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乱谈:投资确定性来自智慧而非知识!

不得不说,知识和智慧永远是两码事,它们之间隔着一条名叫天赋的长河,知识乃智慧之基础,它只需勤奋,不需太多天赋便可俯首拾起,而智慧则需天赋,天赋这东西不可言说只求会意,古来通读经史子集之书虫众多,但真正大师级人物却凤毛麟角,此之谓知识与智慧之差别

投资路上,何为知识:基本财务、估值、生意模式、基本面、技术面……太多太多,何为智慧:在足够知识基础之上对事物底层抽象规律之剖析、融解、通悟,剖其事物之内理,是为格物致知。

智慧跟知识有关也无关,智慧激发于领悟,领悟累积于思考,思考之养料正是厚实之知识,狭隘之认知难育道地之智慧。

知识之于智慧犹如勤奋之于灵感,勤奋未必催化灵感,知识亦未必激发智慧,但智慧之催生剂定是足够知识养料,无知识基础妄谈智慧是无基之瓦,终将崩塌碎裂,故投资之智慧必先以投资之知识来垫石铺路

有扎实之知识未必通悟投资之智慧,智慧是对事物底层逻辑规律之融解通悟,我见闻太多资深投资老学究们通读各类理论杂籍,但因终不得其髓有不赀之损,原因就在于其禀赋领悟不及,无法将其所学分解融通,剥开知识之底层大道,其所学如残砖废瓦般胡乱堆砌,永远升华不到对事物内理的融解通悟,如此学其再多,若无智慧激发有何卵用。故智慧之觉悟跟年龄无关,跟知识储量亦无直接关联,知识是定性,智慧为灵性,二者可谓一死一生,由死及生,此为通悟,投资如佛,若无慧根,费力累心。

未通悟智慧者,虽有大师亲传手教,只能得其皮毛模其手法,如诸葛马谡,虽有良师真传,亦难得道,我也见闻过于而立不惑之年就觉悟智慧者,如巴神费老之列,有悟性在身,辅之以阅历,知识如风卷残云般被融解升华为智慧,投资对其如腾云驾雾般快感,大有得道成仙之象,岂不闻巴老跳踢踏舞上班,芒格鲐背之年依风姿不减,再观学究投资客,碍于被禀赋所压,虽彻夜苦读勤奋备至,终难得道,虽是知命之年却有古稀之貌,命也。

通悟智慧之前,知识仅是一堆冰冷数字的堆砌,激发觉悟有何良策,以个人观之,真热爱也,秉性使然,各人喜好有倾向,术业有深浅,有人善浅尝辄止,有人善深悟其道,二者虽同为投资,但热爱之真假早已注明,有人沉浸于涨跌刺激,有人忘乎于纸上谈兵,假热爱也。

真热爱定是爱其道而非术,知识是为术,智慧是为道,苦读财会并非无用,但仅为术,真热爱之人往往有轻微强迫症,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并非问人而是自问,自问不通再是问于底层市场,如此每一问题必当耗时许久甚至几年,强迫者可观察消费者每一细微行为,力求市场给予答案,这是问道于市场,再是问道于世界,如芒格所提多元思维模型,若无真热爱,定不会舍近求远涉读其他学科,真热爱往往会爱屋及乌、爱屋学乌,此为融解汇通之基础,在同一角度你会看到你认为所正确之逻辑,但另角度观之,荒谬至极,故问道于世界就是获得看待问题的多个角度,通过多角度对一逻辑反复验证推敲,过去所学之知识犹如一潭死水被乱棍搅动,底层认知被一步步轮番打破重塑,觉悟之窍由此一步步拱开,这一切舍近求远的多视角问道皆归幸于真热爱,真热爱引发真主动,想此在世人看来奇葩枯燥之事若让你乐此不疲,真爱也

真热爱,日思夜也想,早出也晚归,爱屋也学乌,如颜回箪食瓢饮于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假热爱是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

投资确定性来自智慧而非知识,知识属定性而智慧是灵性,确定性必发掘于灵性,譬如白酒之饮习,窖藏之多少,此为知识,塑化剂短时弱化此饮习,断其日后归位或继续弱化,此之为智慧,通悟者能于纷杂生活中,洞悉饮习之底层规律、领悟人性之顽疾、彻解情绪之变动,此源于多视角下对底层人性之反复参悟打磨,悟其精髓,烙其心智,利空拂乱市场之际,方可不为所动,更亦淡定窃喜,如此拂乱愈甚,愈心畅气爽,耄耋之年可待,再观未开悟者,若泰山压顶大军压境,仓皇如溃军出逃,或因笃信失灵而崩溃,或因精神抑郁而自杀,或因心力骤增而减寿

投资确定性因人而定,其抄袭不来,更极难复制,他人确定性成不了你的确定性,确定性之因由可言说但不可通悟,通悟之言,雅俗皆听,懂而难悟,虽可抄作业一时,却鲜能贯彻至底,看似捷径实则危境,利空压境之际,二者定性立见高低,一方坦然从定,一方疲于奔命,心性使然,岂不知作业可抄但定性难学,真定性方可将确定性一以贯之,故投资确定性因人而定,众人难共享之。

然世间不乏慧悟者,但缘何投资大成者甚少,人性之障也,通悟解决内理,人性彻实执行,强通悟而弱人性,空有其智,强人性而弱通悟,徒有其志,炒股亦炒人性,炒不尽喜怒哀乐,市场如医士,医不尽遍地炎凉,调研如修行,修不尽佛道心性,岂不闻李佛摩尔自尽,期货大佬跳楼。

故投资最大天敌为自我,人性之痼疾,野性之顽劣,贪婪与恐惧撕咬,理智跟欲望缠绕,一念买为佛,一念卖为魔,佛魔交戈,心魔难除,顽疾难断,欲壑难填,人性难磨,故投资必先修佛,佛之目的,在清察自我,洞悉污孽,雕琢人性,佛之方法,在肢解人性之弱点,暴晒于日,日必躬省,如此,为达通悟如切如磋,为修人性如琢如磨,二者同修,大成可待。(作者:缠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