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沙縣高橋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素有“千年古鎮,狀元之鄉”的美稱。相傳南唐開寶八年沙縣張確高中狀元,正逢村裡建橋,鄉親因張確高第而取“高”為橋名和村名,高橋村名由此而來。近年,高橋鎮建一廊橋,取名“狀元橋”,在旁建立張確塑像和相應景觀,依山伴溪,景觀佳。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歷史上沙縣有兩位狀元,一位是南唐末年的張確,一位是南宋嘉定年間的張安。明代以來縣城臨沙溪的前街有兩個坊,一個叫上狀元坊,一個叫下狀元坊。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五代十國大多不重視科舉,惟有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都擅長詩辭歌賦,重視以科舉選拔才俊。《續資治通鑑》第八卷記載,南唐自保大十年(952年)開始開辦貢舉,共取過十七榜,欽點過張確在內的十位狀元。

宋開寶八年(975年),風雨飄搖中的南唐王朝,已處於宋軍攻打首都金陵城的險境,但仍堅持開科取士。這年二月,李煜舉行了南唐最後一次科考,取張確等三十人為進士,張確名列榜首。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張確在史志典籍多有記載,但生平資料幾乎闕如。明嘉靖重修《沙縣誌》卷之六《選舉》所載最詳,也只是一鱗半爪,抄錄於下:“張確,開寶八年乙亥,江南後主保大三年。《劍志》書確為開寶八年榜首。及考是年榜首,乃王嗣宗,非確也。詢諸耇長,皆謂確為江南榜首也。按開寶八年十一月,宋下江南,確登第時或在春歟?馬鄱陽曰:江南將亡,猶命張佖典舉貢。是亦其徵也。故以確係江南,大統則繫於宋也。

近得私錄南唐與確誥詞雲:進士張確,丘山挺秀,詞學馳名;較藝文闈,首登科第;揚芳藝苑,特出時流;俾摛藻于禁林,宜昇華於芸閣;斯為清擢,或表優恩,可授文林郎守秘書省校書郎。又得陳招捕牒文雲:進士張確,擢秀士林,馳聲上國。文場較藝,既首擢於高科;世澤下流,果飛騰於翰苑。曜光鄉里,超冠古今。設無激揚,何獎勸其?所居崇信鄉,可改為翔鸞;德星裡,可改為化龍。本戶徭差,並與蠲免。故牒。”開寶八年是公元975年,而江南中主保大三年,則是公元945年,上下句時間相矛盾。

根據《沙縣茂溪張氏族譜》等資料佐證,張確中狀元之年應公元975年。陳招捕是宋紹定年間知南劍州提舉兼招捕使陳韡,由他簽發的官府文牒,說明沙縣的崇信鄉德星裡,因狀元張確,更名為翔鸞鄉化龍里,並免除張確家族徭差之役。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在《沙縣誌》卷之二《疆裡》記載:“高橋,宋開寶八年建。里人張確,舉南唐狀元及第,而橋適成,因名高橋。蓋取高科之義。”清康熙《沙縣誌》說:“翔鸞鄉,其村數十,高橋最大,按舊志,橋始建,里人張確舉狀元及第,故名,取高第之義。”

據明嘉靖《延平府志》、《福建通志》、《八閩通志》和《福建省志·人物誌(上)》等史志文獻所記載,張確是閩西北最早的狀元。

沙縣建縣雖早在東晉,但長期以來皆處於未開化的南蠻之地。據史志記載,最早到沙縣的文化人是唐末詩人韓偓,他避難居於城西的天王寺,並創作了許多詩歌。

張確是沙縣的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可謂異峰突起。其後兩宋時代,沙縣進入文化大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康熙版《沙縣誌》所稱道的“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士以詩書相勸……乘朱輪,曳金紫者不知其凡幾也”的繁榮局面,湧現出了數以百計的舉人、進士,而張確是驕傲的領頭羊。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沙縣民間至今流傳有關張確的傳說。其一說是沙縣張氏始祖孺公的五代孫令資公住在吳早山下,一天夜裡,其妻夢見一隻玉燕飛投入懷。夫婦倆覺得這個夢很奇異,找人圓夢。圓夢的人說:“玉燕投懷,將生貴子。”果不其然,不久張家生了個男孩,取名確。

張確少年時聰穎好學,文章蜚聲鄉里。後來,以第一名登第,高中狀元。消息傳到家鄉,正逢村裡建橋,鄉親因張確高第而取“高”為橋名。

相傳新坡村附近的吳早山下,有一個小山村叫吳早村,山上有一座廟,叫西金廟,張確幼時曾在廟裡讀過書。其後村民遷徙到新坡村等地居住,廟久無人煙,已然荒蕪,據說仍可尋到廟址。又相傳張確在朝做官多年,告老致世時,皇帝賜他一把湘妃竹金扇,扇面畫有金魚嬉水圖。後來,翔鸞鄉一帶,凡有婚嫁喜慶的人家,常張貼這樣的對聯:

清河水靜金魚現,吳早山春玉燕投。

扇賜金魚文仕第,夢佔玉燕相臣家。

皇帝殿上金魚賜,吳早山下玉燕投。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沙縣縣城臨河前街中間一段舊稱坊,師古門以上(綠園大酒店至西大橋)稱上狀元坊,師古門下至南門兜(綠園大酒店到府前廣場)稱下狀元坊。上狀元坊為南唐狀元張確建立,下狀元坊則是為南宋特科狀元張安建立。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清朝康熙年間修編的《沙縣誌》

沙縣有民謠雲:“上三擔,下三擔,中間一大缸。”舊時相傳,狀元是向皇帝進貢一粒金螺得來的,稱為進寶狀元。

張安不是正式狀元,只是特奏進士,不過名列於特奏進士中的第一位,後來人們把他列為狀元。宋初的科舉制度規定,舉進士諸科不中者,閱貢籍已經十五舉以上終場者,試論一道,皆賜本科出身,謂之特奏名,以別於正奏名進士而言。景祐以後,其法漸恕,進士三舉,諸科五舉,雖文不合格亦取。《八閩通志》記載:“張安為嘉定七年特奏進士”,明嘉靖重修《沙縣誌》卷之六《選舉·特奏名》也記載:張安。七年。第一名。”可見張安是特科狀元。

抗日時期,為紀念南宋抗金名相李綱,上下狀元坊合併更名為李綱路。現在人們只知李綱路或濱河路,卻不知狀元坊了。

他是沙縣第一位進士,還是閩西北的第一位狀元!


來源:三明日報 張盛釧、圖:ng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