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央媒强调继续强力调控 约束楼市疯狂 决不能让房价反弹

春节过后,楼市出现了一定的回暖气氛,部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城市,又开始有些许上涨。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楼市又出现一种调控已经到头,夜壶又要被提出来的舆论声音。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判断楼市是不是会逆转,主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看中央方针是不是调整,比如“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是不是有变化,“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是不是不用了。

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二是看主要的调控措施是不是有变化,虽然有些措施被弃之不用,但是,更强的措施上来了,那个也是不是放松。像现在影响楼市最大的“限购”措施,如果限购不取消,所有回暖只能是昙花一现。比如现在燕郊出现的房价反弹,但是,燕郊楼市客户群,主要是来自北京的北漂一族,如果不对北漂放开限购,燕郊的购买力就肯定上不来。

今年两会上,报告未见“房住不炒”的文字,让很多人浮想联翩,但在会上住建部却几次补充说“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前几天,倪虹副部长再次明确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动摇,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对一些城市传出取消限价政策的消息给予了否定。

从经济发展上看,确实出现了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变大的情况。一些专家再次兴奋起来,以为只有房地产能够救中国,有些人还捕风捉影地进行“预测”,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就是不敢和中央的方针政策进行对比分析。中国证券报的一篇评论,也对此进行了批驳,评论称,出现这种现象,根源于对房地产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首推房地产。甚至有极端观点认为,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经济。这种论调,已经进入了非理性状态。

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实际上,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经济高速增长,是一个国家在从落后国家突围的一个阶段,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速必然要适度回落,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一个国家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我们看到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3%左右徘徊。甚至出现零增长的情况也不奇怪。不要嘲笑人家发展太慢,因为,在发达之后,更要注重的是质量和效率。可期的是,我国正在向这个阶段迈进。

诚然,前些年,我们依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发展,确实产生了奇效,那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就是我们在前几十年,注重生产,忽视生活,在住房上,欠账太多。现在,住房状况已经明显改善,全国人均住房面积都30多平米了,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是,仍有专家说,还要继续发展房地产,但是这还有意义吗?只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没人买房咋办?拆!拆了平房拆楼房,拆楼楼房拆高层,拆了解放前的,就拆解放后的,拆了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就拆八九十年代的旧房,这么折腾下去?能叫循环经济吗?这与我们要建设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的理念能相适应吗?

房地产业确实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是,最近有关部门发布的雾霾成因调查报告显示,造成京津冀地区严重雾霾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建筑材料工业超负荷生产所致。同时,也有消息说,国外有科学家正在研究,几十年后,当中国这轮建设的大量高层建筑进入报废周期的时候,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该怎么处理?你想过吗?是在国贸中心堆一个大号的“景山”,还是把垃圾统统运到西山脚下,在永定河上做一个龙脉出来?

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经济参考报在一篇题为“警惕房地产市场炒作之风抬头,严禁羊群效应出现”的评论中说,炒房人或开发商通过不同的渠道放风,房价要上涨,买房必赚钱。这样就进一步引发那些前期观望的人在心中强化,再不买房可能就晚了,再不买以后买不起了。所以不管是否有购房需求,不管是否有投资需求,不管现有的购买力能否支撑。纷纷加杠杆购买房产,首付不够,分期支付。连首付都不够的居民都买房了,也充分说明阶段性的购买力几乎耗尽。房价的阶段性上涨也便宣告结束。

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在高房价下很多家庭购房使用了“六个钱包”付首付,然后又是高杠杆下的资金贷款,从表面上来看很多人家的资产都上几百万了、上千万了,有机构的调查报告称,中国城市家庭的平均资产达到了160万元,但是实际上人们可支配收入并不高,有人戏称,穷的只剩下房了。这些人的存款及可供消费的钱并不多,有说,中国人80%的资产都在房子上面。这种现象是风险性很大的,一旦房价下降,人们的资产会大幅度缩水,而不动产属性,资产变现并不容易,一旦家庭成员失业等突发情况发生需要用钱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也有官媒发声,绝不能让房子成为中国家庭幸福安全的绊脚石,要继续通过国家调控将楼市疯狂进行约束,决不能让房价再次反复上涨,真正完成“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目标。【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190407】

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关注央媒最近发声 不可轻言楼市已经小阳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