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福特中国“陈氏疗法”临考

后危机时代,福特中国“陈氏疗法”临考

——

福特这一次的声浪有点大。在2019上海车展前夕这个重要节点上搞“福特中国2.0”战略发布,让福特赚足了眼球。这两天,国内媒体甚至部分车企都在关注这个全新战略的发布会给福特在中国市场带来怎样的改观。

这是自陈安宁去年底履新福特,就任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之后,烧得最旺的一把火。“福特中国2.0”战略要把福特放到业界的聚光灯下,这第一个目的显然是达到了。

后危机时代,福特中国“陈氏疗法”临考

福特近两年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有些尴尬,这是陈安宁和其带领的高管团队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过去的2018年,福特在北美之外的全球其他市场几乎都处于亏损的状态,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福特在中国的亏损额已经高达11亿美元。而主要原因,就在于福特在中国合资业务板块的销量下滑。

去年,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为752243辆,同比下滑36.9%。其中合资主力业务板块长安福特销量仅为417215辆,跌幅近50%。同期,江铃汽车销量为263582辆,同比下滑9.9%。同期,福特在华进口车销量为16131辆,同比下滑14.3%。

“福特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了紧迫感,接下来,我们不仅要重振销量,更多是要恢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这是团队的首要任务。”对症下药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要做的事,陈安宁花了5个月的时间,摸清了福特在中国市场的症结所在——几乎所有跨国车企都在强化的本土化,在福特这儿功力严重不足。

于是,陈安宁及其团队给出了一剂新的药方,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加速产品研发和投放速度、研发智能科技、深化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坚持创新和本土人才培养等五大计划,来强化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布局,强化福特品牌底蕴,进而重回主流阵营。

后危机时代,福特中国“陈氏疗法”临考

而这其中,“产品330计划”比较显眼。按照新的规划,福特在未来3年内将推出超过30款专为中国打造的福特和林肯品牌新车型;其中超过10款为新能源车型,包括专为中国设计前脸造型的全新中型SUV车型福特Escape。

不过,福特在中国是内忧外患,陈安宁以及福特面对的是更加严苛的中国市场,以及更加成熟且挑剔的消费者,福特能否依托新的战略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还犹未可知。

首先,福特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产品问题。这个结论,从2018年初福特中国的动荡就能看出来。几乎是在当年相同的节点上,福特中国董事会主席兼CEO罗冠宏闪电离职,而罗与陈安宁也有着相似的背景——都是福特启用的为数不多的有着丰富中国本土运作经验的华人高管。

要知道,罗冠宏离职前的2017年,福特在华销量尽管同比2016年有所下滑,但尚有近120万辆的整体销量,而同期长安福特的整体销量几乎是2018年的两倍。彼时,福特在华的业绩虽然较之2016年也有所下滑,但相较于陈安宁接受的盘子,整体状况要好很多了。

彼时的福特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福特在华的产品策划较之于市场的变化速度有些不合时宜,2017年当年也在上海发布了“中国2025计划”,称未来十年将向中国市场引入超过50款新车,并希望实现营收增长50%,勾画的蓝图,远比此次发布的“产品330计划”更宏大。

后危机时代,福特中国“陈氏疗法”临考

只不过,其后的落地效果就比较一般了:新福克斯来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福睿斯车型迎来改款,但规划中的探险者依旧没有花落长安福特,新福克斯虽然新车效应明显,但也远没有国产初期的市场冲击力。林肯新车型较多,但较小的基数对于整个福特中国的改观依旧是杯水车薪。

其次,“新四化”给汽车行业整体带来的压力,在福特中国身上仅算得正常传递。此次“福特中国2.0”战略中包含的智能科技规划,几乎大部分跨国车企都在布局,面向未来出行的规划,放在整个行业集体行动中,似乎也只是一个“常规操作”。

第三,这一次“陈氏疗法”最受关注的点,就是陈安宁团队将“本土化”及品牌重振放在了一个更关键的位置上,这可谓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变化点。从福特中国此次发布会上,长安乃至福特高管对于福特在华营销及品牌建设的反思,多少能感觉到福特面对中国市场开始更深入的审视自身不足之处。

从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迫使美国三大(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启动内部变革以来,时光荏苒已经10年有余,在这段被媒体称之为“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时期,至少在中国市场上,通用和克莱斯勒一直在导入更多的新车型和强化本土化布局,而福特在“一个福特”战略指导下做减法的策略,似乎没有太大的改观。

如果把陈安宁算在内,在过去十余年,福特中国经历了近十余次高管团队更迭,过于频繁的高层人士变动,带来的不仅是团队的动荡,更多的是福特中国无法在中国市场保持一个稳固的“顶层设计”,并保证良好的执行效果。

后危机时代,福特中国“陈氏疗法”临考

如果仔细比较,此番“福特中国2.0”战略,与福特在2017年前后提出的“打造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组合;锐化企业运营,加快决策,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本土化,使产品和服务更具有竞争性;在智能移动出行方面,适应时代发展”的思路,似乎并无二致。

简而言之,福特并非不清楚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症结,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强有力的中国高管团队,将在华产品适销性、本土化布局乃至品牌力提升等核心问题彻底解决。又或者说,福特在中国市场缺的不是“药”,而是难于将对症下的药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疗效。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过去几年的持续变革过程中,福特始终没有有效解决其在中国市场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品牌与“百年福特”形象不符的问题,这也是陈安宁及其新的管理团队面对的巨大考验。

“福特中国2.0”战略是一个新的起点,“陈氏疗法”看起来也是给福特中国对症下药,但正如过去几年福特在华面临的局面一样,后续能否将这些新的规划和战略一一落到实处,找回发展节奏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