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二月二,龍抬頭,

三月三,生軒轅。

相傳三月初三

是軒轅黃帝誕生的日子,

經過不同朝代的演變,

最終成為了祓除釁浴、水邊飲宴、

郊外遊春的節日。

又稱:上巳節、情人節、女兒節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古老的法定節日

上巳,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這一天,萬物萌生,春水激盪,先民選定其為生命之神的復活節。

於是上巳節便成了祓禊的日子。“禊”為“潔”之意,“祓禊”即洗濯去垢,以消除災病。人們會在這天奔向河邊祭祀,用香薰草藥沐浴,期盼活力的春水帶走一切不祥。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在先秦時代,祓除釁浴的風俗已相當盛行;而到了周朝之時,在規定的時間裡行“祓除釁浴”之禮已成為一種制度,並有專人專職掌管此事。《周禮·春官》載,“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中國情人節

這是一個少男少女談情說愛的節日,自春秋時代就開始流行。

古書中曾這樣記載這一天:“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農曆的三月初三,正是草長鶯飛、柳綠花繁之時。此時的河邊熱鬧如集市,年輕男女結伴遊樂、踏青賞春,互贈定情信物,純粹而美好的愛戀隨意流淌。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女兒節

上巳節,又稱女兒節。這一天,宜舉行少女的成人禮。

那些未出閣的妙齡少女,端坐閨閣細心打扮。然後由母親領著互相串門,此時頭上還得戴上石榴花辟邪求福。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不僅如此,姑娘們還會參加“上巳春嬉”,在臨水岸邊踏歌起舞,嬉笑鬧春。唐朝詩人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在最美好的時節,人們用最美的姿態,盡享春天的歡愉。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曲水流觴

魏晉以後,上巳節逐漸演化為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節日,並衍生出一件浪漫的雅事——曲水流觴。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隨波而下,止於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永和九年上巳日,王羲之偕親朋摯友于蘭亭修禊後,於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隨波徐徐而下,飄過蜿蜒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便即興賦詩或飲酒。

據史載,在這次“曲水流觴”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乘興而書,揮毫作序,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少數民族的三月三

壯族: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侗族: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瑤族:“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黎族:“孚念孚”,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土族:土族傳統節日雞蛋會。在寺廟裡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詩詞裡的三月三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後園會

晉 張華

暮春元日,陽氣清明。

祁祁甘雨,膏澤流盈。

習習祥風,啟滯異生。

禽鳥翔逸,卉木滋榮。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唐 白居易

賜歡仍許醉,此會興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日多。

花低羞豔枝,鶯散讓清歌。

共道昇平樂,元和勝永和。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三月三,上巳歡。

其實,不止上巳,

整個春天都是令人歡愉的季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古人如何玩轉春天!

# 賞 花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

✎ 春天才剛剛開始,楊柳葉還帶著嫩嫩的黃色呢,人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門,要到郊外去賞花。

這首楊巨源的《城東早春》寫出了對早春景色的熱愛。可見,即使保守的古人,也不願在春天閒著,虛度大好春光。

# 踏 青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裡白沙堤。

✎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是首著名的詩篇。大地春回,人們紛紛到戶外探尋春天,即探春,又叫踏青、踏春。歷代文人墨客與踏青結下了不解之緣,吟詩作賦,為春遊大抒雅懷。古人踏青,內容豐富多彩,觀賞山川風光,遊覽名勝古蹟,進行野炊,採摘百草,狩獵,放風箏等。

# 鬥 草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四時田園雜興

社下燒錢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滿地花狼藉,

知是兒孫鬥草來。

✎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鬥草情形。見畫中題詩。蓋江南春早,立春草長,兒童互相用草角力,堅韌者勝,折斷者敗。古人沒有手機、沒有各種娛樂設施,就地扯根草,就可以玩得起勁,的確叫人羨慕。

# 爬山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春山夜月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 於良史的《春山夜月》詳細描寫了古人遊山玩水的情景。在山中賞綠樹紅花,看小橋流水,一直到夜幕降臨仍捨不得歸去,捧一把水,月亮映在手心裡,撥弄一下花朵,身上便有了淡淡的香味,春天如此美好,所有人都會流連忘返。

# 垂 釣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釣魚灣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 這首《釣魚灣》充滿了詩情畫意,岸邊楊柳依依,杏花亂舞,在花叢中悠然垂釣,春風拂面,美景當前,偶爾有花瓣飄落在魚竿上,或者輕輕地拂過面頰,徜徉在無邊春色裡,即使獨坐半天,也絲毫不會覺得寂寞。

# 訪 友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憶王孫

萋萋芳草憶王孫,

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

雨打梨花深閉門。

✎ 這首《憶王孫》雖然帶著淡淡的憂傷,卻道出了古人的生活常態。正是春日好時光,忍不住走出家門,去拜訪好友,和知己一起庭院賞花賞月、溪畔飲酒作詩,實在是人生一大趣事。即使好友也和自己一樣忙碌,早早出了家門,獨自立在友人門前,看看雨打梨花的美景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啊。

# 插 柳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清明日舟次吳門

片片飛花更異鄉,

人家插柳抵愁長。

晴沙菸草幾今古,

春去春來燕子忙。

✎ 早春,在春風沉醉的大地,春風明媚,綠樹成蔭。清明時節,古人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柳在人們心目中有辟邪功用。清明也被民間稱為“鬼節”,人們自然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 掃墓祭祖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清 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上墳掃墓,祭祀祖先:除雜草,上供品,上香禱祝,燃紙錢,獻一束鮮花,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 放紙鳶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村 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 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起源於中國,原是一種通信工具。後來戰亂少了,便成了人們祈福的玩物。古時醫療水平與現在相差很多,平民家治不起病,請不起郎中的也多,好的醫療資源也集中在皇宮。古代平民為了祈求健康,將災病寫在紙鳶上,風箏放高時,剪斷風箏線,象徵災病都讓風箏帶走了。

# 鬥 茶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一七令·茶

香葉,嫩芽。

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 鬥茶,即比賽茶的優劣,又名鬥茗、茗戰。始於唐,盛於宋,是古代有錢有閒人的一種雅玩,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指每逢清明節後、新茶初出時,各地茶鄉所舉行的茶品與茶技比賽。

# 盪鞦韆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盪鞦韆

陽春女兒笑語喧,

綠楊影裡盪鞦韆。

身輕裙薄凌空舞,

疑是嫦娥下九天。

✎ 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古代盪鞦韆是在清明、寒食節前後才有所見。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 射 柳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射 柳

端午祈雨置天棚,

樂園東南柳色青。

分朋賽射柔條斷,

贏得神箭譽滿營。

✎ 古人為祈雨,進行射柳活動,後也成為一種趣味競技。裝有鴿子的葫蘆掛於柳樹上,彎弓射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翔高度定勝負。

# 鬥 雞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鬥 雞

五畝田平踏跡新,

噍群圍處起禽塵。

常說和生猶未得,

挑唆血鬥是何人?

✎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

# 蹴 鞠 #

三月三,上巳歡!古人的春天你羨慕嗎?

蹴 鞠

一腳踢出天邊月,

兩肩擎起海中星。

何嘆國足英雄少,

當知高手在圓情。

✎ 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漢族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蹴鞠也是古代清明節時的一項足球運動,相傳由黃帝發明,最初目的是訓練武士。圓情:舊時指踢球,亦指踢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