教培育大學生,享有的是桃李滿天下的讚譽;做研究、發論文,自己才是第一署名人,名和利皆不會旁落,更能彰顯自身價值。

高校教師工作自由度高,不用朝九晚五坐班,有課去上課,有會去開會,其餘時間安坐家中做學問也無妨,更利於兼顧公事與私事。每年還有外人豔羨不已的寒暑假,探親訪友、旅遊觀光說走就能走,更非公務員可比。

歡迎關注職場李論,更多職場思悟解析,期待與您分享!


職場李論


四十二歲博士畢業,讓我想到了范進中舉!傾半世之力終於看到了曙光,恭喜你!

依敞人之見,官場上不僅考驗你的智商更要看你的情商,而你書生氣太重,不宜在仕途發展,去高校既解決了你的居住環境,更能發揮你的科研特長,其他還可以接項目,收入不菲。既沒有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也無須太多的迎來送往,一生清靜,快活逍遙,何樂而不為呢!


用戶桃花源記686


題主所說的42歲博士畢業肯定不是初次體制內就業吧,如果是初次就業,以42歲高齡還能進入省級單位做公務員,我只有兩個字,佩服!

另外一種可能,題主42歲,博士學歷,現在正在糾結進入高校還是繼續從事公務員工作。我的建議是進入高校工作。

①能進入高校工作,證明你的專業是十分過硬的。如果僅進入省級機關做一名普通的公務員,總覺得有點大材小用。如果能進入高校,以你的專業知識為國家培養大量的人才的話,官場上可能少了一位官僚,但國家則多了一位大師。

②進入高校工作,發展前景未必比體制內差。既然糾結進入高校還是繼續在體制內工作,我想題主現在體制內的級別不會太高吧。在高校,如果你的學術能力突出,副教授,教授也不在話下。而且高校有著比體制內更為寬鬆的環境,即使想跳槽到其他高校,也比體制內容易的多。

③待遇未必比體制內差。既然高校有安家費,說明你是高校急需的人才。公務員收入只是固定的工資和獎金,而高校教師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科研任務外,還可以外出進行授課。以我所在的地區為例,聘請高級職稱的專業人才授課,每課時的授課費高達1000元。而且高校教授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行業,遠非公務員所比擬。

當然你的選擇也會涉及到家庭等其他的因素,希望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能給你一點幫助。


機關工作實用技能


42歲的博士,畢業後該去當公務員呢還是到大學當老師呢?很是糾結吧。實際上,你分析分析你的長處與短板,再看看到機構還是高校,哪一個地方能把你的長處發揮到極致,那你就去那裡,才可能如魚得水。依我所見,機構幹部不大適合你。原因很簡單,你在機關單位裡有根子靠山嗎?一定沒有,要不然你不會換了那麼多的工作。機關裡,如不見底的深潭,難以摸透。而且才能又未必有用。你到那裡,或許會碰得頭破血流,何苦呢。到大學當老師,你有那些年輕博士所沒有的豐富的經歷和各種歷練。你當過老師,講述知識,你是內行, 會受學生喜歡。搞科研,你閱歷豐富,但不如年輕博士的思想像天馬行空那樣異想天開,各有利弊。總之,到大學,你可以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看看,怎麼樣,拿準主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