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多“庐”?

合肥这个地名出现 " 庐 " 这个字眼,最早是在西周。根据《安徽省志 · 建置沿革志》的记载,周武王按照公、侯、伯、子、男等级爵别进行分封,庐国为 " 子 " 爵,故称 " 庐子国 ",和周边的巢伯国、群舒国一起,构成了以后庐州府的大致范围。

合肥有多“庐”?

第一次有了庐州的称谓应该是在隋开皇三年 ( 公元 581 年 ) ,彼时,全国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开始在建置屡有更替的合肥县设庐州,后来,又改州为庐江郡。唐武德三年(620 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天宝元年(742 年),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属淮南道。唐至德二年(757 年)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唐代庐州治合肥,下领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

合肥有多“庐”?

北宋初,庐州治合肥,管辖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至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时,为避孝宗讳,改慎县为梁县,治所在今肥东梁园。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分巢县、庐江二县隶属无为军,庐州只管辖三县,即合肥县、舒城县、慎县。

元朝时升庐州为路,管辖范围最大,下辖合肥县、六安州、无为州、舒城县、梁县、庐江县、巢县、和州、含山县、乌江县、英山县等州县。

第一次有了庐州府称谓是在红巾军大宋政权时期,改庐州路为庐州府,为江淮行省省会。不久,废江淮行省,改属朱元璋设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的江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 年)八月,庐州府改属中书省,仍治合肥县。十三年(1380 年)正月,庐州府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 年),庐州府改隶南京,又称南直隶、直隶南京(治今南京市)。

明朝时的庐州府一度管辖六安、无为二州,以及合肥、庐江、巢县、舒城、英山、霍山六县。一直到清朝雍正二年(1723),六安升为直隶州,划英山、霍山属之,才从庐州府分出去。我们经常说的庐州府五属(四县一州),即是指自此以后的建置。时庐州领合肥、庐江、霍山、襄安(今无为县)、慎(今肥东县)、开化(今六安市青山)、淠水(今霍山县下埠口)等7县。隋大业三年(607),恢复旧郡名,改庐州为庐江郡,仍治合肥。领合肥、庐江、霍山等7县。

唐武德三年(620),复改隋庐江郡为庐州,治合肥,领合肥、庐江、慎(肥东)3个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庐州隶属淮南道。北宋,改道为路,庐州隶属淮南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庐州为庐州路。

到了明朝 ,彻底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撤销路制,一级区划为行省,二级区划为府和直隶州,三级区划为散州和县。龙凤九年(1363),朱元璋攻克合肥,置江淮行省,升庐州为庐州府,治合肥。领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3个县,后又增加无为、巢县、霍山县,共领6个县。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置南京直隶,庐州府属之。

清顺治二年(1645),庐州府改属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仍治合肥,领合肥县、舒城县、巢县、庐江县、无为州。

康熙六年(1667),安徽正式建省(省会治安庆府,今安庆市)。咸丰三年(1853)四月二十三日,安徽省会迁驻庐州府。十二月十日,安徽巡抚江忠源赶到庐州府上任,定庐州府(治合肥)为临时省会。

合肥有多“庐”?

同治四年(1865)六月,庐州府改属安庐滁和道(道治安庆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庐州府改属皖北道(治凤阳府),直至清亡。

庐江郡、庐州、庐州府渊源考略

清·嘉庆《庐州府志》载庐州府境总图

辛亥年农历九月十九日(1911年10月28日),合肥光复,废道。

民国元年(1912)一月,废庐州府,存附郭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至此,庐州、庐州府,作为行政区划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合肥有多“庐”?

但是,“庐州”,作为历史地名,其丰实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庐州为代表的庐州文化,虽穿越千年的时空,但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今日之庐州,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市的别称,在新的历史时期,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合肥有多“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