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我的团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我的战友,我的团

今年是海军航空兵第25团成立六十周年,向为团队建设做出奉献的所有战友致敬!

我的战友,我的团

赞海空二十五团!

  海军航空兵第25团(原22团),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站。在地勤二中队,我与战友们朝夕相处七年,同住一间屋,同吃一锅饭,在东北冒着严寒,在海南顶着酷暑,同在一个机窝维护战鹰,为战鹰安全升空保驾护航,难忘这七年的战友情深……

从军二十四年,从基层连队到航校任教,再到舰航机关,基本都在机务战线。一朝当上地勤兵,终身难忘飞机情。

我的战友,我的团

  建团六十年来,随着装备不断更新,战斗力逐渐增强。如今已不再是昔日的“碧空无风起落团”啦,海空25团已锻炼成长为“南海雄鹰,威震敌胆”。祝愿我的团飞的更高,更远……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的战友,我的团

  1952年,在空军虹桥机场,我和王叔叔就曾是一个团的。不过当时他是航行股长,我是才刚出生的婴儿

我的战友,我的团

  十八年后,1970年我入伍来到莱山机场。王叔叔是海航22团副团长(分管机务),我是地勤大队的新兵,从此成为真正的战友

王副团长是我们地勤兵都非常敬重的老首长,一是因为他在师、团首长中资历最老,二是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的无线电组

纯祥(我师傅的师傅),68年兵,辽宁;

华林(我的师傅),69年兵,江苏武进;

春桥(我),70年兵,青岛;

泽山和训祯(我的徒弟),71年兵,山东临沂;

庆勇(我徒弟的徒弟),73年兵,山东淄博;

殿超(我徒弟的徒弟的徒弟),74年兵,辽宁岫岩。

好战友,亲兄弟,难忘当年战友情深……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的入党、入团介绍人

纯祥,68年兵,辽宁,二中队无线电,我的入党介绍人(另一位是我的同年安徽兵,林加财)。纯祥那时还是中队党支部的战士支委,战士能当支部委员不多。

贵田,69年兵,北京,二中队仪表,我的入团介绍人。

在此,感谢我的两位介绍人,两位老兵,两位老大哥,当年在部队对我政治上的关心和工作、生活上的关照。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们一个无线电组的战友兄弟

当年一同工作,一起生活,24小时在一起的最亲近的兄弟战友。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8年与我的师傅纯祥(中)和徒弟殿超(左)在沈阳,四十多年没见了,战友相聚情深意长。

我的战友,我的团

1970年1月,原航十师教导队无线电班学员与卜万虎(二排中)和罗文成(三排左)教员在莱山机场大礼堂前合影。

我的战友,我的团

1970年在莱山机场同年入伍的北京、济南和青岛的战友在礼堂前合影。

左起:建军(济南,三中队),晓宁(济南,二中队),春桥(青岛,二中队),长辉(青岛,一中队),卫华(北京,后来去了28团,建华的哥哥),豫青(青岛,三中队)

我的战友,我的团

1973年在大连欢送退伍老兵

我的战友,我的团

1973年在大连

我的战友,我的团

1973年,二中队在土城子机场地勤楼前欢送退伍老兵,后排右一是指导员李登文,55年兵,山东。

我的战友,我的团

南征,69年兵,江苏,一中队机械。“南征”,从名字中可以看出,是出生在父辈南征北战的征途中。

南征对机务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当年推广空军“夏北浩检查法”,南征是我们团样板06号机组的机械师,机务大队经常组织各中队去一中队参观。

对于当年背的滚瓜烂熟的“夏北浩检查法”中的“三想、四到、四个一样”,战友们还能记得吗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5年我和南征在青岛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一中队69年兵机械专业合影

我的战友,我的团

 兴宁,70年大学生兵,江苏,一中队机械。兴宁在检查歼六飞机发动机。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一中队08号机组的战友

我的战友,我的团

晓东,69年兵,江苏,二中队军械。都知道军械专业是地勤最脏最累的专业,晓东是军人的后代,能吃苦耐劳。他从最基层连队的军械员、军械师做起,到南航军械处,海航军械处,再到海军装备部……

几十年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个始终都剃的很精致的小平头

我的战友,我的团

晓东参加某型多用途战斗机验收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6年和战友相聚北京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们的父辈1938年就是一个团(新四军四支队老八团,后为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的亲密战友,曾在一个战壕里浴血奋战,抗击日寇。

我的战友,我的团

30多年后,1970年我们一起入伍来到海航22团成为战友,重续父辈战友情深。从东北到海南,维护战鹰,守卫祖国领空。

我的战友,我的团

22团的飞行员们在二中队20号飞机前

我的战友,我的团

曹志峰,空勤一大队飞行中队长,1974年2月5日在执行西沙巡航任务时牺牲。那天是我们二中队二分队的飞机在外场担负二等作战值班,曹志峰驾驶的正是我们分队的22号歼六飞机,因是战斗起飞执行西沙巡航任务,所以飞机挂弹起飞。刚起飞不久,就因发动机故障,侧翻滚坠地发生爆炸。飞机坠落在跑道北头,顿时火光冲天、浓烟升起……好战友壮烈牺牲……那情景终身难忘……

从我1970年入伍至1980年,十年间我团共牺牲了十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秦永胜(内蒙古),张文学(天津),曹志峰(河南),刘成江(四川),陈修荣(安徽),程树荣(山东),万上秦(江西),周振兴(河南),张炳义(辽宁),范玉田(陕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必将永远铭刻在全团将士的心中。

我的战友,我的团

海滨,71年兵,上海,二中队机械。他初来到连队,因为是上海大场机场的,我们谈的很是投缘。都在大场机场度过童年和少年,虽然不在同一个时期,但有共同的话题。

我们曾在一个分队维护过歼六27号飞机,机械师苏庆贺(68年兵,辽宁),机械员其华(69年兵,湖北),晓宁(70年济南),海滨(71年兵,上海),我是无线电的。

海滨是我的战友中为数不多的在南航部队一直干到退休的。他从军四十多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海南岛度过的,现在的条件虽然好了,但有相当一段时间,海南还是非常艰苦的地区。海滨从机械员、机械师、分队长、中队长……一步步走到了南航机务部队的最高首长。

我的战友,我的团

海滨(中)和战友在青岛

我的战友,我的团

易梁,71年兵,上海,一中队机械。

和海滨一起来的上海大场机场子弟,一个帅气、精干的小伙子。在那个年代,玩伴们大多是同龄或同届的一拨,一般不和小的一起玩。我是67届初中毕业,而易梁与我许多战友和同学的小弟、小妹们是同届同学,显然比我低了不止一届。但到了一个部队,就不分大小,都是战友加兄弟了⚓️✈️

我的战友,我的团

 左一:改伢(我同年兵),右一:泽山(我徒弟),中间四位认不出啦!

我的战友,我的团

海空父子兵

照片是1992年《海军航空兵成立四十周年画册》中的插图,当时父亲是海航训练师师长,儿子是海军飞行学院飞行学员。

陈立泉是我刚当兵时,25团一大队大队长。儿子陈陆海,是我当兵以后出生的,他是在我曾工作过的大连土城子机场、海南加莱机场和陵水机场出生、长大的。现在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飞行员。在海军航空兵侦察机部队,从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到师参谋长,现任某师师长,党的十九大代表。他是25团的后代,也是我们25团的骄傲。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3年我和陈立泉在青岛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一中队的战友

我的战友,我的团

津平,68年兵,北京,二中队军械。

军械员是津平从军后的第一个专业,他曾是一位优秀的军械员……军械师……后来到机关……到院校……到装备论证中心……

津平的父亲是我们海航的最高政工首长,但他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实实在在的普通一兵,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父辈的光环。我一下连队就和津平在一个分队,住一个房间,在一起工作、生活了两年多。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6年我和津平在北京

我的战友,我的团

启宁,66年兵,辽宁沈阳,二中队机械。16岁初中毕业被选飞进海军一航校学飞行,后改行学地勤。

启宁很重感情,尤其是对“一个机翅膀”底下的战友更是如此,我们曾经是一个分队的战友。因特殊原因,他晚上一般不参加各类活动,但这次我到沈阳,他破例在晚上请我和几个二中队战友小聚,令人感动。

我的战友,我的团

最美不过夕阳红

启宁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爱好广泛,吹、拉、弹、唱、跳舞、摄影,再加自行车远游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8年与25团二中队的启宁、纯祥、中礼、殿超及海军一航校的启宁、汉卿等战友在沈阳相聚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中礼,68年兵,辽宁朝阳,四中队机械,后调入一中队、二中队。曾与我的师傅纯祥(任指导员)搭档任二中队长。

中礼是一位对下级关爱有加的基层好干部。对外:当自己的战士受了外人的欺负,他能带人去和对方打架✊,仗义;对内:因机务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对部属处处从严要求。我的徒弟殿超至今仍记得关中队长对他的严厉,在沈阳聚会时又向我诉说过去苦☹️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中礼的书法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8年与沈阳战友相聚

我的战友,我的团

 金良,70年兵,北京,二中队无线电。

金良是我同年兵,但要比我大好几岁,是老大哥。他是文革前的老中专毕业生,是我们新兵教导队无线电班班长,专业技术名列前茅。

金良能吹能侃,能自编自导自演捉鬼的故事,有一批小兄弟天天围着听他吹(不过我可不在其列哦)。你若现在还想听,他还能继续给你吹。都吹了四十多年的老故事了,他还不忘,记忆力超强啊 金良手巧,当年制作的有机玻璃飞机模型精致漂亮(上图是他做的模型,下图是飞机三面图)。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7年与金良等战友在青岛相聚

我的战友,我的团

爱军,71年兵,青岛,二中队机械。

是团里为数不多的青岛老乡,是我当兵第二年来到我们中队的。

当兵一年多,经常思故乡,

忽然有一天,来个小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一口青普音,双马烟递上;

说着家乡话,聊着青岛事,

顿感很亲切,缘分从此结;

同在一个连,同吃又同住,

革命情谊深,战友加兄弟。

从部队转业后,爱军去了青啤集团,成为了啤酒方面的专家。

我的战友,我的团

有想喝青岛啤酒的,到了青岛别忘了去找他哦

我的战友,我的团

龙成,71年兵,上海,二中队仪表。我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四十多年后他还记得,就像我也忘不了我的入党介绍人一样。

1975年在海南时,我们是一个分队的。当时一个分队住一间大房间,机械专业住一半,我们“军、特、无”专业住另一半,中间是两张床铺并起来,以蚊帐当隔断(在海南常年挂蚊帐)。因我们这边人多,所以我和巩庆勇就住到了机械这边。而我和龙成的床铺挨着,一副蚊帐当墙。

我的战友,我的团

左起:殷健,陆德康,黔生,平安,建民。

我的战友,我的团

左起:焦春,齐宏飞,江晓函,唐琪宣,彭兴国,王廷富。

空中骄子(25团部分空勤)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的飞机✈️情

在机关工作下部队时,部里一位爱好摄影的战友潘乃庆每次都带着相机,如是留下了这些飞机照,感谢我的潘战友。

我的战友,我的团

晓东的飞机✈️缘

晓东的飞机照显然比我的更出彩,且多数是国外最先进的战机。晓东是海装飞机部的,专门负责国外战机引进项目,大机关的嘛,近水楼台先得月,咱是没得比啦☹️,只能是随着他的照片开开眼界吧。

我的战友,我的团

亲密无间的快乐水兵

左起:长辉,70年兵,青岛,一中队机械;春桥,70年兵,青岛,二中队无线电;亚新,70年兵,北京,一中队无线电;中强,70年兵,北京,一中队军械。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的“上海帮”战友

1971年,团里来了一批上海兵,因上海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与他们也算半个老乡吧。

在部队时和我的这些半个老乡战友们也都处的不错。那时的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人很是自豪。记得有位上海兵(记不清是哪位啦)曾说,“我们上海的国际饭店24层,抬头看顶层,是要掉帽子的”。很小的时候父亲曾带我去那吃过西餐,抬头望去确实是很高,不过没戴帽子,也许真的会掉帽子。 如今,各大城市超过24层的高楼已比比皆是,上海国际饭店的高度已成为历史。

自己把自己也当成上海人啦,干脆把自己的照片也加进“上海帮”战友里吧

我的战友,我的团

海南岛天涯海角的合影留念(1975)

前排左起:晓东,殷健,兴宁;后排左起:春桥,文生,南征。

我的战友,我的团

 殷健,69年兵,北京,三中队仪表。和战友们上下左右关系融洽,在地勤时间不长,就调到师机务处,管理空勤使用的”盲目练习器”。在陵水地勤大楼东头有一间练习器大教室,那里是我们一帮人经常聚会的好地方

我的战友,我的团

景华,68年兵,青岛,四中队军械。由地勤改行做了副指导员,后来调到南航干部处,再后来去了院校。75年一起从海南回青岛探亲休假,40多年没再见面,老战友还好吧

我的战友,我的团

西沙巡逻归来留影

我的战友,我的团

 建长,谐音“舰长”,69年兵,北京,二中队机械。

建长是一位脾气非常好的战友,中队里的文艺骨干,那时他经常教大家京剧唱样板戏片段。有一次不知是那位分队长老兄值班,在行进的队列里非让建长起唱样板戏,大家刚唱了两句,原本整齐的步伐顿时乱了套

我的战友,我的团

这才像真正的舰长吧,晓东在舰艇部队交流任职。

我的战友,我的团

泽山,71年兵,山东临沂。当兵第二年,来了新兵,我带小邵为徒弟,当师傅的感觉是真好啊,能指挥别人了。当初的小邵纯真,好学,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小邵也成了老邵,真情难忘。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一中队的战友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们的“黑皮”情

想当年穿着这身黑皮,那可是想当的神气啊

地勤工作服分夏、冬两套。冬服是黑色的厚帆布外套+羊皮里子(东北地区),冬季在外场能抵御零下一、二十度的严寒。

我的战友,我的团

 趣闻1:有一次,食堂派公差去旅顺粮库拉粮,我们几人穿着黑皮。天冷风大,我们都放下帽耳,并戴上护鼻,全身上下黑乎乎的。到了旅顺一下车,可把几个市民给吓坏了,以为是威虎山上下来的

我的战友,我的团

”黑皮”工作服外套很厚,一般无法水洗,脏了也只能等待四年一换新。

趣闻2:从工作服的清洁状况就能分辨出你是哪个专业的。

衣服最脏的是机械,因为他们经常要和各种油料(煤油,滑油,黄油等)打交道,还要清洁飞机、发动机等。

胸口、袖口最油亮的是军械,因为擦炮时经常要抱起炮管才能拆下炮,所以他们的胸口和袖口都是铮眀瓦亮的。

衣服上有破洞的是电气,因为经常拆装蓄电池,不小心被电解液烧的。

衣服最干净的是仪表和电子,因为这些专业的设备都需要干净的环境。

战友们,不知我说的是否准确

我的战友,我的团

南辉和泽山在二航校学习

南辉,70年兵,北京,三中队无线电。小付有文艺天才,是部队师、团宣传队的骨干,经常登台演出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东飞,68年兵,青岛,四中队无线电。1975年复员到青岛市公安局宣传处,还常有联系。这是他80年代在电影《疯狂的代价》里的剧照(饰一名公安干警)。熟悉他的战友,看看他是否还是原来的模样,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式。但自1993年失联,至今杳无音信,思念昔日的战友……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一中队12号机组的战友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们地勤大队的老政委:徐文通,56年兵,山东平度。曾任海航16团空勤大队政委,某潜艇支队某潜艇政委,海航25团地勤大队政委。

徐政委随我们从东北土城子到海南陵水,是个和蔼可亲的好政委,与我们地勤兵相处很好。有战友曾戏说徐政委一顿能吃十几个包子,几十个鸡蛋。政委究竟有多大饭量,没有考证过

我的战友,我的团

上图是,熊家富等战友2018年7月27日看望老政委的合影。

后排右:熊家富,70年兵,安徽,原歼侦六照相师;中:李进江,73年兵,山东;左:徐俊伟,73年兵,山东。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的中队指导员

马志宽,北京兵,我的第一任指导员,会打快板,我到二中队时间不长,他就调到团机关当干事了;

李登文,55年兵,山东,我的第二任指导员,后改回原专业任无线电副大队长;

陆德康,61年兵,上海,原一中队机械。我的第三任指导员,他16岁入伍当飞行学员,后来改行当机械师,再后来又改做政工干部。当过师、团政委,干过从团、师、舰航和海航四级政治机关的主任。

朱长福,63年兵,江苏,二中队机械。我76年离开中队时的最后一任指导员,与战士们关系融洽,是领导,更像是兄长。

2018年我和陆德康在上海

我的战友,我的团

我的分队长

王惠义,59年兵,江苏苏州,二中队机械。我下连队后的第一任分队长;

孙建设,65年兵,江苏,二中队机械。我的第任二分队长。

我的战友,我的团

四个中队的同年兵(1970)

一中队:占和,北京,机械 二中队:金良,北京,无线电

三中队:建军,济南,机械 四中队:朝贵,北京,无线电

我的战友,我的团

军械部门的战友兄弟

汉初,71年兵,湖北浠水,二中队军械。为人正直、豪爽,大家都叫他“老裴大哥”;

思京,73年兵,山东荣城,二中队军械。个子较矮(不知现在长高没有),一双聪明的大眼睛 透着灵气;

陈岚,73年兵,山东淄博,二中队军械。个子不高,但篮球 打的非常好,我们经常在球场上切磋球艺。

洪俊,71年兵,上海,二中队军械。

我的战友,我的团

建华,70年兵,北京,二中队仪表。

我的战友,我的团

冬青,73年兵,山东淄博,一中队无线电。

八十年代初,我已调回青岛。有一天走在海疗附近,忽然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扭头一看,是冬青。那时他是团里的体育参谋,陪空勤到青岛疗养,正在和飞行员在球场打球。分别几年的战友又见面了

别人的飞机照,都是照机身正面。你看看冬青,一张站在座舱外,另一张站在机尾后。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站在“机”屁股后面,外行根本看不出这是在哪照的。不过这就是另类,这就是特色,这就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我的战友,我的团

那个年代,经常有军队和地方的专业文工团来基层部队慰问演出。有时就直接到机窝,在飞机旁为战士们演唱。

我爱北京天安门

左起:金良,荣明,小宁和改伢

我的战友,我的团

洪翔,69年兵,江苏镇江,三中队无线电。虽然不在一个中队,但是同一专业的,经常会有些业务上的交流。他好像很早就担任了三中队无线电副中队长,后来又成为无线电副大队长,是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那时这些岗位上都是一些资历很老的机务干部。

张惠玲(左侧着白色军装者),70年大学生兵,三中队机械,后来任北航政委退休回京。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7年与北京战友在青岛奥帆基地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3年,与金良等北京战友重返海南军营,受到海滨等老战友的热情款待,海滨全程陪同我们走了海南的陵水、三亚、乐东和加莱四个机场,故地重游,回忆当年。再次谢谢海滨!

我的战友,我的团

海南陵水的椰树下

穿上海魂衫,再当一回兵

我的战友,我的团

2012年与战友相聚青岛崂山

我的战友,我的团

1970年入伍的安徽籍老兵,40年后的合影。因为我父母祖籍都是安徽,他们才是我的真正老乡,而我又和他们同年入伍,在部队都非常熟悉,分别40多年了,非常想念他们。

我的战友,我的团

 海航十二师(现九师)第一任师长李景(后任海航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陆军上将)和政委刘应荣(后任南航副政委),与22团(现25团)飞行员在一中队01号飞机前。

我的战友,我的团

25团(原22团)曾经走出十余位共和国将军,这四位是我较熟悉的。

康富泉,海军南海舰队政委,海军中将(原22团政治处主任);

陆德康,海军东海舰队副政委,海军少将(原22团地勤二中队副指导员);

张志成,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海军少将(原22团空勤三大队飞行员);

陈立泉,海军航空兵副参谋长,海军少将(原22团空勤一大队大队长)。

括号里的是我1970年刚当兵时,他们的职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二十五团60年的光辉历程中,有数千战友为部队的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有十几位空勤战友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相册中对各位战友的文字描述,只是凭自己当时的个人印象,如有不妥请多包涵

本相册不能一一展现全部战友的身影,只是记录我七十年代在二十五团所熟悉的部分战友,敬请谅解。

向海航25团新老战友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