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有弹射座椅吗?

红龙军团长


首先明确,现代轰炸机都有弹射救生装置,可以分为两种:弹射座椅和弹射救生舱。二者尽管基本功能相同,但操作使用方式有很大区别。

弹射座椅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在此之前,由于飞机速度较慢,飞行员在面临飞机坠毁的状况时,可以爬出驾驶舱跳离飞机。到了二战的时候,由于飞机速度越来越快,飞行员不仅很难爬出机舱,离开飞机时也容易与尾翼等碰撞,为了保障飞行员安全离机,德国先后尝试过橡皮动力、压缩空气和火药动力的弹射装置,并成为he-219战机的标准配置,之后这个做法被各国纷纷效仿,并逐步完善形成了各类火箭动力或组合动力弹射座椅。

早期的弹射座椅只用于战斗机,轰炸机的机组成员需要从驾驶舱、弹舱、机炮舱等处跳伞。1948年服役的美国B-45龙卷风轰炸机是第一种装备弹射座椅的轰炸机,此后弹射座椅在美国B47、B52和苏联图16等轰炸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再到后来,伴随超音速轰炸机的出现,又出现了多种半密闭式和密闭式弹射救生系统。

采用弹射救生舱的机型主要有:F-111、B-58、XB-70、B-1A等(都是超音速轰炸机)。这种方式将机组成员整体(或单独)封闭在一个密闭或半密闭的舱内进行弹射,能够减少外部气流和爆炸带来的危险,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类逃生舱系统过于复杂,因此已经没有飞机采用了。上图为B-58的胶囊弹射座椅(舱)。

采用弹射座椅的机型主要有:中国轰6,美国B52、B1B、B2,俄罗斯图16、图22、图95、图160等。这些轰炸机的弹射座椅和普通战斗机的基本一致,每名机组成员都有独立的弹射座椅,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按照既定顺序和方向弹射,从而保障机组成员安全弹离飞机。

下面介绍介绍几种轰炸机弹射方式:

1、美国XB-70轰炸机:弹射救生舱

XB-70轰炸机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超音速轰炸机,为满足超音速状态下的救生需要,装备了斯坦利B型封闭式逃生舱系统的改进型。两名飞行员分别配备一个独立逃生舱,能在161-3380公里的时速范围内和27500米高度以下安全弹射。弹射时,乘员的座椅被蛤壳门封闭形成救生舱,然后在一具火箭推动下脱离轰炸机。随后救生舱后部减速伞迅速打开稳定姿态,降落至4600米高度主伞打开,落地前减震气囊打开,确保乘员安全稳定落地。舱内还备有生存工具包,如果降落在海上,逃生舱可在额外气囊的帮助下漂浮三天。

2、美国F-111和B-1A轰炸机:整体救生舱

这两种超音速轰炸机,为满足30米低空和1马赫条件下逃生的需要,两名飞行员没有独立的弹射座椅,而是把整个驾驶舱当作逃生舱整体弹射出去。在脱离机身后,机组人员仍被束缚在驾驶舱的座椅上,并随着驾驶舱降落到地面。如果驾驶舱落入海中,充气漂浮系统能保持救生舱漂浮水面。尽管这种逃生舱的成功率较高,但系统重量过大,整体过于复杂,B-1A的改进型B-1B就更换为独立弹射座椅。

3、美国B-52轰炸机:弹射座椅

早期B-52轰炸机的弹射系统比较复杂,6名机组成员中,5人在主舱室,1人在机尾。主舱室中的驾驶员、副驾驶员和电子战军官3人在上层甲板,遇险时使用独立座椅向上弹射跳伞逃生;下层甲板的2人则通过向下弹射座椅逃生;机尾枪炮手遇险时就要跳出机舱,手动打开降落伞逃生。

新型的B-52H取消机尾乘员,正常情况下机组6人,分别是机长、副驾驶、武器操作员、电子战操作员、雷达领航员、领航员,个别时候也会减少到5人。6名机组均有独立的弹射座椅,但下层甲板的两人仍然需要向下弹射,面临的风险确实不小!

4、美国B1B/B2轰炸机:弹射座椅

B-1B有4名机组成员,4人均可向上弹射,间距比较充裕;B-2机组2人也是向上弹射。近年来,B-1B轰炸机的弹射座椅多次发生故障,引发大面积停飞。2018年5月,一架从得戴亚斯空军基地起飞的B-1B轰炸机遭遇紧急状况,但弹射座椅未能正常启动,幸好机组乘员最终将操控飞机安全降落。事后导致B-1B轰炸机全部停飞3周。

2019年3月28日,由于在日常维护检查中发现弹射座椅存在索具装配问题,美国空军再次停飞所有现役62架B-1B轰炸机。截止目前,对B-1B轰炸机的检查仍在进行,恢复飞行尚待时日。看起来,一部小小的弹射座椅就能让美军空中战略威慑能力削弱一半以上。

5、中国轰6(图16)轰炸机:弹射座椅

早期的轰6(图-16)共有6名乘员,即正副驾驶员、一号领航员、二号领航员、通讯员和射击员,每名机组成员均有独立的弹射座椅。由于人员较多,位置各不相同,专门设定了弹射救生顺序和弹射方向:射击员→通讯员→第二领航员→第一领航员→副驾驶员→驾驶员;2名驾驶员向上弹射,其余4人向下弹射。向下弹射这种方式,就决定了弹射时高度不能太低,否则弹射座椅要么直接撞向地面,要么开伞高度不足。由于弹射准备和弹射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弹射救生风险很大,有的机组成员甚至宁愿冒险迫降,也不愿意弹射逃生。

我国空军特级飞行员孙鄂军机组驾驶的轰炸机曾被从歼6撞掉垂尾,导致飞机失控,机组成员请示弹射,但孙鄂军判断弹射就会机毁人亡,坚持将失去垂尾的飞机开回了机场。

目前,新型的轰6K已经全面升级,革新为3人驾驶制,3名机组乘员都集中在机首上层甲板,能够同时向上弹射,从根本上解决了早期轰6弹射救生的弊端。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机首顶部的逃生通道舱门和铰链整流罩。


军备解码


弹射座椅是一种非常必备的飞行救生装备,最早由德国人在二战期间发明出来,并率先装备空军,不过当时的弹射座椅技术并不成熟,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是也的确给当时的空军飞行员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

在二战技术之后,各国空军都开始在德国人技术基础上进行弹射座椅的研究工作,这种技术经过近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渐完善,美国和俄罗斯等航空大国都先后开发出高性能的零-零式弹射座椅,即具备能够在零高度、零速度条件下将飞行员顺利弹出,并开伞,从而保护好飞行员。

因此,各国空军战斗机/攻击机/侦察机等机型基本上都是普遍装备了弹射座椅,但是在轰炸机领域就表现的不太一样了。一部分老式型号的轰炸机,由于机组成员比较多,前端有领航员,尾部还有尾炮手,就没法全员提供弹射座椅。后续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开始对其进行了改进,比如B52轰炸机,不同的机组成员弹射救生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上弹射,有的朝下弹射,显得很复杂。

大部分新式的轰炸机由于自动化程度提高,比如B2、B1B、图160等,机组成员基本上就维持在2-4人之间,并且全部集中到驾驶舱位置,单人单座椅,这样就可以配置弹射座椅了。

OK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老鹰航空


首先,

但是我要讲的是在这个观点以后的故事:

轰炸机属于运输机,

而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

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稳定性高,

所以军用运输机在稳定上也必然不是弱项。

那么就考虑一下他的实际用途上,

轰炸机都是用来对不对等作战的碾压,

所以都是在有天然的空军优势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所以轰炸机的出动,

要么是孤注一掷,

要么就是全力碾压,

孤注一掷自然飞行员都是靠着信仰去执行任务的,生死自然置之度外,

全力碾压,

那就是杀鸡用牛刀,

一定要有护航的飞机,

所以自然不用考虑跳伞。

但是现在飞机的发展越来越全面,

也会多做一些预见之外的准备,

加一个跳伞并不是很难的科技,

所以轰炸机的重点从来不是能不能跳伞,

而是能不能完成任务。


还有就是,轰炸机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战术轰炸机是指可以短期内补充的,而战略性的武器都是短期内坏一个就少一个补充不来的。


珍惜大豆


早期的轰炸机是没有配备弹射座椅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飞行员比黄金还珍贵!大部分80年代以后的轰炸机都配备了弹射座椅。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图_160、B-1和B-2!也有少量的图_95和B-52改装了弹射座椅,但是由于本身的设计原因,无法完全发挥弹射座椅的救生功能。图_160和B-1战略轰炸机都给自己的飞行员配备了独立的弹射座椅!

近日我们通过网络清楚的看到一些细节,我国的战略轰炸机轰_6k为保证飞行员的生存能力,也装备了弹射座椅!

现在的轰炸机都是一人一座,基本都采用弹射座椅,也就是自己管自己。


俊哥43882571


以前是没有,现在有了。


阿阳家的金龙


有,早期的轰6是向下弹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