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上博舉辦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經海洋與外國交流通商的通道,又被稱作“陶瓷之路”。

據文獻記載,上海地區的青龍鎮,始建於唐朝,興盛於宋朝,是海絲路上重要的貿易港口。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

▼唐代青龍鎮地理位置圖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北宋書畫家米芾曾任監鎮,詩人梅堯臣曾經作《青龍雜誌》記載鎮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蘇軾、秦觀、張先、趙孟頫等名家亦有在青龍鎮遊歷。

▼唐代絲綢之路示意圖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青龍鎮作為古吳淞江(蘇州河)的出海口,地處南北要衝,又有吳淞江、長江溝通內陸,地緣優勢突出,彼時為“海商輻湊之所”。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青龍鎮設立單獨的市舶務。

▼青龍鎮隆平寺塔基航拍圖,除佛塔外,它還是當時的航標塔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根據文獻,青龍鎮繁榮時間約100多年,形成於唐代,鼎盛於宋代。後因吳淞江淤塞越來越嚴重,疏通無果,上海的海岸線仍不斷往東推進,青龍鎮的航運功能日漸消失。

2010-2016年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的考古發掘,終於揭開這座千年古港的神秘面紗。大量出土文物與文獻相印證,再一次證實青龍鎮是千年前海上絲路的重要節點。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2017年4月,青龍鎮遺址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青龍鎮出土大量唐宋外銷瓷,福建陶瓷數量多

作為海上絲路的重要港口,遺蹟中必然會有大量的外銷瓷。事實也確實如此,歷年來,青龍鎮遺址在4000平方米的發掘範圍內,出土了6000餘件可復原瓷器及數十萬片碎瓷片。

▼青龍鎮出土唐代瓷器碎片堆積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建盞在建窯遺址之外出土的數量一直很少,青龍鎮遺址出土20餘件建盞,考古學家認為”殊為難得“。

建盞展品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展出中的宋代建盞

這些建盞來自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的唐宋青龍鎮遺址,共出土20餘隻。 以下介紹展出的六隻。

1、宋建窯敞口盞

典型宋代建窯敞口盞(斗笠盞),鐵胎厚重,施釉肥厚,淺圈足,修足利落,器形規整,底部露胎。幹口以下有部分柿色,柿色下有隱約兔毫紋。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2、宋建窯黑釉盞

斷代為北宋,胎釉偏薄,釉色黑,盞心有雞心狀凸起(建盞盞心通常微凹),淺圈足,底部露胎,器形優雅。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3、宋建窯敞口盞

同上一隻一樣斷代為北宋,胎釉也偏薄(相對於建窯典型產品而言,和其他窯口比還是厚)。器形正,淺圈足,修足乾脆,底部露胎。釉色偏褐色。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4、宋建窯黑釉盞

腹部有弧線,胎體厚重,施釉肥厚,底部露胎。口徑為10.2釐米,比上列12cm口徑者略小。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5、宋建窯黑釉斂口盞

小巧的斂口盞,口徑僅9.8cm,器形圓潤,胎厚釉肥,底部露胎,淺圈足,器形玲瓏雅緻。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6、宋建窯黑釉斗笠盞

斷代為北宋,口徑達13釐米的斗笠盞,盞心同樣有雞心狀凸起。胎略薄,底部露胎,淺圈足,上釉均勻,釉色濃黑,幹口窄,口沿略有小磕。整體造型優雅工整。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新盞欣賞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龍鎮遺址出土建盞!

交流建盞知識與文化,加筆者V:3038131498,暗號“玩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