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1882年4月5日】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别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桃源县上坊村(今渔父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自幼爱好武术,就读乡塾,天资聪颖。1894年(12岁),他闻甲午战争失败,痛哭流涕赋诗:“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立誓长大“文不借笔,武不借刀”。

1899年(17岁),宋教仁入漳江书院读书,受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思潮激励,萌发了“实行革命,推翻专制皇帝,建立一个民众作主之新国家”的想法。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社会动荡不安。唐才常等人在上海成立勤王救国的自立军,依照江湖秘密会党的组织形式建立起富有山堂,在长江流域接纳会党、扩充组织。

宋教仁参加,并成为富有山堂的骨干成员。自立军遭到镇压后,宋教仁躲回老家,遭到清军三次追捕。清军把宋家团团包围,宋教仁翻山越岭,在一个渡口得到渔民的帮助,渡到对岸成功逃脱。所以,后来他在上海《民立报》担任主笔时,署名“渔父”。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1905年,华兴会部分领导人在日本留影,前左一为黄兴,左四为宋教仁)

1902年(20岁),宋教仁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文华普通中学堂。在武汉期间,宋教仁常议论时政,决定"实行革命,推翻帝制",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1903年(21岁),宋教仁与从日本回国的湖南同乡黄兴结为密友,随后在长沙成立华兴会,宋教仁任副会长。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1904年,华兴会起义失败,宋教仁逃亡日本,入读日本法政大学。1905年7月,他结识孙中山,共同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他在东京创立《民报》,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在日本期间,他翻译了《日本宪法》、《美国制度概要》等十多部有关国家制度和法律的著作,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方面屈指可数的理论家,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1911年4月(29岁),黄花岗起义失败,同盟会的军心极大动摇。宋教仁进行深刻反思,提出革命三策:效仿法国大革命,直接占领北京,号令全国,实行中央革命,此为上策;在长江流域,各树潜力,同时并举,创立政府,然后北伐,此为中策;在边陲各省起义,此为下策。

经过分析,大家认为中策可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宋教仁与从海外归国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召开会议。当时,孙中山主张总统制,效仿美国;而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他认为:“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地方对中央的约束大,而中国是中央集权,又有两千年的帝制传统,国情有别。”

最后经黄兴调解,决定采纳总统制,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两个月后,孙中山被迫让位于袁世凯。为限制袁世凯,孙中山在南京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采纳了宋教仁主张的内阁制。

1912年8月25日,在袁世凯政府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征得孙中山、黄兴同意后,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促进会合并,正式成立了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

在随后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大获全胜,在众议院的596个议席中,国民党独得269个;在参议院的274个议席中,国民党独得123个。

袁世凯为了拉拢宋教仁,派人送去一套价值3000元的西服和一张50万元支票,并表示如不够还可增加。宋教仁坚决拒收,回信写道:“惠赐五十万元,实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读自娱,有钱亦无用处。原票奉壁。”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1912年4月29日,参议院在北京象坊桥前资政院旧址举行开院仪式)

1913年3月20日晚,应袁世凯急电相邀,宋教仁上海火车站被枪手近距离射击。两日后,宋教仁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31岁。

宋教仁遇难,举国震惊,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尽快缉拿凶手。特别是黄兴、陈其美等同仁志士,更是怒发冲冠,发誓报仇雪恨。

孙中山写下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的遗像)

究竟是谁杀了宋教仁?

直接凶手是流氓兵痞武士英,案发3天后被捕。4月24日,被毒杀于狱中。

证据显示,上海的青帮头子应桂馨策划了暗杀。应桂馨在1914年1月19日,在津京快车上遇刺身亡。

而应桂馨与内务部秘书洪述祖相识,并有密电来往。洪述祖的背后,便是国务总理赵秉钧和袁世凯。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真相画报》刊登《谋杀宋教仁先生之关系者》)

赵秉钧成了刺杀宋教仁的最大嫌疑人,引咎辞职。然而,赵秉钧与宋教仁本是至友,并无冲突。1914年2月26日,赵秉钧在天津督署内,突然七窍流血而死,从而死无对证。

孙中山把矛头直指袁世凯,随后领导爆发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但很快,"二次革命"失败了。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死后,1913年3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上海商讨反袁问题)

早在辛亥革命前,同盟会发生过两次倒孙风潮,宋教仁都没有站在孙中山一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与孙中山更是处处相反,矛盾尖锐。

上海是孙中山铁杆陈其美势力的大本营。刺杀发生在上海,而且和一般案件悬而未破不同,该案的破获出乎意料的顺利,几乎要用难以置信来形容。仅仅3天,就抓获了凶手武士英,并起获了应桂馨的密电。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应桂馨向洪述祖报告任务已完成的密电)

而凶手武士英,竟在监狱神秘死亡。当时看守武士英的是沪军六十一团,是国民党人黄郛的部队。而陈其美和黄郛是拜把子兄弟。这一切不禁使人非常怀疑陈其美。

但是陈其美和宋教仁也颇有交情,宋教仁被刺时,陈其美就在身边。事后,陈其美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陈其美是幕后黑手。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虽然杀死宋教仁的凶手,没有着落,但中国的历史却因此改变。

1915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恢复君主立宪制,随后闹剧一场,退位去世。而宋教仁的期望,最终也成为泡影。

宋教仁小传:中国宪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将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墓,在今上海闸北公园内)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91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26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