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悬崖对峙自天开,急束绵江喷薄催。洞伏孝泉双鲤耀,庙传东汉六龙回。按行普润今非昔,考记分流旱可裁。董尔成堤力尔穑,无将嘉彀委污莱。”这是康熙年间,绵竹知县王谦言检查绵江堰水利工程时写的一首古风式律诗。诗中描述了清代初年绵竹县主要灌溉河渠的总分水口——绵江堰水自天来、喷薄如催的丰富源流和“按行普润,考记分流”的水利管理办法。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东汽厂地震遗址

绵江即绵远河,发源于九顶山南麓的清平镇大山深处,一路汇聚山溪,左冲右突,喷薄而下到汉旺镇绵远河口,绵远河才挣脱大山的束缚,恣意行走在川西平原的这片沃土上,直到汇入沱江,奔流入海。千百年来,绵远河汩汩流淌,滋养着绵竹一带的生民。不管朝代如何更替,风云如何变幻,大家士农工商各得其所,勉强过上温饱日子,倒也无忧无虑。

1965年6月,龙门山下的汉旺镇突然来了一群操着东北口音的外地人,他们包下了汉旺区供销社所办旅馆的几个房间,成天在里面进进出出的,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彼时,汉旺场镇小得可怜,这个旅馆又是汉旺场唯一的旅馆,因此这些不速之客的来访,很快就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哟喂,这些东北人好神秘哦,莫非汉王庙有什么大事发生?”又有人说,“这些人从东北跑到山旮旯来,肯定是吃腻了大城市的大鱼大肉,要跟我们一起吃红苕洋芋了。”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汉旺下寺

过了段日子,这支东北人的队伍壮大了,汉旺场的旅馆根本住不下,他们跟汉旺火电厂借了两个约七八平米大草棚屋栖身。白天,他们带着地质锤、卷尺、相机等工具在汉旺山脚下勘察测量。晚上,就在油灯下面画图纸。草棚子里阴暗潮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刚画好的图纸只能藏在被子里。淅淅沥沥的阴雨,淋湿了东北人的被褥和衣物,但淋不湿他们的工作激情。在汉旺人的建议下,这些东北人找来牛毛毡铺在草棚上,才算解决了雨淋之苦。这些人要在汉旺呆多久,对汉旺意味着什么,汉旺人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自己种的蔬菜,采摘的水果,积攒的鸡蛋带到汉旺场后,销路突然好了。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建厂初期基建工程

后来,汉旺人才知道这些人是勘察东方汽轮机厂厂址的先遣人员,按照三线建设“分散、进山、隐蔽”的选址原则,三建建设委员会将筹建中的“东方汽轮机厂”定在了汉旺镇。为了迁建东汽厂,踏勘选址人员先后去过江油、广元、旺苍、遵道等地,最后才定在汉旺镇。因为汉旺依山傍水,有铁路、公路,交通运输较方便;汉旺多山地,能少占良田还有一个小镇,生活问题容易解决。东汽厂落户汉旺,这是汉旺乃至绵竹的一件幸事,是千百年来改变汉旺命运的大事件。一个地处穷乡僻壤的汉旺,从此跟国家的“三线建设”紧紧捆绑在一起。东汽厂在汉旺留下了一座繁荣喧嚣的精致山城,在绵竹留下了依托东汽厂的一个机械加工产业,更留下了东汽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地震后的东方汽轮机厂大门

过了很久,汉旺人才知道这个代号“401”厂是生产汽轮机的。汽轮机通常在高温高压及高转速的条件下工作,是一种较为精密的重型机械,是火电厂的核心部件之一,牵涉到很多工种,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对于遍布铁匠铺的绵竹城乡来说,这就是从手艺人到大国工匠的蜕变。有文化的年轻人和退役军人经过挑选,也有可能到东汽厂里上班,这让汉旺乃至绵竹人都感到格外兴奋。能够进厂吃供应粮,这可比在农村挣工分强多了。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建厂初期劳作场面

姨父是东汽厂的退休职工,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曾经在东汽厂车队跑运输,全国各地调运物资。说起自己在东汽厂的工作经历,姨父就激动不已,“这是东汽厂给我发的工作服,劳保鞋和手表……那批东北哈汽厂的技术干部真是好样的。厂长丁一瘦高个,国字脸,跟工人打扮没啥两样。他经常到基层检查工作,鼓励我们要艰苦奋斗,为国家贡献力量。”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丁一

姨父所说的丁一,原名徐纬文,山东蓬莱人氏。东汽人从来没看见过丁厂长西装革履的样子,他们记忆中的丁厂长,永远是一身工作服。有一个时期,他甚至穿着一身被人们戏称为“尿素口袋”的维尼龙工作服,即便是上省赴京开会也是这一身行头。丁一口袋里总是装着煮鸡蛋和冷馒头,走遍东汽厂区,随地可以开饭,但他最喜欢吃的还是北方的大葱醮大酱,在这点上,丁一依然保持了山东汉子的本色。丁一喜欢和工人们一起聊天,一起吃饭。蹲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至今,许多东汽老人提起丁一还眼眶发红呢。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东汽职工

1967年10月,作为哈汽厂的副总工程师,丁一从哈尔滨来到山清水秀的汉旺镇。一踏上汉旺这块土地,丁一心里就感到一股凉意。不是这里的气候阴冷潮湿,也不是这里没有高大的建筑、宽阔的马路,更不是他们十几个人挤在临时洗澡楼上的一间屋子里,令丁一不能忍受的是在这里无法进行他热爱的汽轮机事业。彼时,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筹建中的东汽厂也受到了“文革”的干扰,很多事情自然拖而不决。在这样的状况下,丁一空有一身抱负,却无法施展。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汉旺镇

直到1971年10月1日国庆前,东汽厂第一台7.5万千瓦机组总装成功了。全厂职工激动万分:大家为之奋斗了多年的三线工厂终于产出了第一台机组,向国庆22周年献上了厚礼!看到工作的成绩,大家心里都有着说不出的兴奋。丁一曾谈到,“第一台机组是在基建完成61%的情况下出产的,当时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这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都是难以估量的。第一台前汽缸,是孙瑞均带领工人焊接的,由于没有天燃气加热,只好用烧木柴的原始办法……为了加工前缸中分面,一主机车间广大职工配合安装三处,四十天完成了十五米龙门铣鉋安装任务……叶片加工更是紧张,而且因为级别多,数量也多,而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分不清级别,我只好深入到第一线,亲自调度,亲自指挥。”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地震后的汉旺镇和东汽厂

丁一,在东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他开创了光荣的东汽精神,他首创的“24小时服务精神”至今还是东汽人的传家宝。所谓“24小时服务精神”,来源于山东辛店电厂的一次事故处理。那是1977年6月,东汽厂接到电报,机组叶片断裂。工厂党委对此十分重视,立即进行研究分析,丁一决定亲自带队去电厂进行修复。到电厂以后,丁一发现问题出在操作,并非质量,但他们先不谈责任属谁,只研究修复方案。他们在电厂日夜工作,从事故停机到恢复发电仅用了三周时间,这样的高效率受到了电厂的大力赞扬。后来,山东省广播电台、山东《大众日报》还专题报道这件事,提出学习“东汽精神”的口号。山东电力部门的领导及电厂的领导,都来东汽厂表示感谢,同时也为东汽厂在山东布点打下了基础,促成了东汽厂多数品种的首台机组在山东落户。丁一认为,跟哈汽厂、上汽厂等工厂相比,东汽厂地理条件不好,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东汽人要占“人和”,“人和”就是搞好服务,这是信誉。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震后东汽厂在德阳经开区的新厂房

从1965年国家批准建厂到1974年底为止,从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支援三线的大批工人、技术员汇集于汉旺,各地各高校各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汇集于汉旺,绵竹大批的建筑工人汇集于汉旺。在汉旺的山沟里,大家顶风沐雨,战天斗地,磨练心性,成就自我。那时的汉旺,气候条件很差。东汽厂计划科有人统计过,1967年全年只有五十几个晴天,其余全都是阴天和雨天。洗的汗衫,挂在汉旺下寺中殿,一个星期竟然还是湿乎乎的。冬天的被窝那就更阴冷了,脱了衣服根本就不敢钻进去。东汽人只有先把外衣、外裤脱掉就钻进去,等暖和了再一层一层地脱去。没有地方洗澡,只有擦擦身。夏天就更令人难过了。瓢泼大雨天天见面,路上到处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鞋上沾满了黄泥巴,裤褪上也都溅满了泥点点。彼时,东汽厂高高低低的厂房被布置分散在汉旺山沟各处,其间还夹杂着青葱的农田、低矮的农舍,农人荷锄,鸡鸭争鸣,根本没有一点工厂集中区的模样。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东汽产品

不过,当东汽厂跨入大型汽轮机生产厂行列时,我们才看到了东汽人当初艰苦奋斗,“一根麻绳闹革命”的意义,才明白东汽精神的价值。

2008年的5月1日,行走在汉旺镇的大街小巷,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小城市的活力。宽阔的迎宾大道一路延伸,直通汉旺镇街心花园“汉王出征”的雕塑群。在汉旺乃至整个绵竹地区,流传着许多光武帝刘秀的传说。刘秀被王莽追兵所赶,一直躲进了汉旺镇的大山深处,这才得以保全,最终东山再起,建立了东汉政权。汉旺镇因为刘秀而得名,因为东汽厂而繁华喧嚣,在街心花园附近顺着地势修建的休闲长廊上,许多人正坐在那里休息。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神武汉王雕塑

他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要么聊天喝茶,要么打扑克,要么带着孩童嬉戏,要么干脆躺在茶铺的竹椅上闭目养神。这些人中,有汉旺本地人,但更多的是东汽人。看着他们斑白的双鬓,听着他们略带北方口音的四川话,你就会明白他们已经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汉旺。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汉旺的土地,而汉旺也荣幸地成为了他们的家园。下午六点,东汽厂下班了,从雄伟壮阔的厂区大门里,走出来成千上万的东汽职工。那一片蓝色的工装,如同一片蓝色的海洋,又迅速地消散在汉旺镇东汽家属区的幢幢楼房里。于是,在那些楼房里,传出了锅碗瓢盆的声音,飘散出了一阵阵的食物香味。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汉旺街头东汽职工

这些温馨的画面,演绎着东汽人的烟火气,让我们窥见了他们的幸福模样。然而,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八级地震,让汉旺镇乃至绵竹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刹那间,墙倒屋摧,生死相隔。东汽厂自然也未能幸免,人员伤亡、车间倒塌、设备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在50亿元以上,至于给汉旺乃至绵竹带来的间接损失,那就无法估量了。灾后重建,东汽厂选择在德阳经开区八角镇异地重建。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来自废墟的记忆

汉旺的东汽厂厂区及家属区地震遗址,成为全国各地游人凭吊汶川特大地震的必到之所。大家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过去的十里东汽,如今却变得一片死寂。由于没有人员活动,很多地方已经是杂草丛生,藤曼缠绕。特别是当我们走进厂区内部的“5·12”大院,看见那些东汽职工曾经使用过的笔记本、收音机、安全帽、搪瓷盆等,观看了板房墙壁上张贴的东汽灾情图片时,我们才会明白,这里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汉旺新城

不过,这些对于英雄的东汽人来说算不了什么,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既然能够白手起家,在汉旺山脚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建起十里东汽,就能在八角镇的土地上将新东汽重新完美呈现出来。当然,这得需要所有的东汽人努力,譬如东汽厂老厂长丁一,就在2008年7月2日,将毕生积蓄207365元捐献给了东汽厂。他说,“咱东汽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我痛心啊!不亲自来看看你们,我睡不着觉啊!”这笔钱不仅是丁一老厂长省吃俭用多年的积蓄,更是一个老东汽人对东汽厂捧出的一颗滚烫的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言,“东汽真是泰山压顶不弯腰”,在困难面前,东汽人从来不会当懦夫。他们化危为机,迅速地站起来了。2008年8月,东汽新基地在八角井镇破土动工。2009年底,东汽的生产能力达到2800万千瓦的水平。2010年5月12日,东汽新基地全部建成投用。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德阳东汽厂新厂房

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奋进,东汽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今成长壮大为年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核心制造能力达2800万千瓦的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东汽产品种类涵盖火电、核电、气电、工业透平、电站辅机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东汽计划在“十三五”期末,煤电、核电、气电等主导业务和产品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质量水平、成本水平取得实质性提升。同时,通过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和资源调整,基本形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支撑与互补,实现主要汽轮机产品及燃气轮机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35%以上,国际市场业务规模占比不低于35%的目标。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德阳经开区新东汽

图注:德阳经开区新东汽

从汉旺到德阳经开区,东汽犹如凤凰涅槃,完成了一次次艰难的蜕变,从而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几代东汽人的努力,以及他们身上凝聚的东汽精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政顺人和,献身拼搏;创新开拓,惟旗是夺”到如今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尽管东汽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措辞发生了些变化,但是“创新”这个关键词却始终还在。对于东汽这样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有了一代代东汽人的努力创新,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德阳经开区的土地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铸大国重器做中国GE,东汽从汉旺到德阳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变迁

图注:旭日东升

2018年10月13日上午,东方电气集团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东方电气创立60周年老领导座谈会。丁一应邀到会并欣然题词“一甲子三线建设,铸大国重器;四十年艰苦奋斗,创中国GE。”这是老厂长对东方电气以及东汽多年来成绩的肯定和未来的祝福,相信勤劳智慧的东汽人一定不会辜负老厂长的期望。让我们衷心祝愿,东汽明天更辉煌!(彭忠富/文;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