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常言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都不用行千里,父母親都會為我們牽腸掛肚,生怕我們在外面的世界吃不好穿不好。所以每次假期離家前兩天,老爸老媽就陸陸續續地開始為我們收拾各種各樣的老家特產,以前丟在角落旮旯裡的什麼肥料口袋、塑料袋一時間全部“光榮上崗”,其壯觀景象絲毫不遜於搬家模樣。我家也例外,今天就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這是響譽“贛鄂”邊界的地方特色美食——手工油麵。聽老人講,這東西以前都是特供給達官貴人們的“龍鬚掛麵”,口感滑爽還特別養胃。但因為它的製作工藝非常獨特,而且只能靠人工製作,所以產量不是很高。在2011年的時候,還被確立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這是頗具江西特色的醃臘魚,因為我婆家地處江西與湖北交界處,所以很多飲食習慣都是相互交融的。由於冬天氣候寒冷,家裡能種的蔬菜不多,所以這裡形成了吃乾菜的習慣,比如豆角幹、蘿蔔乾、山筍乾以及各種臘魚乾。臘魚的製作手法有點類似於臘肉,只不過吃法不大一樣,主要是燉著吃、紅燒著吃。

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這是老公的外公去世前特意為我們打好的菜籽油。在老公老家,每年冬天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跑到街上打上幾桶菜籽油備著,尤其是要給家裡外出打工的子女備著。在老一輩人的眼裡,城市裡雖然也有油啊米啊之類的東西,但終歸是沒有家裡的好家裡的香的!

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這東西遠看像米線,但卻不是米線,要說它是粉,但又與粉不一樣。這東西叫做“折粉”,是江西的特產,聞之臭食之美味(這讓我想起了臭豆腐,其臭絲毫不亞於臭豆腐),口感比米粉粗放而有嚼勁兒。最經典的吃法 ,就是和牛肉一起搭配燉著吃,口感鮮而醇厚。

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這個東西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公公婆婆自己種的紅薯。每次回老家,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婆婆做的紅薯粥了,新鮮的紅薯削去外皮,放在鐵鍋中小火慢燉至酥爛,口感細膩滑甜特別美味。每天早上來一碗,腸胃特舒坦。也是因此,每次離家,婆婆都要給我們裝上滿滿一大袋的紅薯子。

曬曬離家前婆婆塞滿後備箱的農家土貨,大大小小堆一地,滿滿感動

這是公公用自家種的花生自己炒出來的熟花生,老公自小喜歡吃花生米,所以每次離家,公公都會給我們裝上滿滿好幾袋,讓我們帶回城裡吃。別看這些食物都很家常,都小小的食物背後卻裝滿了父母對我們滿滿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