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如果在路边做一个随机小调查,题目很简单,就是你是否知道石家庄博物馆,它在哪里,你是否去过?这是送分题啊,但咖叔可没有这么乐观,估计很多人会拿不到分,尤其是对90后、00后。不信的话,可以试试。

从1925年算起,石家庄建市还不到100年,原本就是华北平原的很普通的自然村落,随着正太铁路的修建,火车拉来了近代工业和第一批产业工人,外来人多了,就开始了城市包围农村,农民也算就近进了城,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完成了城镇化。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这样一座城市,你怎么也不好意思说,一个个村庄,就像一颗颗珍珠,把它串联起来,成了美丽的城镇。大家祖祖辈辈在这里平静地生活,没有出现什么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便没有太多历史记忆,我们的博物馆便成了巧妇。历史总是由英雄创造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座城市有了两座功能类似的博物馆,其地位在创建之初已经确定了,那就是小尴尬。我们再从体量上看,石家庄博物馆占地58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9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890平方米。不到3000平米的展览面积,又分成三层,设7个展厅,可见每个展厅的面积是很局促的。

我们再看看河北省博物馆,南北两区总建筑面积53128平方米,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是石家庄博物馆的8倍多,而展览面积大近8倍。而展品来源,更是没法比。这日子可怎么过啊,说是夹缝里生存,都觉得没有道尽委屈。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我们再看一组比较尴尬的数字对比,今年大年初一至初六,河北博物院的参观人数达到了约7.68万人次。换句话说,就是每天超过1万人次参观了河北省博物院。2018年春节,南京博物院年初二观众人数2.3万,初三2.7万,初四2.4万,日接待量的纪录已经超过3万人。

再看看石家庄博物馆,自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历年来举办各类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展览430次,接待观众数60万人次。 也就是说,每年平均接待6万人次,还不如河北省博物馆春节假期的接待人数,只是南京博物馆高峰期2天的参观人数。更不用说,陕西博物馆一天平均1万人次,上海博物馆2018年210万人次的参观人数了。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现在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当下旅游的热门选项,就拿陕西博物馆来说,咖叔可是溜溜排队等了4个小时才换到票的,你就可想而知,队伍有多长。游客愿意排4个小时的队,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这个春节去了大同,专程去了大同博物馆。大同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最早位于驰名中外的辽金皇家寺院华严寺内。新馆位于御东新区,201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投入使用。大同市博物馆的陈列方式、灯光设计、整体布局还是有很多独到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博物馆要想做好,做成旅游目的地,就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是我们最欠缺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补上的一课。大同博物馆都可以做的很好,我们河北为什么就不能做好呢?这说不过去,要知道,我们也是文化大省。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说到石家庄,就有点小尴尬。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自身并没有什么太多历史遗迹,这样做老大,自己底气都不会太足。我们看看河北省博物馆10大镇馆之宝,其中3件出土于石家庄平山中山国遗址,1件出土于邯郸磁县,其它6件来自保定,其中4件又出土于满城。

石家庄博物馆就更尴尬了,但这并不能说就不能有所作为。没有历史可讲,我们就讲近代的事儿,没有大事可讲,我们就讲身边的事儿。总之,石家庄还是有故事可讲的,只是我们没有讲好。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向上海学习。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这样的建筑体量、展览空间,以及不到百年的建城历史,石家庄博物馆最好不要去讲大故事、讲大道理,人云亦云,或者认为博物馆就该有标配,那就只能落得目前这种状况。没有什么是标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018年国庆长假伊始,上海市民潮水般涌入上海展览中心,参观“勇立潮头——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除了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为祖国生日送上美好祝愿,更是用了较大篇幅讲述了这40年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成为最大的亮点。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展览采取了实景搭设,以及真人秀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上海的普通市民生活:头上是“万国旗”,“假领头”是一代上海人的面子记忆,一辆28寸的老坦克有空就要擦一擦,弄堂里人们“穿龙灯”,螺蛳壳里做道场。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上世纪80年代的婚房,10多个平方,窗上贴着大红喜字,红灯牌收音机、9寸电视机、蝴蝶牌缝纫机、樟木箱、热水瓶等,唤起人们那些年的回忆。

南京博物馆在负一层实景展示了民国时期南京的市井生活,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对南京也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已成为去南京博物馆必游之地。

石家庄博物馆,有点小尴尬!

根据定位,石家庄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人文博物馆,我们完全可以讲石家庄这40年普通市民生活的变迁,毕竟在这一时期,太多的城中村并入了城市,太多的工厂被搬出主城区,其中的喜怒哀乐,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这样的故事讲好了,怎么会没有市民买账?

这些总比现在呆板的石家庄历史发展成就展、石家庄历史文化陈列展,以及没有说透的农耕与民俗陈列展更有吸引力吧?据有关规划显示,石家庄老火车站原有候车等场地将被作为石家庄博物院新馆的场地,这是好消息,只是希望,这次能讲好我们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