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都是實體店幹倒電商,而中國電商幹掉實體店呢?

三日薑糖


這很簡單,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移動支付。對於國外還很抗拒的事情,在國內卻有要轉變成無現金社會的趨勢。

在國外,外國人比較注重契約精神,做事雖然談不上死板,但也沒有那麼變通。國外近20年的交易更加傾向、依賴於銀行轉賬以及信用卡付款,他們雖然聽說過中國的移動支付,但卻沒有選擇接受。

國外的實體店幹倒電商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其配套設備不夠完善,比如交通、物流,這些在中國已經成為完整的生態鏈,但在國外,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國外地廣人稀,運維的成本往往大於商品的本身價值,這就給予了實體店一定的發展機會,即地域式、壟斷式經營。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移動支付的出現縮短了用戶與商家的距離,雖然國內使用的很便利,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了,但這並不能直接抹殺移動支付為我國的經濟帶來的好處。國內的電商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沒有移動支付,中國的電商也不可能發展這麼快。


實體店老王


說起實體店,我前幾天去人名廣場會朋友,沒有拿包,朋友買東西不好拿我幫她拿個購物袋,沒牌子的。在來福士上面,朋友看見卡西歐,說我買的就是卡西歐,他們有紅色手錶,你要不要看看,我一看是一個很小的櫃檯,而且我不準備買卡西歐,但是我想買紅色的,於是就停下腳步讓店員拿紅色給我看看,結構她根本愛搭不理,本來可以不試,我心情不好,硬讓她拿出來我試試。這就是部分實體店的服務態度,在上海既然我到奢飾品區逛了,別管我穿什麼,拿什麼,有沒有化很誇張的妝,遇到喜歡的幾千塊的東西購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很多營業員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做服務,我也是佩服的。

其他的實體店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現在除了衣服,和化妝品我基本上網上買,方便,省心。


阿萍說養生


主要是價格吧!去實體店看看,哪個件衣服鞋子不是要幹掉半個月生活費的?中國人整體收入水平偏低,大部分實際上還處於溫飽上面一點點而已,買這麼貴的產品怎麼可能下得去手。以前沒得選的時候咬咬牙以後也就認了,有了電商之後,多了一條選擇渠道,肯定是選價格低的去買!

我記得我上大學那個時候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600塊錢,扣除吃飯300塊,每個月也就剩個200多。然後班裡再組織個活動啥的也沒剩多少錢了,買衣服都是買那種淘寶15塊一件的T恤或者19塊一條的褲子,鞋子也是買幾十塊的那種,全身上下不過百。去實體店行麼?我們當時的同學們去實體店都是隻看不買的,過過眼癮。

工作之後,第一份工作是2000塊每月,但是工作之後各種花銷更多了,房租水電費還有時不時來的同學結婚(畢業那會特別多)。反正手裡經常是沒錢的,月初還能吃點好的,月末經常得吃泡麵。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拼夕夕會火,有句話說得好,明知那是假的,但是我也就有能買假貨的錢。所以,收入才是大問題!在溫飽邊沿,花前月下是奢侈的。誰要有個千兒八百萬,也可以買兩輛寶馬,開一輛砸一輛。


優己


電商擊倒實體店這只是暫時的,真正的源頭在虛高的房地產,它不但擊倒了實體店還擊倒了很多實體產業經濟。電商在中國是一個新潮行業,國人喜新鮮愛跟潮流這是現狀。但是電商的產品與實質有很大的不符,水果不鮮損壞果比比皆是,服飾色差與尺碼不合體等等,讓消費者越來越反應強烈。去電商評價欄差評達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可見消費者對電商已經慢慢失去信心。而反觀實體店現在都是購物休閒娛樂吃喝一站式,讓顧客即可買得放心,玩得開心。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實體店最終才是贏家。實體店擊倒電商(跟國外一樣)只是三五年之內的事情,我們可以走著瞧。


不做劇情中人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另外一個就是外國,對吧?外國究竟是指的哪個國家呢?世界那麼大,每個國家的情況都千差萬別,很難一概而論。不過我猜題主的潛意識裡,這個外國其實是已經有所指的,美帝對吧?那就拿美帝來說吧,也就它能跟中國的情況大概對等起來了。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以我的觀點,主要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二是人力成本的不同,三是市場容量的不同。

第一,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造成中美兩國在電商起步階段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像亞馬遜一出道,面前站著的就是沃爾瑪這樣的巨人,量級完全不一樣,而且人家在美帝市場都存在多少年了,周樹人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沃爾瑪與美帝人民的關係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原本只是買東西和賣東西的關係,處著處著就處出感情了,處成了一種文化,一個傳統,儼然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一個陽光燦爛的週末清晨,爹地戴著副太陽眼鏡,踢著人字拖,在後面慢悠悠走著,在一旁媽咪拖著一個剛學會走路不久的小女孩,一頭長長金髮的小男孩推著一輛購物車衝在最前面......據說有一個調查發現,美帝人民很享受這樣的購物過程,顯然,這種購物體驗是電商購物暫時無法提供的。行為學上不是有一個說法嗎?一旦人的消費習慣養成,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改變的。反觀中國,電商剛起步那會就沒這種問題,大家的消費觀念就是一張白紙,任你寫上什麼東西。所以,當淘寶將當初唯一有點威脅的亞馬遜KO了之後,基本就是“為所欲為”了。因為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給了中國電商彎道超車的機會。

第二,人力成本的不同,我覺得是決定電商能在中國突飛猛進,生根發芽的核心原因。電商是很依賴快遞的行業,如果沒有那些不分白天黑夜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中國電商的發展就不可能能這麼快。這兩年,阿里從馬總到他們的公關軟文,無一例外都在強調他們“阿里雲”的牛X,意思無非是想跟外界說,“看,咱們阿里可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我也不否認阿里在IT技術方面的牛X,但是,“快遞小哥”同樣功不可沒。道理很簡單,“高科技”亞馬遜沒有嗎?他沒有的是“快遞小哥”,他們有的是“快遞大爺”,他們送快遞的員工可做不到中國“快遞小哥”那樣不分白天黑夜的穿梭,他們要的是工資不菲,休假福利要到位,我保證亞馬遜發夢都羨慕他的對手阿里有這樣一幫人在幫他打天下。如果以美帝快遞大爺的標準來運作,我同樣敢保證,現在中國快遞體系的中流砥柱:那些安插在城中村不起眼角落裡的小站點們,會倒閉一大片,中國快遞體系分分鐘陷入癱瘓狀態。到了那個時候,你“阿里雲”再牛X,都於事無補。問題講到這,我們也可以順便問自己一個問題,像中國快遞的這種便捷性和低價還能維持多久?睡著的人總會有醒來的一天。

第三,市場容量確實也是不一樣,中國電商今天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但你看社區連鎖小商店,什麼全家,美宜佳,小7,等等,越開越多,因為消費群足夠龐大,一些人喜歡在網上超市買零食,有的人就是喜歡逛這種小店的生活感,每種分流都足以撐起一個行業,這大概也是美帝區區中國五分之一人口所無法辦到的。


陸以外


1.國家對土地房價調控,眾所周知中國房價租房那是一個坑,本人公司租深圳一個坂田破工業園邊上二樓,一平40元,450平18000元,費用不是一般的貴,還屬於非人流多的地方了。這要是國內開個書店,繁華地段隨便房租450平不得4W塊錢?加上人工支出隨便6W得要,一個月可是一本書20元得賣3000本,一個月算20天要賣450本,白天工作10小時一小時要賣45本,才能收回本,但是實際情況哪個書店目前能達標?所以幹著幹著不就倒閉了嘛!

2.電子書問題導致,國內網絡的發達導致國內都喜歡看電子書,收費相對低,而國外電子書相對看的人少,費用貴。

3.教育認知問題:真正喜歡看書的人大家知道書是工具用來收藏,需要了可以去找找。但是電子書則沒這些好處。而國內對教師和教育根本沒有那麼高認知,很多人讀完小學中學大學書都丟了吧!我也是個愛書的人,自己收藏了很多,歡迎交流。



亞馬遜百曉生跨境電商


我身邊有很多做電商的朋友,我們之前聊過這個問題,有一些思考,跟大家交流下。


1. 成本問題。最明顯的就是房租了,在國內的大型商場開店的話,每年的店鋪房租就是不小的數字,而做電商的話最大的房租開支應該就是倉庫了,所以房租節省下來很多。於是,商家可以將商品的價格降下來,以此吸引顧客。同樣的商品,但是價格相對便宜,肯定選價格低的,長此以往,用戶的消費習慣和心理被電商佔領,去線下實體店消費的人越來越少。

2. 國情不同帶來的消費習慣差異。舉了簡單的例子,在我們中國加班是非常嚴重的,而這一現象西方國家幾乎是不存在的,我聽我國外的朋友說,在美國,在歐洲,五點下班的話,五點十分公司就沒人了。下班後外國人可以去超市買東西做飯,而我們下班了就發現超市、商店都關門了,所以選擇網購食品、商品是非常不錯的解決辦法。

3. 物流系統給電商插上了翅膀。由於我們中國的公路和鐵路系統的發達,貨物和商品的中轉和運輸會很迅速,很多商品裝上車都是連夜運輸配速,消費者從下單商品到拿到商品的時間間隔很短,這讓用戶的體驗更好,所以他們愛上了網購。在家等待而無需跑帶外面去購買,何樂而不為?

4. 假貨問題。現在大家都很清楚,在網上買到假貨根本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很多人根本就是懶得維權了。


而在美國,如果買到了假貨,對於商家的懲罰是非常大的,而美國人民也會拿起法律地武器,玩命保護自己,所以外國的假貨會少很多。國外的大型賣場管控比較嚴格,但是他們的流程化做的很好,工作效率也高,所以單品的價格不高,用戶更願意去賣場。


其實兩個國家的文化、消費習慣、行業情況差別都挺大的,導致這一情況的因素又很多,所以咱們還是要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


我叫鹽汽水


其實真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十幾年前電商剛剛火爆的時候,網上假貨、冒牌貨居多,俗稱:質次價低。直到現在,假貨、冒牌貨依然很多,防不勝防。而在歐美髮達國家,賣假貨意味著:傾家蕩產、坐牢,而在國內:假貨冒牌貨到處都是,治理力度太弱,使得做真品的多數關門歇業。

2。近幾年房價虛高的離譜,尤其是2015年以後,使得房租直線上升、同時人工費、材料費等提升的過快,使得實體店的經營成本急劇上升,迫使許多店面只好歇業為宜。

3。房價雖然虛高多多、但想降下來、很難。假貨多多、想幾年內消除之、很難。這些都和GDP的增長要求息息相關。除非下定決心把速度理性的降下來,把假貨清除、少一些虛的口號,也許會讓實體經濟重生。


東方穀雨1226


中國實體店不是被電商乾死的,是被高房租。打個比方,開淘寶或者拼多多店,不用花錢開店,成交需要交2%到5%的服務費,也就是cps付費,而且發貨時間要求不是很嚴格,可以賣出去後找代發或者再去批貨過來發;而開實體店,不說在一線城市,二三線的一般位置一個店面店租就是四五千一個月,裝修硬裝至少五萬,這一次性就要拿出這麼多錢,裝修完沒貨不行,還要進貨,壓貨,萬一不好賣,這批貨就折手裡了。所以實體成本高於電商。同一個商品,部分品牌會控價,實體跟電商同價,那電商還搞毛啊?所以推出電商專供款,這個專供款規格或者質量跟普通款差了不少,所以價格也低,不過電商渠道也僅僅比線下定價低一些而已。說這麼多,就是想說,兩個渠道進貨價格一樣的情況下,電商成本確實低一些,銷量不見得比線下好,要知道電商面對的是全國的用戶,而實體店基本只對當地用戶提供產品,大家看銷售數字覺得多,實際上一個大城市幾個店鋪的銷量可能就跟電商上累計一個月的銷量相當了。之所以實體不景氣,房租過高,開店成本過高是個重要原因


Gholf


國外電商平臺不允許售假摻假!所以價格沒有太多差別!消費者便會願意選擇實體店!有些說房價影響!國外房價不高?日本美國或者說中國的臺灣香港房價……中國人很多喜歡塗便宜,正品價格肯定貴,正品摻假或者假冒高仿價格都就會更便宜!某寶就不說了!某貓有很多商家售賣假貨和混假貨一起賣!把價格拉低!目前為止我已經有三個產品,在某貓買的已經經過有關權威部門鑑定為假冒產品!憑著證明投訴到某貓都已經封店了!其次還有一些很多產品廠家都生產著聯名產品「打著某貓某東商標」或者電商專供,降低成本!來爭取線上這塊市場!品質會有區別價格自然會低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